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作為中國近代以來紅色革命的發源地之一,具有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泛,人文和自然景觀兼具。不僅有偉人故居、烈士陵園等紅色景點,還有文化氛圍濃厚的紅色廣場。紅色文化傳播久遠且氛圍濃厚,這里有領導的故鄉,而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和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的發展脈絡都與湖南密切相關。因此,湖南以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有機融合為發展理念,發展了包含紅色旅游、紅色革命教育于一體的紅色文化體驗綜合體。比如政府大力支持發展的韶山老區,屬于湘贛閩紅色革命資源區域,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
湖南省雖然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政府及相關企業應深入研究并細化分析湖南紅色文化的特色與優勢,如領導救國報國思想的養成環境等。另外,人們容易片面地將紅色文化理解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近代革命史的偉大事跡和精神。其實,還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去分析歷史。開發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產品,有利于旅游業發展。通過紅色文化旅游的宣傳和推廣,進而傳播湖南獨具特色的文化。
當前湖南大多數市縣雖已有大體上的整體規劃,但是重大歷史事跡發源地、重點文化文物的支持與保護不足,導致湖南各部門各自發力,沒有統一整體意識。這樣不僅造成了資源的開發受限,形成資源浪費,而且不利于湖南整體的紅色旅游業升級。對于部分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機制沒有專業系統的規劃,缺少高端專業文物保護人才,不能對紅色文化的潛在商業價值充分精確理解,導致文化產業開發的滯后。
湖南可與其它省市有機聯合,共同創造新市場。目前,湖南各地市的整合還不充分,各自追求自身產業的創新提高而忽略了湖南整體旅游產業的效益的提高。另外,紅色革命地遍布全國,湖南沒有充分地應用產業鏈,聯合其他地區的紅色資源,形成一條龍產業是現代企業的發展模式。紅色文化產業鏈的形成,可以讓湖南紅色旅游業乘勢而上,構建合理的紅色文化整體,擴大知名度與美譽度。
保持原生態,尊重歷史規律,更好地展示革命舊址風貌對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比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故居,在嚴格遵守生態環境或遺址原型保存時、選擇盡量相同的建筑材料、采用原始工藝和原始做法等對其進行復原修繕。對破壞嚴重的生態環境和房屋,利用原生態材料進行了修整,保證了遺址的安全美觀和實用程度。另外,故居展品增設可極大豐富和延伸展覽,提升觀眾參觀效果。確保建筑本身的牢固性與美觀性相統一,從而開發多景點,多類型的紅色遺址供游客參觀。
人們也不再滿足于在歷史博物館、偉人舊居等遺址簡單地參觀與認識紅色文化。所以,對于紅色文化商業價值的開發可以拓展方向,建立具有時代特點的紅色文化產品,創新挖掘與開發文化內涵。比如,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紅色旅游夏令營,紅色系列演講和學習小組課堂辯論環節。紅色文化符號來源于紅色革命,包括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中國人民軍隊的建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等偉大日子的紀念活動,在居住園區建立紅色文化主題的公園等。
近代革命以來,中國共產黨在湖南廣袤的土地上帶領人民群眾奮勇拼搏,艱苦奮斗,為推到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也湖南留下了寶貴的偉大革命精神和數不勝數的歷史遺跡。因此,應注重對這段歷史的研究和對其的宣傳教育。其次,文物修繕,定期監督,嚴格管理有關文物遺址的拆除,改建,盡量在保護的基礎上還原或者不失真,保留文物獨特的韻味,這樣可以是游客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湖南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可以通過專業高端人才的引進、科學規劃、協調教育和旅游,部門和地區,物質和精神雙系統建設,豐富紅色文化理論,加強湖南紅色文化產業的開發和升級,利用特色和創新點提高湖南省紅色文化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政府部門可創建專門的旅游前景規劃,針對紅色文化的研究、紅色資源成品的擴建、增加文化資源的傳播方式等全方位規劃協調。
總之,湖南整體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豐富性、多元性、獨有性等特點,具備非常高的潛在開發價值,深入挖掘其潛在的商業價值,弘揚其勵志教育功能,可以為中國新時代先進文化的進步提供養分和創新動力。當前,湖南的紅色旅游產業正處于初級階段,整體的規模較小,專業機制不完善,有待深入探討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