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娟/高郵市送橋鎮社區教育中心
作為社區教育的中介和載體,社區教育課程是社區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基本依據,也是社區教育內涵發展的核心領域。它是實現社區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也是檢驗社區教育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因此,加強社區教育課程資源的建設與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就現階段而言,鄉鎮社區教育課程設置總體上呈現粗放、隨意之狀態,多于應付上級檢查,少于精準服務居民,形式化較為嚴重。如何才能有效地組織起各社區教育部門,特別是各社區教育機構參與到全域范圍內的社區教育課程合建共享項目當中?這首先取決于共同體成員單位是如何理解課程合建共享的重大現實意義。面對前所未有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成人學習的需求。表面上來看社區教育與學習資源的總量不足,社區教育與學習的服務能力非常有限,但實際上社區教育的潛在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社區教育的優質資源也廣泛存在,我們欠缺的是對社區教育資源的合作開發、充分挖掘和對優質資源的普及與共享。
好的社區教育資源,如果不能被充分利用,它的價值就會喪失許多,所以推動社區教育資源高效利用意義重大。目前,社區教育往往以鄉鎮為單位各自為政,區域內課程資源缺乏有效整合。首先是全域范圍內尚未有社區教育課程開發的頂層設計,資源重復建設的現象較為嚴重;其次各鄉鎮社區之間缺乏有深度的合作,未能做到取長補短,一些相對優質的社區教育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浪費了原本就缺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區域層面的、系統化的課程合建共享機制,通過項目合作的形式,將各鄉鎮聯接在一起,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合建與共享,使區域內的社區課程資源高效發揮作用。
社區擁有較強的課程開發能力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基礎條件。盡管很多人包括社區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課程開發在社區教育方面的重要意義,并嘗試付諸行動,但卻囿于對社區學習者缺乏深入了解,以及缺乏社區教育所特需的教學能力,開發的社區教育課程盡管有一定的數量,但稱得上精品者卻少之又少,遠遠不能滿足社區教育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學習要求。推動全域范圍內的社區教育課程合建與共享,首先要求對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師資進行有序整合。通過合作項目的開展,部分社區教育工作者視野得以拓寬、經驗得以豐富、能力得以鍛煉,其課程開發能力的增強為社區教育課程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基礎。
內涵式發展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必然走向。社區教育的課程開發有賴于政府等有關部門的有力推動,但更重要的內在動力還是來源于社區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同其他類型的教育一樣,社區教育也要與時俱進,要由傳統的外延式擴張向優質、高效、可持續的內涵發展轉變。然而這種內涵發展不會憑空而降,要實現這種轉變就必須要抓準推動社區教育改革的工作的“牛鼻子”,尋找社區教育發展的規律,激發社區教育課程文化自覺,提升社區教育的軟實力和巧實力。而社區教育課程資源建設,恰恰是推動社區教育內涵發展重點和難點。社區需要立足于廣大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和發展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管理社區教育課程資源,讓各鄉鎮社區各美其美,各補其短,從而為構建相對科學、生態的社區教育發展范式提供有益的參考。
發展不充分、不均衡一直是困擾社區教育發展的難題。區域內各鄉鎮社區發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約全域教育整體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而這種不平衡特別體現在社區教育課程在各鄉鎮的發展程度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一些教育基礎雄厚、文化積淀豐厚、經濟實力較強的鄉鎮,社區教育課程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相對豐富,反之,在另一些社區教育基礎薄弱,社區教育發展較緩的農村鄉鎮,其社區教育課程建設常常舉步維艱。所以,通過實施全域范圍內的課程共建共享項目,可以促進優質的社區教育資源向薄弱鄉鎮社區流動,并能在這種交流與流動中激發與提升弱勢鄉鎮社區的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從而從整體上推動全域社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社區教育課程開發任重道遠,但社區教育共同體實施的資源合建與共享將會在課程開發進程中大有作為,如果我們能夠聚焦一種教育理念,仔細的探索其操作細節并予以實踐,相信五年或十年后我們的社區教育必將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