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丙宜
“作文不僅是升學的需要,更是人生的需要。”作文在語文考試中占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天下,足以見得寫作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而作文通常能直接反應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和水平,是語文知識學習的遷移與運用。記敘文是初一學生寫作訓練的主要文體,以記述人物經歷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為主,從中表達既定的主題。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敘述和描寫,主要涉及寫人、記事、描景、贊物四種形式,其中又以寫人和記事居多。如何培養學生的敘事和描寫能力,準確掌握寫作方法,寫出一篇優秀的記敘文,是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審題是寫好一篇文章至關重要的環節,直接關系整篇文章的成敗。審題的過程與下棋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招出錯滿盤皆輸”,因此在審視作文題目時要做到“瞻前顧后”,把握題目中最關鍵的信息,在閱讀過程中仔細推敲揣摩話題含義,找準文題中暗含主題的字詞,看清題目對寫作要求的限制,通過分析題目給出的具體材料品味出隱含信息等。明確命題作文與話題作文之間的區別,命題作文題目明確,主題鮮明,主要圍繞文題要求行文。而話題作文則只給出中心內容,題目自擬,是作文得分的契機,力求在把握中心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力求文采斐然。“題好一半文。”標題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是讀者對文章最初且直觀的印象,有點明文章主旨的功效。擬好題目首先要注重聯想創新,盡量避免直接引用話題里的詞,而從相關詞句去著色。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借此來談寫作,文章內容就像“山”和“水”,而立意恰如“仙”和“龍”,是文章的“靈魂”,由此揭示立意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寫作的立意需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深入主旨,透過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質,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挖掘出事物的深層含義。需要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認真分析題目的能力,善于從淺顯到深刻,由現象到本質,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二是推陳出新,要求在彰顯主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與眾不同的角度立意,破舊立新方能顯得新穎獨特;三是要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把個人融入社會潮流中,展示特定年齡段的青春風采與時代風貌,培養高尚美好的生活情趣,細心品味生活之美。
“題好一半文。”標題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是讀者對文章最初且直觀的印象,有點明文章主旨的功效。擬好題目首先要注重聯想創新,盡量避免直接引用話題里的詞,而從相關詞句去著色。同時標題中可巧妙靈活地運用修辭格,收到新穎含蓄、生動雋永之效。另外也不能忽視標點符號在標題中的作用,它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擬題時清新活潑,一針見血。
記敘文的寫作應波瀾起伏,不能平鋪直敘,成功懸念的設置可使事件的發展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懸念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環節,要與文章中心密切相關,同時表達要自然,既出人意料,又要在意料之中,既要新奇,又不脫離生活的真實。根據寫作事件的發展及中心的需要,懸念不必局限于開頭和敘事過程的先后,也不需拘泥于數量。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是記敘文的頂梁柱,是作文思想內容、文體特征、創新表達的媒介。其中記敘應當使事件發展過程此及彼,產生回環曲折之感,使敘事內容逐步達到充實豐滿、結構嚴謹、語言流暢的要求。敘事過程中使用第二人稱“你”能夠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人身臨其境,產生特殊的親切感。
描寫要求在把握題意的基礎上突出事件的細節描摹,讓人產生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因此。記敘文的描寫要選準描寫對象,熟悉常用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描寫方式,借助環境描寫渲染氛圍的作用,產生感染真摯情感的作用。同時也要結合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達到主題突出、感情真摯、有文采而不乏創意等效果。
記敘文寫作不應對所有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寫來,文章的開頭、結尾部分較簡略,而敘事部分較詳細,對直接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或表達文章中心的事件的敘述描寫比較詳細。就人物而言,詳寫的是其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而事件詳寫的是具體的經過。這樣才能使文章詳略得當、平中有奇,從而引人入勝。
記敘文實質是作者把自己為之動情的人和事介紹給讀者,使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寫人、敘事只是手段,而表情才是目的,以情動人是記敘文成功的關鍵。以飽滿的感情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力求熔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反映生活的本質,抒發真摯的感情。當然,強調“真實”不是杜絕虛構,也不等于生活瑣事的簡單呈現,而是要符合生活的必然規律,這就是“文學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寫作是具有多樣性與獨特性的。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材料的使用與處理,善于捕捉“動情點”,讓理性思維深化,培養創新意識。”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用心感悟,身邊的很多小事都可以轉化為優秀的題材。
[1]劉永康.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夏丐尊,葉圣陶.閱讀與寫作[M].長沙:岳麓書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