王翊翔
我擔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幾年中,深深體會到做學生思想工作難度非常大,特別是對一些犯了錯誤的學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許多班主任為此感到頭痛。但只要多用心學習,多用心體會、總結,困難還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事件描述】
有一次,語文測試完畢我要求學生把試卷帶回家給家長簽字。第二天科代表跟我說有幾個同學并沒上交,他們可是班干部和平時非常守紀律的學生。我上課在問其原因時,他們三三兩兩把試卷交了給我,我一看試卷簽字字跡就發現有問題,但是沒有直說。
【處理過程】
當時已上課幾分鐘,為穩住他們并讓他們產生“老師真的信任了我”這種感覺,我先示意讓他們回座位上課——至少不讓他們損失這堂課的下部分內容。
第一,動其情。
下課后,我很客氣地把他們請到辦公室并對他們說:
“你們幾個有不少是成績好的同學,甚至是班干部,是不是?”
“是!”
“你們是班級的火車頭,應帶好頭,是不是?
……
他們一連答出好幾個“是!”這些話,句句讓他們心服口服,他們不得不連連點頭。稍停片刻,我又用很溫和的語氣對他說:“你們幾個為什么遲交家長簽名的試卷?其中肯定有原因。我知道你們目前在想什么,我也知道你們心里不是滋味?!蓖瑫r又告誡他們:人無完人,人人都會犯下錯誤。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不能正確對待,這才是最危險的。一個人犯了錯,只要能勇于認錯就是決心悔改的第一步。我這樣做,是在暗示他們,他們剛才的行為有詐,讓他們自己主動向我承認錯誤。其實,這時的他們,從外表及神情來看,早已非常慚愧了。于是我給他們一個臺階下,讓他們繼續回教室上課。
班主任教育學生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情感的過程,教育目標常是在教育與被教育者感情的交流、融合與升華中實現的。因此,教育過程中和諧、融洽的氣氛便顯得至關緊要。而這種氣氛的形成,也只有當班主任從情感上理解學生的言行時才會有可能。
第二,明其事。
如我所料,兩節課下課后,這幾個學生一起來到了我的辦公室?!袄蠋?,我們錯了,我們今早向你撒謊了,是我們的不對。我們今天早晨試卷沒簽字,又擔心老師生氣。我們在走廊過道口就想了個辦法,讓寫字最好的同學模仿家長的筆跡把我們的試卷都簽上了。您發現了還給我們留了面子,沒在教室當面拆穿我們,我們都知道錯了,保證以后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闭f著說著,學生的聲音特別低,頭也低下了,并流下了眼淚。眼看快要上課了,我緊接著說:“你們去上課吧,今天是你們一身中最后悔的一天,我也理解大家,別老想著這件事,還是以學習為重,這件事,我不會在班上公布的。今天的檢討按理說,你們有些同學作為班干部,是應該寫的,但我今天就不讓大家寫了”。其實,我這些話是“話中有話”——最好還是寫一份。第二天,他們來得特別早,都向我向我遞交了一份檢討。
第三,悔其過。
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檢討書上都說得非常誠懇,字字情深,句句感人。其實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也做到了,對班級管理也更加負責任,成績也逐漸進步了。從那以后,學生們再也沒有欺騙過老師。我作為班主任的工作也更加輕松了。我再次體會到了成就感帶給我的喜悅。
【感悟分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指出了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做人,塑造學生的“靈魂”。作為班主任教師,該如何正解對待學生的錯誤。
第一,學會理解。
老師所面臨的教育對象是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尚未成熟的學生,在這個年齡段,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得到人的理解。作為一名教師若能學會理解學生,則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教學效果,也是激勵學生上進的良好方法之一。
第二,學會尊重。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教師關心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尊重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一種對人的看法,更是一種價值觀。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是學生充分認識個體價值、樹立自信心的關鍵。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并要耐心地去引導他們認識錯誤。我正是在尊重了學生的自尊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們從自我反省中改正錯誤。
在工作中對犯錯誤的學生,我一直堅持六個不批評:早晨不批評;在辦公室里不批評;反映情況時不批評;提問題時不批評;無意做錯事不批評;當著家長面不批評。其次,允許犯錯誤的學生“講條件”——給學生留下改正錯誤的機會。只要學生真誠地認識到了錯誤,并決心改正,教師就應給以條件上的接納,因此學生都比較喜歡我,建立了師生間相互信任的情感。
第三,注意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切記“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某種意義上講,學生的錯誤舉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足為怪。當自己想發脾氣或訓斥的時候,別忘了提醒自己:他(她)還是個孩子,是具有獨立人格,是充滿激情和希望但還未成熟的鮮活個體,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呵護他們。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說服自己,寬容和諒解學生,這樣你便會怒氣全消,理智地處理問題,贏得學生尊敬。以平和的心態來與每一個孩子對話,以平和的心態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平和的心態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嘗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