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學科核心素養,對高中生的學習要求首條即是“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痹谶@樣的要求下,探索新的閱讀策略勢在必行。
文本互涉,又稱互文性或文本互指性,它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間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強調任何一個單獨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義是在與其他文本交互參照、交互指涉的過程中產生的。文本互涉的過程,即是通過眾多文本來解釋一個文本的過程,它為文本解讀擴展思路,使其外延更廣、內涵更深。此時的課文解讀處于更廣闊的語境下,能激發閱讀者的主動性與創造力。這里的閱讀者包括教師與學生雙方,能動地利用知識、經驗的遷移,來探尋淺文本中的深文義。
在一節短暫的語文課堂中,在傳統的單篇文本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從一個文本出發,主動地關聯其他文本,從更多的文本中獲得課文意義的某種解釋,那么師生就可以共同建構起課文的深層內涵,給有限的課堂時間和課文內容賦予更深厚和更耐人尋味的意義。這種對文本的解構與重組,是師生共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經過分析、判斷、探討來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其間包含著大量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這種訓練可使高中生養成遷移和聯系的習慣,即使面對毫無閱讀障礙的文章時,也能夠對文本細致閱讀和深入思考,領悟其豐富而深厚的意蘊,探討人生價值和生命精神中的永恒部分,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人文目的。因此,基于文本互涉理論的解讀嘗試是非常有必要的。經過《神的一滴》課堂的實踐,筆者認為在細讀文本、互涉閱讀、深挖意義的時候,主要有如下兩個方向:
縱向遷移即聯系先前學過的文本內容,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當下學習的新文本,同時對先前的知識有更深更新的認識。這時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去尋找形式層面和內容層面的文本關聯點,觸發學生的縱向文本網。
(1)分析語言形式。如第一段“湖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湖邊的樹木宛若睫毛一樣,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濃密突出的眉毛?!薄懊既邕h山,目如秋水”,用山水之秀來形容眉眼很常見,但反其道而為之的似乎不多。通過這一引導,學生立刻關聯起了初中學過的《我的空中樓閣》“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焙屯跤^詞“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學生通過主動且有效的回顧,聯系起以前學過的內容,并能分析修辭上的異同,很快地接受和理解新文本。
(2)理解內容與主題。如“對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經可以洗凈現代繁華大街上的污濁和引擎上的油膩了?!边@里作者用抽象的、文學化的表達方式,將瓦爾登湖在現代生活中的靈魂蕩滌效果上升到無比崇高的地位。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可以關聯同一單元的文本《江南的冬景》,其中有一幅“江村暮雨圖”,“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得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通過互文本在主題上的遷移認知,學生很快理解了原本較為抽象的表達方式,并對主題產生較強烈的認同。
(3)追溯思想原型。榮格認為文藝作品中的原型,即是一些體現了人類精神共同性的原始意象,可表現為反復出現的敘事結構、人物形象或象征。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中,并以回憶人類歷史的視角,在文本互涉中追溯原型,從而探究人類精神的共同之處。如“一個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劃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夢非夢地漂流著,直到船撞在沙灘上,驚醒的我才欠起身來,看看命運已把我推送到哪一個岸邊來了。”“泛舟水上”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原型意義的象征,在自然懷抱中物我兩忘的情懷也在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如《赤壁賦》中“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這種勾聯可以讓學生對主題與內容領略得更加充分。再如課文中梭羅告別群體社會而去瓦爾登湖邊獨自居住,這種棄世自絕的形象在中國文化中并不少見,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類似形象,并簡要分析二者的區別,甚至可將此類原型分析作為小論題課后討論完成。
在文本互涉理論中,橫向的文本主要是指相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或同時代不同作者的文本。在語文學科上,筆者認為范圍還可以放寬至同主題不同時代作者的文本。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情況有意識地將上述文本作為精讀課文的互文本。
(1)整本閱讀或同作者其他文本?!渡竦囊坏巍肥枪澾x,站在整部作品的視角來看文本有利于減少誤讀。我們可以按照教學的目標,將《瓦爾登湖》中相關語段補充進課堂,豐富課堂內容,加深對梭羅思想的理解。從全書中,我們才能了解到梭羅此行的背景和他更全面的思想,如“文明在改進我們房屋的同時,卻并沒有同樣改進居住在里面的人。文明創造了宮殿,但要創造貴族和國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如果文明
人的追求并不比野蠻人的更有價值,如果他的大半生只是用來獲取全部的生活必需品和安適上,那他干嗎要比野蠻人享有更好的住房呢?人的一生,除了溫暖舒適,還應該有些別的追求。而不是過高的溫度,不是時尚的炙烤?!?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精神信念在資本主義發展大潮中不堪一擊。梭羅帶著對現實生活的懷疑來到林中生活,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驗告訴人們不要迷失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不要沉迷于光怪陸離的資本主義商品社會,提倡“思想用加法,生活用減法”。至于梭羅其他文本,包括政論和散文集,也可視時間及課堂需要而適當摘取利用。
(2)其他相關文本。同時代或跨時代,同學科或跨學科?!斑@惡魔似的鐵馬,那震耳欲聾的機器喧囂聲已經傳遍全鄉鎮了,它已經用骯臟的工業腳步使湖水混濁了,正是它,把瓦爾登湖岸上的樹木和風景吞噬了。”這種對工業文明侵蝕自然美景的痛心與憤怒有很多互文本可以互相支撐,如百年之后“驚醒世界”的雷切爾·卡遜所著的《寂靜的春天》,“近代環保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所著的《沙鄉年鑒》,在主題上可與文本完美呼應,更有利于學生對作者情感引起共鳴。這種跨學科材料的適當引入,不僅能與課文相輔相成,還能豐富課堂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契合現代教育精神。
橫向文本互涉與縱向文本互涉相輔相成,利于學生展開文本網,實現語文教學深入解讀文本的目標。然而,這個過程的生發與展開取決于關鍵問題的提出與討論。這要求教師在備課之前充分閱讀,并選好文本關聯點,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一方面以問題去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進行合理引導;另一方面還可以主動提供課堂之外的相關互文本,并帶動學生自主建立多個文本之間的聯系,并由多個文本引起多重對話,師生合作或生生合作,從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學習任務群5“文學閱讀與寫作”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如做好問題設計,提供閱讀策略指導……在學習過程中相機進行指導點撥”,這要求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師需擴大閱讀量,并注重閱讀策略的研究。從這一角度來看,基于文本互涉的課文解讀策略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助推器。
《瓦爾登湖》被譽為“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之一。事實上,作為一百五十年常銷不衰的經典,《瓦爾登湖》又何止影響了美國人呢?《神的一滴》文淺意深,值得細讀。利用文本互涉將此類文章挖深挖透,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有效方式。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②李小坤,龐繼賢.互文性:緣起、本質與發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7):152~155.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
[1][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心理學與文學[M].馮川,蘇克,譯.北京:三聯書店,1987.
[2][美]梭羅.瓦爾登湖[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惠婧.基本文本互涉理論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D].重慶:西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