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影紅/廣州市花都區鄺維煜紀念中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要求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等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材料”。
提起寫作,不少學生就一臉無奈,原因何在呢?回答是: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不知道寫什么”就是頭腦中缺少素材。“不知道寫什么”不是這部分學生表達能力差,而是因為他們生活比較單一,不注意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語言積累太少,導致其作文素材不典型,不鮮活。在作文時,不少學生寫作素材離不開“生病進醫院”“雨中送傘”“學騎自行車”。那么,對筆者而言,幫助初中生尋求有效的積累寫作素材的辦法,就成了初中生的寫作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般而言,積累寫作素材最有效的途徑是閱讀與寫筆記。但現在的學生不喜歡閱讀,或者閱讀過程中只關注刺激的情節,而不愿意深究作品的深層含義,更不愿意體會作品的語言特點,更別提揣摩文章寫法。可與此同時,他們又具備青少年好奇心強、愛活動、易于激發興趣的心理特點。因此,筆者設計了一套寫作素材積累方案,并實施之,同時在實踐中調整和增補必要的其它方案。
讀書筆記是閱讀過程中的點滴積累,不僅包括文字、詞語,也包括句子、文章大意、寫作思路、寫作手法等,將這些記錄下來,就會變成寫作材料的積累,逐漸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從而提高其寫作水平。但現在的學生不喜歡閱讀和閱讀能力較低的現實擺在眼前。
那么教師所要做的,是要制定一個適合于初中生的讀書筆記的標準。
首先是課堂上做的批注:一、準備至少兩種不同顏色的筆(黑色、紅色);二、對于一些關鍵語句,用波浪線劃起來;生動優美的句子,并寫出具體的手法(修辭、描寫等方法);感受較深的句子,在句子旁邊寫自己的感悟。還要提醒學生:做批注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旁批,什么樣的筆記做到什么地方,一般都是與句子對應的,不能將筆記隨意地、散亂地寫,這樣的筆記是無效的。
其次,課外閱讀的讀書筆記。筆者是這樣規定的:一、概括內容,能簡要概括所讀文章的內容(50字以內);二、好句賞析,選出兩句好句賞析,可從修辭、詞性、描寫方法和情感等角度;三、妙句仿寫,選出兩句妙句并仿寫;四、感悟提升,能結合文章內容展開聯想、發表議論或感想(100字以上)。同時全篇字數有規定,上學期每篇200字以上就可以了,到了下學期,每篇字數增加到了300字,并逐學期增加,而且每周至少上交一篇,每周的內容有時老師規定,有時自選。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后,還可以教學生根據題材或內容等分門別類地寫讀書筆記,這樣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更能分辨出自己所閱讀的是什么內容的書籍和什么題材的文章,這樣加深了學生閱讀的深度,而且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將外物轉化為內物,寫作時自然可以信筆拈來,文思如涌。
這個寫讀書筆記的方案,從每一屆新生入學開始實施,經過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鍛煉,已經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同學們的作文明顯有事可寫了。在剛剛結束的三月月考中,同學們在九十分鐘的時間里,除了要做基礎題和閱讀題外,還要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大作文,筆者所任教的兩個普通班,共95人,總共只有5人不夠字數要求,或者沒寫完。所以寫讀書筆記成為現階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辦法。
但是由于現在的電子產品泛濫,很多學生已經不能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本書,所以只是想通過寫讀書筆記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筆者在實踐中調整和增補必要的其它方案。
操作辦法:
(1)教師選取電影資源,統一利用課堂時間播放。
(2)教師按具體影片內容提問題,讓學生按問題收集影片里的素材、做好筆記。
此方案比較利于訓練學生抓住情節、人物及主題的能力。因此重點在于問題的設計,要利于引導學生抓住主要情節和人物的發展變化,以及主題的提煉。
僅僅自2016年上學期至今,經過精選播放的就有《阿甘正傳》、《花木蘭》、《當幸福來敲門》、《三傻大鬧好萊塢》、《勇敢的心》、《集結號》、《放牛班的春天》等二十部故事性強的經典影片。
下面以觀賞《阿甘正傳》為例談談方案二的具體落實。
步驟一:播放《阿甘正傳》前,提出問題。
(1)影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
(2)主角阿甘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請試著概括。
(3)你覺得這個故事的主題是什么?請嘗試歸納。
