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蔚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利于幼兒個體充分發展。但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主活動為主,作為發展著的、能動的、個體的幼兒,他們存在年齡小,心理特點具有有意性水平低、操作探索的堅持性較差等特點,教師的指導又無法面面俱到,因此培養幼兒區域活動的自我管理能力顯得非常重要,它能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工作,以下是我們的幾點做法。
一、創設安全有序的區域環境,為幼兒自我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綱要》提到“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內在潛能是在環境的刺激、幫助下發展起來的,是個體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區域活動要達到促進孩子的發展,首先要為其創設一個自由、寬松、安全、有序的環境。孩子們可以充分自由地選擇游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時間,教師以表揚、鼓勵和幫助為主,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想法和建議。同時要確保孩子的安全,應避免活動材料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教師的精力可以大部分用于對幼兒的觀察和指導上,而不是維持區域活動的秩序,告訴幼兒你該做些什么。教師在劃分區域時要注意動靜分明、可減少不同活動幼兒之間的影響,讓幼兒都盡可能地專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每個區有足夠的空間讓幼兒活動、各區域的界限分割要明顯等,最重要的是各區域的材料擺放應有序,應讓孩子一目了然,取放方便。總之,教師應充分發揮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主動學習,進行自我管理。
二、與幼兒共同制定圖文并茂的區域規則,幫助幼兒構建自我管理的經驗
區域活動是具有自選性、自主性的小組活動,這決定了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更多的只能是以間接的方式來進行。因而,抓好區域活動規則的建設工作,就顯得尤為地重要。我們認為:活動規則在活動中能起著組織、約束、調整幼兒活動行為和相互關系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幼兒的活動權利;有利于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增強幼兒的自控能力;同時,活動規則還能有機地承載與體現我們的教育意圖,讓幼兒在玩中學。可以說沒有規則,區域活動的質量也就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
以往是由老師制定區域規則,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然后讓幼兒遵守。可不管是曉之以理還是動之以情,可收效甚微。孩子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過程中,有什么矛盾、有什么問題,最清楚的是孩子自己,尤其是大班的孩子,是非辨別能力已經很強了,他們迫切需要一套合理的規則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因此和幼兒一起制定規則,結果比教師制定的更詳細,更有針對性。如閱讀區中幼兒除了考慮到保護圖書,安靜看書等,幼兒還想到了一個人一次只能拿一本書,不能一個人一次拿了很多書占著。幼兒把這些規則都用生動形象的圖畫出來,如閱讀區要保持安靜,就畫了一個嘴巴,再在嘴巴上打個叉。孩子在制定區域規則的過程中,通過眼看、耳聽、動口、動手、動腦和互相交流討論,充分理解并掌握活動規則,然后在實踐中遷移已有的經驗,實施自我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的教育作用。
三、讓幼兒參與區域的管理,挖掘幼兒自我管理的潛能
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給幼兒充分的參與權、選擇權和決定權。教育應當“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幼兒有了參與權,他們的內在動機、責任感、獨立性、自主性就回明顯增強。
1.讓幼兒參與創設適宜的區域
尊重幼兒的需要,首先必須了解幼兒的需要,在區域活動過程中,幼兒才是主體,因此在創設區域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商量,在老師創設的基礎上,哪些區需要調整,可以增加或減少哪些區等等,如幼兒提出增加一個可以讓暫時不想完區域的小朋友休息的地方,聊聊天。于是我根據幼兒的需要增加了聊天室,幼兒很高興,也更愿意和老師一起交流自己的新想法了。
2.讓幼兒參與區域材料的管理
區域活動中豐富的材料能吸引幼兒與之互動、積極探索,但在材料的整理上,如何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有效地整理好材料呢?我們把這項任務交給了大班的孩子,我們給每個區設定了“小區長”,首先讓小區長熟悉每個區每種材料的擺放,還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統計,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到自己負責的區域中檢查,這樣一來,教師就不必凡事都親力親為,找“小區長”就行了。“小區長”可以輪流讓幼兒當,這樣對幼兒起到促進的作用。通過幼兒的自我管理,幼兒的任務意識提高了,主人翁的意識也增強了。
四、創新幼兒自我評價方式,提升幼兒自我管理的經驗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綱要》的指導下,我們嘗試將大班區域活動的評價與幼兒的活動,協調成為一個統一的過程。把活動后的總結性的評價變為過程性的評價,促使教師將視角從關注活動的結果轉為關注每一個孩子是怎樣發展的,讓幼兒學會自主地評價和自我獎勵,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不斷向上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根據材料的層次性創新設計了幼兒自我評價的方法。如在美工區,給手工剪貼、主題繪畫等設為第一層次材料,在材料上貼上一顆小金星,在看圖折紙、剪紙設為第二層次材料,貼上兩顆小金星,能運用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材料進行廢物制作等設為第三層次材料。貼上三顆小金星。幼兒完成哪個層次的活動,就給自己貼上幾顆小金星。這樣幼兒就能自動、自發地朝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不斷努力,教師也可以根據幼兒活動的情況及時調整材料,從而真正地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力,促進其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著名的論斷:“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標志。”培養大班幼兒區域活動的自我管理是幼兒內在的需要,也是教師創造性工作的過程,教師應積極地培養幼兒這方面的能力,充分挖掘每一個幼兒的潛能。為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