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鵬
摘 要:板塊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進行板塊式設置。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引進板塊式教學,有利于集中教學精力,提升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本文將以《蜀道難》簡述高中語文教學中板塊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板塊教學;《蜀道難》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對教學內容進行每個知識點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講解,最后進行課堂小結。這種教學方法凸顯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有利于控制教學過程的發展,從時間上來看,能按時完成教學過程。但是這種模式有其弊端,主要體現在: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重視,學生特別是處于后發展階段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比較好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得到加強。教是為了不教這種理念沒有得到落實。因此,本文作者在教學中,嘗試以板塊式教學模式來解決這個弊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略介策略如下。
一、板塊一:疏通文意,豐富資料
疏通文意、豐富資料是語文教學應有之義。2017版高中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要加強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師要告訴學生如何進行閱讀,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蜀道難》這篇課文難度較大,生字詞較多,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部分同學有畏難情緒。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效果不是太好。因此,為了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本文作者在進行《蜀道難》一課教學時,引進了板塊式教學方法。
在第一板塊中,我讓學生先進行獨立學習,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將一些不懂的字詞句通過查資料,進行自主解決。針對該篇文章有不少生冷、難寫、難解的詞語,我讓學生在課后自己組建學習小組,合作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讓他們利用網絡資源、文本資源搜索與作者、蜀道等知識點有關的知識點,為他們后續的深度學習打下基礎。在小組中,學生進行初讀課文、勾畫讀不上、不理解的詞語,大家一起翻閱工具書進行解決,了解這些字詞的拼音和意思,然后讓小組出一個成員代表小組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和其它同學分享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收獲。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簡介李白和蜀道的有關知識,以此讓學生初步了解本文的背景、寫作風格。這樣,學生不但排除了閱讀障礙,也初步了解了本文的感情基調。
在這一板塊中,我引導學生去初步了解文本,形成基礎印象。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他們去發現問題、查找資料、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改善,教學內容得到豐富,為進行第二板塊學習進行知識儲備。
二、板塊二:合作交流,理解內涵
在學生已經能對教材文本知識有初步把握的基礎上,我引導他們進行第二板塊學習,引導他們進行合作交流,更深了解教材文本所蘊含的內涵。這種做法,既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又提出了適當的提高性要求,從而讓學生進行深度感悟有了基礎、有了興趣。為了調動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我更加注重引導他們圍繞《蜀道難》文本,進行自主質疑,然后,教師引導他們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合作探究,使他們能獲得更深的閱讀體會。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先自己提出問題,然后教師點撥,師生討論,最后,將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主要歸為以下幾個核心問題:首先,這本課內容中有“三嘆”,分別是哪“三嘆”?李白在這些嘆中想表達何種情感?其次,李白描繪了幾幅畫面?分別描繪了什么樣的場景?你如何看待這些場景?第三,李白使用了哪些典故,他想表達什么樣的想法?最后,李白還運用哪種寫作技巧?本文浪漫主義色彩是通過何種方式來進行展示的?圍繞這些問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組內成員先進行互相交流,讓大家對內容、李白想表達的主要思想有更深的理解。學生的個性在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互相交流中得到發揮,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能力。
三、板塊三:積累感悟,升華認識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掌握以及主旨的解讀,還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欣賞,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因此,在板塊教學的模式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這樣的過程中積累學生的感悟,提高學生思想認識。
《蜀道難》一課教學的第三板塊,教師安排的就是這樣的實踐活動——根據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以及對文本的深度解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角度或者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自主寫一篇研究性報告,字數在700字左右。這樣的實踐活動對于具有一定理解表達能力的高中生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因此也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很大的提高。經過精心的準備,大家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題目激情寫作,例如有的學生設計的題目是《談談李白詩的奇思妙想和大膽夸張》,還有的學生寫到《李白有沒有政治預見性》或者《從〈蜀道難〉看李白詩的浪漫主義色彩》,可以說大家的角度新穎,想象豐富,很好的體現了現在高中生的文學素養。
撰寫研究性報告的實踐活動形式對于高中生來說比較新穎,因此能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欲望,在寫作的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認識得到了升華,對文本解讀的方法掌握也更加透徹,可以說一舉多得。
總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保證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權利,適當進行板塊教學,鼓勵學生進行獨立閱讀和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啟迪自己的思維,學會尊重他人,了解他人談話的核心觀點,讓他們能從語文學習中,加深自己的人文修養,語文不再成為讓他們望而生畏的科目。
參考文獻
[1]張義平.板塊的力量——談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的設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6).
[2]董珊梅.以學生為主體,活用“板塊式教學思路”——踐行“板塊教學”的體會[J].中學課程輔導,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