(4)你還喜歡影片中的哪個人物?請說說理由。
步驟二:利用課堂時間統一播放電影《阿甘正傳》。
步驟三:請同學們筆答前面的四個問題,寫在筆記本上。
步驟四:教師檢查筆記情況,予以評定。
因為經過了精彩的電影欣賞,有了基礎,學生的答案基本上都比較豐滿。從另一個角度說,只要學生把四個問題的答案寫了出來,這次電影欣賞也就在他腦子里留下了痕跡,那么這次的寫作素材的積累可以說達成目標了。
操作辦法:
(1)設計并實施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多是圍繞身邊親人、朋友來開展的。
(2)在活動中選出精彩瞬間拍照留念。
(3)將活動過程記在筆記本上。
(4)講述照片里的故事。
此方案比較利于培養學生與親人、朋友等之間的感情,因此重點在于活動的設計要易于實施和引起情感共鳴。自2014年上學期至今,分別設計了“我為父母開生日會”、“看看父親的背影”、“媽媽的手和我的手”等實踐活動。
下面以“我為父母開生日會”為題,談談方案三的具體落實。
步驟一:布置學生為父親或母親辦一個生日會,并要求充分準備好,比如事前準備生日蛋糕和禮物等,生日會中給父母獻上祝福等。要求仔細觀察父母在活動中的表情和心情。
步驟二:仔細觀察以下內容并在事后做好筆記:事件的過程、父母的表情、動作以及對心理活動的合理想象。
步驟三:請家里人配合選擇最能體現親情的畫面拍好照片。
步驟四:利用語文課的前五分鐘,講述照片里的故事。
此活動中講故事的環節,自2014年國慶后開始,一直持續到期末,有兩個月之久。之所以設置了“講故事”的環節,是因為這個環節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口才和心理素質,還是對照片所記載感情的重溫。而且上臺的同學,因為親身經歷、準備充分,大多數人能把照片里的故事講出來。有口頭表達能力明顯欠缺的同學,就請他將筆記中記錄的故事讀出來。既然學生按要求說出了故事,那么這次的積累就是成功的。
操作辦法:
(1)組織學生參觀景點。
(2)布置學生將觀察到的內容做好筆記。
這些做筆記的要求,是要在參觀活動前,讓學生記在筆記本上的,以方便他們在參觀的過程中做筆記時“有法可依”。否則參觀活動很可能失去積累寫作素材的作用。
此方案比較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因此重點在于觀察前教師對筆記的要求和觀察中觀察角度的指導。參觀的景點有校外的公園、祠堂、廣場等地,也有校內的一角。
下面以《最愛家鄉的花都湖》為題,談談方案四的具體落實。
花都湖是集生態保護、環境教育于一體的濱水綠道,也是集觀光、游覽、健身、娛樂于一體的游憩綠道,是落實方案四的絕好景區。
步驟一:參觀花都湖前,教師提出觀察的要求,并讓學生將此要求記錄在筆記本上,以方便學生在觀察景物的過程里按圖索驥:
(1)至少觀察并記錄三處景物。
(2)每處景物可寫的方面有:建筑物可以寫位置、大小或者規模、形狀、具體圖案、布局等;植物可以寫顏色、氣味、聲音、生長環境等;動物可以寫動作、神態、活動環境等。
(3)在你記錄的三處景物后寫出你的聯想或感受。
步驟二:帶隊參觀廣州市花都湖公園。提醒學生景觀的方位、參觀的順序,并充當臨場解說。同時提醒學生做好記錄。
步驟三:檢查學生記錄,并評價。
在這次活動中,豐富的景觀使同學們根本就停不下筆,每名同學都有收獲,絕大部分同學,光筆記就有五六百字,稍微一取舍,也就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了。
經過兩個月左右的實施,筆者反思總結了以上四種常備方案須注意的問題:
(1)后三種活動有主有次,不能平均分配時間。其中觀影是用時最短的,相比較其它兩種活動而言,易于操作,可作為常規性寫作訓練活動來開展。觀人和觀景,前者費時較長,后者受環境的限制,建議結合課本寫作訓練,每學期各開展一次就可以了。
(2)觀影時,播放的影片首先要“好看”,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要有個性鮮明的主要人物、主題不晦澀難懂,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觀人時,對觀察點的指導要細致,比如手、眼睛、背影等。這樣能教會學生在觀察時從小處入手、抓住特征,并在寫作的時候易于寫出細致準確、真實形象的內容。
觀景時,選取的實地景觀,不求名勝、但求有特色。比如可以是建筑物的特色、也可以是季節的特色、也可以是場面的特色等。
(3)寫讀書筆記與后三種活動互為補充。當運用以上幾種“以觀促寫”方案,幫助學生寫了幾篇作文,發現他們對文字稍微有了點感覺后,還是適當地提醒學生把在寫讀書筆記時的一些方法,如好句是怎樣推敲出來的,結構是怎樣搭建的,情感是怎樣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的,運用到真正的寫作當中。因為寫讀書筆記同后三種方案相比,優勢巨大:節省時間、信息量豐富。
綜上所述,“寫讀書筆記”是后三種方案最重要的統領,后三種方案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并提升了學生參與寫作的興趣和表達能力,所以說四者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把他們的現實生活和深刻體驗聯系起來,就會給學生的寫作提供無限的契機,并在與書本的心靈碰撞中綻放出思想的火花,從而解決了“不知道寫什么”的問題,也為寫出立意深遠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問渠那得清如許”——有了實踐之活水,寫作的源泉就不會枯竭;有了閱讀的養料,作文之花便長久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