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寧/內蒙古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
第一,應用文作為現代的一種闡述觀點與應用的文章表述,他作為一種表達與交流工具,目前的應用文無論是其表達方式、描寫方法、語言特色都表達了現代的時代特征,但是如果要追尋其根本,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發現其中運用了許多傳統文化。在應用文中應用傳統文化與文化知識,使學生既在課堂上了解了擁有非常雄厚的文化底蘊的傳統文化與歷史知識,也使學生了解到其應用文不僅僅包括現代文章的應用,減少了學生對應用文學習的枯燥性,增加了其學習興趣,增加了其對文字、語言、描寫的認識度。
第二,在中學學習過程中可以發現其課本中有許多優秀的古文,通過對古文的學習可以發現其歷史背景、歷史意義。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通過對上下文的了解與解釋,來闡述其意義與運用方法。指導學生了解其寫作特點與寫作方法。通過此種方法,增加了學生對歷史文化認識的加深,增加其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更加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魅力。
第三,重視例文選擇,增加文化含量。例文選擇直接影響應用文講解的好壞,在選擇之前一定了解好例文的應用性、現實性與趣味性,選擇能夠得到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的例文。具有傳統文化的應用文就具有此種特點。例文的選擇代表了授課的效果,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性的講解,使學生充分了解。這種講解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學習內容,豐富了課堂的內容、趣味性、知識性。
第四,開展文學比較,形成良性互動。許多教師在教課時,只選擇講授應用文,產生這樣的原因是由于應用文書與文學作品在許多方面有區別性,例如其語言特點、表達方式、描寫方法等。這樣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文學寫作與應用文寫作是分不開的,在應用文中適當的運用文學作品不能能夠提高應用文的水平,使讀者感覺其應用文的深度更加豐富,學生更能了解其根本的語言特點與表達方式,使其寫作水平提高,而在教師教授的過程中又使學生的興趣度得到提升,增加課堂的活躍度,文學作品得到利用。
傳統文化資源利用的必要性與思路。國家近期已通過一些認證來闡述需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并提出“要把中華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各種教育、各種領域”,基于這一背景在應用文中運用傳統文化是受到國家推廣的,人們義無反顧的實施,在許多學校已經實施起來,開設其課程,將傳統文化融合到應用文寫作中,從教學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存在的問題是,課時問題,應用文寫作中運用我國內容及其豐富并深厚的傳統文化不能僅僅通過一兩節課就可以講述清楚,因此根據學生的學習中的學習重點,有取舍的設計其課程,將傳統文化作為寫作背景,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韻味,將所學的傳統文化合理、有效的運用到應用文寫作中。
講授應用文寫作基本的七個步驟為,計劃、總結、通知、通告、會議紀要、調查報告、活動策劃。通過結合傳統文化活動,不再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在活動中設置關于應用文寫作任務,將活動與課程相結合,使同學對應用文寫作產生更加深厚的興趣,通過活動加深對傳統文化的印象,能夠更好的應用于應用文中。
我們都是存在興趣便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便自覺的學習,對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會更加關于與分析,通過對生活中存在的傳統文化的了解與學習,能夠對其設計調查題目、開展調查、得出結論。通過訓練,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寫作的意義,提高寫作的靈活性。
寫作即為創作,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基礎,應用文寫作是通過對事物的分析與目標進行寫作的,在其寫作過程中,材料的整理、語言文字的運用、表現手法都會體現出創作性。將傳統文化融入應用文中,使學生掌握如何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傳承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將新概念融入到寫作之中,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對傳統文化進行系統性的講解,讓學生進行訓練。使傳統文化應用于應用文之中。
寫作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積累與學習,通過漫長的訓練與學習,才能合理、快速的寫作,在應用文寫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并同時傳承傳統文化,可以增加學生的人文精神。在課堂中將傳統文化融合到應用文中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又清楚地了解到傳統文化的含義,對課堂教學有良好的作用。將傳統文化應用于應用文中是值得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