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夏
“身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吧矸ā睂儆谕獠康募挤ǚ懂牐绊嵚伞眲t屬于藝術的內涵神采,二者有機結合和滲透,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的精髓。換句話說“身韻”即“形神兼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標志,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
身韻的訓練內容雖來自戲曲和武術,但不是對它們的簡單照搬,而是構成了其自身的特點。身韻包含著“形”、“神”、“勁”、“律”四個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這也構成了神韻的核心所在。
形:一切外在的、直觀的體態、動作;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與姿態之間的過渡、路線;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稱之為“形”。
神: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任何藝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
勁:內在的節奏處理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
律:包含動作中自身的律動性和其依循的規律這兩層意義。
就一個成熟的古典舞演員來講,其在舞臺上展現的動作之所以具備審美和藝術魅力,是因為體現了“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靶巍⑸瘛?、律”的含義比泛泛所指的“手眼身法步”要具體、明確而且深刻。這四個字是不可割裂的,是古典舞本身的要求。
“氣”是舞蹈藝術四元素中占重要地位的元素之一,也是舞蹈藝術是否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決定因素。俗話講“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就是這個道理。舞蹈在氣息的運用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技藝的完善,同時,根據不同的氣息運用方式,可產生不同的韻律風格。
“氣息”一詞最早產生于南齊。南齊的謝赫用以論畫,明代的胡應麟則以其詩論,直至清代王士禎提出“神韻說”?!皻庀ⅰ痹臼翘珮O中的概念,太極獨持的氣息占據了古代社會對于舞蹈認知的幾乎全部的意識領域,影響著中國舞蹈乃至東亞舞蹈藝術表現風格的形式及體系的建立。韻的審美價值的確立對舞蹈美學思想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構成了舞蹈藝術之理念氣息觀。
總的說來,“氣息”既包括了藝術家對宇宙萬物的本體的生命體悟,也包括了藝術家對風姿神韻、人格意識、生命態度和情感特征的認知,同時又包括上述諸因素流貫于藝術作品中所顯示的風貌與品格。古典舞中的“氣息”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是人的生理呼吸在形體動態中的藝術化投射,這不僅是舞蹈中外部姿態的某種推動力,更與舞蹈中的情感表現有著密切的關系。
而舞蹈創作的任務在于用形體動作、韻律創造一個“意會”的世界。有時一個動作、一個姿勢可能勝過千言萬語。在舞蹈審美過程中,審美想象的發生是由于審美主體暫時超越了現實的控制,想象力得以充分激發,審美主體的思維也隨著舞蹈的進程而馳騁。同時,舞蹈表現的往往是審美情感,更多的是某種象征或暗示,雖然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動作的外部形態與內在的神韻相一致,審美主體也就能夠真正理解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聯系,最終得到完整的審美想象和感知。
于平教授曾經談及:“中國古典舞在其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不以人體線條的呈現為目的,而是通過對人體的文化限制,來構織‘行云流水’的審美意象,來達到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境界?!边@里談及的“境界”,其實正是指中國古典舞的中國古典美學特征——“意境”。
“氣息”是因為人的情感而存在的,是在生命狀態下對情感信息的傳遞,是內在的具有穿透力的傳遞,通過想象進入情感狀態,用氣息和表情來傳遞內心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達到“身心一體,內外統一”的“無形”境界。對于一個舞者而言,氣息是很重要的修養之一,因為“心”與“形”的高度統一必須要有氣息的配合。如悲傷時氣息是長吸短吐,動律以旁提為主;高興時氣息是快吸快吐,動律主要以橫擰閃點為主;憤怒時氣息是短吸長吐,動律以“立圓”、凝、傾為主等。舞蹈表演藝術中的氣息是對生活的體驗再現和升華,只有氣息流動在身體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感到如何使內在氣息與情感相一致,使情感的表現在特定動作中得到體現。
意境是古典舞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意境渲染會創造出感情多樣、風格迥異的舞蹈作品。要更好地把握、拿捏古典舞作品中的“意境”,就要了解和掌握“意境”本身。而意境的關鍵,主要還在于一個“意”字。
例如在“扇”的組合訓練中,身韻訓練對于情感表達和意境營造的體現就很明顯。人物形象以小生瀟灑英俊的氣質為主,運用扇子來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氣質。組合十分注重人物的“神態”,小生的神態是以一種俊目中露出陽剛,風情中表現儒雅來刻畫人物的性格。通過眼睛的虛無、飄渺、放神、聚神及身體的動律將人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動作由靜轉入到動,內心的情感帶動身體的動律,輕盈的步伐中透露出文人雅士的氣質,眼神的收聚中傳達文人悠閑自得的狀態,仿佛真的置身于“鳥語花香、閑情雅致”的意境中。
而在中國古典舞蹈作品《胭脂扣》中,演員在舞臺上的氣息忽短忽長,有數不清的瑣碎動作,大部分動作都是由在“尋找中的行走”這一動作基本舞步基礎上衍變和發展而來的。觀賞者并不一定能全盤理解,甚至在舞蹈整體進行過程中并不能夠全部看清楚,但是,創作者在此想要表達的可能就是角色的那種風塵輕薄之感與情感的無依飄蕩之情,詮釋了女主人公內心的最后掙扎,留下無限的遺恨與哀傷。
“身韻”講究形神兼備,內外統一,身心并用,通過“身韻”的訓練達到以神帶形、以形傳神的目的。它實際上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也是以人的整個身體為物質材料來創造舞蹈藝術美的結晶。
作品生命力是舞蹈美的基本支撐。舞者在肢體動作中植入對生活豐富深刻的情感體會與經驗,在舞臺上重演生活中的自己,盡情表達內心激情,充分發揮個人潛能。事實證明,只有在表演的過程中把外部的肢體動作和內部的心理情感有機地符合邏輯地聯系在一起,才能真實地表現出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進而表達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大大提高作品的生命力。
古典舞中,水袖是非常富有表現力的,對于營造大氣的場面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水袖組合中,講究“氣帶腰,腰帶肘,肘帶腕,腕帶指”,依靠氣息的提沉收放,帶動水袖的開合和剛柔,達到收放自如的表演效果。
例如,作品《扇舞丹青》僅僅借用一把長袖臂的折扇,便充分演繹了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動態地展現了“書紙上的舞蹈”,其中一點便是依賴演員對“氣息”的巧妙運用。演員的氣息延綿不斷,卻又有停有頓,依靠氣息推動整個作品向前發展,不隨意亂用技巧,不張揚也不浮躁,沒有設置任何情節與戲劇沖突,沒有更多外在手段的幫助,反而靠的是舞者的身體和那把扇子,通過舞者自身快慢相宜、剛柔相濟、抑揚頓挫的動律,將扇子與肢體動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間相結合,將一個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與書法繪畫筆韻之美比肩。
在古典舞中,氣息是充斥周身的,它不僅維系著生命活動的運行,也維系著舞蹈中意識控制下的動作,收放張弛、開合提沉,體現人的心理狀態。而意境的營造靠的是多方元素的結合,在舞蹈中只有將它與情感、情緒、節奏自然融于一體,才能達到舞蹈藝術的完美境界。中國古典舞講究“意境深遠”,意境的營造也對作品的呈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