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璐/濰坊學院
舞蹈不同于其他學科,其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舞蹈教學不但要教給學生相應的技巧鍛煉學生的體魄和柔韌性,還需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對真善美的親和感,塑造學生堅韌的意志,提高其審美水準。在教學的同時基于少年兒童的心理年齡特點,還要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更自然的接受這門課程。下面將對少兒舞蹈的重要性和少兒舞蹈教學的有效策略做闡述。
少年兒童時期是端正身體姿態掌握平衡感的關鍵時期,少兒舞蹈的動作相對簡單且沒有危險性,讓少兒接觸舞蹈能很好地幫助其伸展身體的各個部位,增加柔韌性和穩定性,少兒通過鍛煉身體的美感程度將得到提高,能很好預防以后駝背羅圈腿等問題的出現。舞蹈中的各種動作能很好鍛煉學生的各部位肌肉力量同時增強協調性,這對兒童今后的身體姿態和平衡感塑造很有幫助。
眾所周知,讓孩子多動手多模仿能促進其智力發育。舞蹈是一門集音樂和動作為一體的學科,在孩子學習舞蹈的時候不但能學習形體動作知識促進腦部發育還能接受音樂和其它知識的教學幫助其更好的認識外部世界。孩子在模仿動作將各種動作串聯起來和接受各種關于舞蹈知識的講解時就是對孩子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最好的鍛煉,長期學習舞蹈能讓孩子對動作和知識有更系統的認識,促進其智力全面發育。
舞蹈課既是一門動作課也是情感課,要讓學生對舞蹈產生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在課上奠定情感基調。教師在教授動作時一定要用規范的動作做直觀的演示,在演示動作的同時還要配合趣味性的語言來讓教學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對少年兒童而言教學最忌諱一味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要對教材進行深度挖掘,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性的教學,讓學生和老師一起邊唱邊跳,將課堂氣氛活躍能很好的讓孩子參與到教學中同時掌握技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孩子展示某些優秀小朋友學完舞蹈的成果,讓孩子以同齡人為榜樣接受舞蹈學習舞蹈。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對待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合理把握教學進度,根據各年級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標準。
少年兒童的運動神經還在發育過程中,因此他們對動作節奏、力量、幅度和配合的掌握還不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格外注重對其舞蹈動作技巧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兒童基本功的教學,只有基本功掌握到位在后來的學習中動作才能標準美觀,在進行肢體訓練的同時要注意訓練的時間和強度,在訓練要時刻糾正肢體動作的不規范之處確保學生每一個動作練習都能到位,這樣就可以保證效率性降低訓練疲勞程度。肢體訓練教師要對不同動作的速度、力度和節奏適時指導,訓練不應該單一要配合多種動作組合的律動訓練如:雀躍、頓促、輕滑和雄壯的舞蹈,要讓手臂、腿部、腰腹的訓練配合進行。教師要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針對性的提出技術性指導。
舞蹈分為很多種不同的舞蹈教學要配合不同的音樂,音樂在教學中能起到營造氛圍提高興趣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因此音樂的選擇對教學很重要。教師要根據所教授舞蹈內容對選擇音樂的內容、節奏、背景進行甄別,要讓學生在音樂韻律中找到合適的體態和節奏。對待民族舞教學音樂的背景很重要,或熱烈或悠揚的音樂能讓學生更快的接受該類舞蹈的特色,對自己將要學習的舞蹈風格有整體把控。
舞蹈是一門富有創造性課程,將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動作組合就能呈現不同的表現形式。舞蹈帶給少年兒童的除了對舞蹈知識的基本掌握,還有一項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其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動作,鼓勵學生對舞蹈提出意見在舞蹈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舞蹈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增強創造力對學生今后發展會起到很大幫助。
少兒舞蹈教學由于其學習者的年齡心理特點而不同于一般傳統舞蹈教學,少兒舞蹈并不應該只重視成果,而更應該看重在孩子參與舞蹈過程中對其自身成長的幫助。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采取適合他們學習的辦法,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舞蹈的興趣,在讓他們學習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成長的樂趣,要努力讓舞蹈成為幫助孩子智力成長,品質鍛煉,審美提高的優質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