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對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更多的先進文化與先進理念逐漸走入國人的視野,同時也帶給我們一定的影響。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為使我國中學生在接觸外界新鮮事物的同時不丟棄我國傳統文化,老師需要對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做出一定改變,將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使中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對其進行學習與傳承,傳統文化的融入能夠使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曾有調查工作者對我國學生進行調查,竟然發現他們每一個科目的成績都很好,但對中國的一些古典文學十分生疏,對歷史人物也所知無幾,甚至有許多學生在漢字書寫能力方面表現出了不足。通過這些調研結果不難發現,我國傳統文化在中學生之間已經漸漸淡化,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傳統文化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是我國祖輩相傳的寶貴財富,它不但代表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同時還傳承了我國優良品質,是我國發展過程中不能舍棄的一部分。針對調查結果這一現狀,為加強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要從最基礎的環節入手,將傳統文化逐漸滲透到中學語文課堂的學習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事實上,中學語文課本中就塑造了許多我國傳統文化形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文天祥等愛國詩人,在對古詩詞的學習中,老師要結合課本內容將學習范圍進行拓展,也可以安排課前作業,使同學們對歷史英雄人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些詩詞都彰顯了他們頑強的品格與堅定不移的信念。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對知識點進行學習的同時,老師也要對學生進行引導,組織討論這些英雄人物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傳統品質,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與學習。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對自身有著很高的要求,擁有博大的胸襟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責任感。責任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質,它以道德為中心,以舍己為人為信念。中學課本中經常出現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與哲學家孔子,在對孔子進行學習時,老師可以收集一些關于孔子如何堅定自身信念、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向世人傳播真理的資料,作為拓展學習的內容。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過程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識與理解,并且要求老師自身修養與品質不斷提升,在各個方面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帶動中學語文課堂中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使課堂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更好,老師應將自身感悟帶到課堂中,這樣在講課過程中才能更具感染力,使學生真正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內涵。在對某一篇古文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要求學生誦讀并進行適當講解,豐富的學習內容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傳統文化的學習更具主動性。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深遠意義與良好品德比比皆是,在中學課堂中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不僅對學生學習起到很大幫助,從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對學生的品質與品格進行培養。中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多是書本的形式,老師要對其學習方法進行糾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中學語文課本中有《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是由孟子以及其弟子創作的。其中最為熟知的就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段話進行分析與探討,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舍生取義的優良品格,在中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舉例說明我國哪個歷史人物有著舍生取義的英雄事跡,并從其中學到了什么,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記憶。
傳統文化無論是在中學語文的教學方面,還是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夠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提高。我國傳統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沉淀,擁有著巨大的力量與影響力。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將傳統文化下中學語文課堂的滲透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結合目前滲透工作的現狀,對教學方法與作用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使我國傳統文化深入學生的內心,為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指明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