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信息學院
媒體是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首要工具。不同時代,不同理念的語言、主持在傳播中塑造出了各式各樣的風格。播音主持人作為媒體的直接發聲者,需要具備高超的語言水平。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進行研究是媒體從業者一個重要的發展性課題。
新媒體時代下,在海量信息的“浸泡”下,受眾對信息一掃而過,播音主持的語言為求平和易懂,大量專業術語被規避開來,造就了當代傳播語言口語化的趨勢。口語化并不意味著“隨便化”,在發音準確、吐字清晰的基礎上,大量使用的口語有助于貼近受眾,方便其快速接受信息。
媒體語言在不斷的發展中日以體現出個性化的特點。很多播音主持人之所以被受眾所接受、喜歡,極大的原因是他們能夠結合節目自身熱點,融入自身的體驗和感受,從而塑造出一種各不相同的多樣化發展態勢。在現代節目環境中,受眾對信息的需求,審美個不行同,播音語言發展正是對社會發展的反饋。
語言的時尚性是伴隨著網絡的興起而發展的。各種各樣的網絡用語具有“時尚”的特點的潛在內涵是語言具有一個流行性周期;播音語言作為一種傳播方式,越來越體現出時尚性的特點。在當前語言環境下,受眾對廣播電視節目越來越具有“時尚性”的訴求。因此,播音主持人為了滿足受眾對信息的時尚化需求,播音語言需要不斷朝向時尚化方向發展。
新媒體時代下的全面媒體行業需要緊隨社會發展,不斷改革創新,積極吸收先進傳播理念,借鑒優秀傳播經驗,強化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研究實踐。推動新媒體時代主持語言藝術有序健康發展可從如下策略進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各種價值觀充斥在社會中,作為一種具有社會引領作用的社會組成部分,播音主持人不應過于追求經濟利益,要增強對播音主持品質的重視程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首先,播音主持人應當提供高質量的傳播內容給受眾,提升節目的文化吸引力,促進受眾同主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其次,播音主持人員需要深刻認識自身所肩負的職責和社會作用,播音主持一方面是節目內容的核心承載者,也是引領社會風尚,宣揚現代公民意識,社會道德,建構社會意識的探路者。新媒體時代下,針對傷害社會道德底線的時間,新聞工作者需要予以批判,切忌為了獲得更高的社會關注,“蹭熱點”,將社會道德價值置之腦后,傷害公眾情感,得不償失。
在樹立正確播音主持價值觀后,應當不斷推動節目創新,開展多種形式、多種載體的節目。以推動社會和諧和發展為目標,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將道德價值注入節目播音組成語言中,切忌只是在表面上嘗試新鮮事物,強調語言的內容和品質。此外,基于社會公德和道德標準,充分結合新媒體時代傳播精神,向受眾傳遞積極信息內容,推動播音主持語言同時代實時結合,同時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如果說富有磁性的嗓音更能夠使聽眾獲得深刻的印象的話,使語言富有特點也可以加強在受眾心目中的印象。在強調音色、語調的同時,播音主持人如果能在播報節目的時候關注聽眾的感受,努力提高受眾的認同水平,通過對播音主持語言力度有一個準確的把握的話,往往能夠使受眾獲得一種舒暢和愉悅的感覺。同時,播音主持人應當關注播音主持語言同新媒體相結合的差異性和適應性,將適應的語言引入到波音一書中,使得內涵豐富,風趣幽默的媒體語言通過應用變得更加多元,播音節目可以依托語言的豐富性獲得廣大受眾的認同和歡迎。
在各式各樣的播音類節目中,如果播音主持人缺乏對話題的掌控力,往往會對節目效果造成負面的影響,死氣沉沉;反之,如果播音主持人能夠對議題有足夠的掌控能力,可以為播音語言運用創造便利的釋放空間。因此,播音主持人在節目開播前如果能做好節目話題選擇、規劃、處理等一系列工作的話,勢必對應對現場觀眾的問題做出具有針對性的回答,控制話題走向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這就對播音主持的語言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話題、議題的掌控水平是播音主持專業素質的集中體現,是播音作為疑問藝術的關鍵載體。新時代,新媒體,新使命,播音主持人對節目話題的有效掌控一方面可以放松主持人本人,另一方面,可以方便調動現場氣氛,最后,可以使節目獲得其獨有的特點和魅力。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語言呈現出了口語化、個性化、時尚化的發展特點。有鑒于此,播音主持人樹立語言品味意識,創新播音節目形式,借力播音主持語言,增強節目話題掌控,或許是可供操作的應對策略。
:
[1]張洋.當今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特征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2(6):151~152.
[2]連少鵬.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4):136.
[3]臧珈翊.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7,3(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