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亞/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波普藝術是上世紀戰后出現的一種新的藝術方式,這種藝術形式充滿個性,打破了傳統形式的創作方式,在現今社會中起到了帶頭表達個性和藝術氛圍的作用。我對波普的了解源于流行文化。波普藝術是“流行的、時髦的”藝術的縮寫。波普與我們日常的生活密切相關,從我們的衣食到我們的住行,無一不有波普的身影,波普藝術強調設計的大眾化,讓藝術與生活的界限無限制縮小。
當今的很多歐美時尚設計,像很多名牌的包包,色彩豐富又重復的圖案出現,以LV的包包為例,一款有櫻桃圖案的LV的包包,就具有強烈的波普特點,櫻桃圖案在傳統的包包上出現打破的原始的造型,并且迅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證,在時尚圈也獲得了支持,使得設計師在此期間名聲大旺。
現今的家裝設計中,很多墻紙墻布的顏色也具有波普藝術的特點,簡單的重復圖案或者彩色條紋,非常時尚,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這是在早年的室內設計中無法看到的。其實現今很多家具的造型也具有強烈的波普特色,顏色鮮艷濃厚、對比性強,但是同樣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有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就會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讓波普的藝術形式很快體現它自身的價值。
現今的消費市場女性占主力地位,一個著名的內衣奢侈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亦是將“POP”進行到底一個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的秀上,各種重復圖案出現在內衣上,夸張的鋪滿紅色愛心的吊帶襪,這種將波普藝術運用在商業中,很好的的體現了波普藝術大眾通俗的特點,使人欣賞的賞心悅目。
波普藝術的流行現今不僅流行于服飾,市面上的各種食品包裝的設計、包包的設計、化妝用品的設計都有波普藝術的身影。例如安娜蘇品牌,安娜蘇的購物袋上設計了各種顏色重復的花樣,將波普藝術運用到了整個品牌的文化上,很多時候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價格,一個品牌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它的藝術設計上面,更多能滿足人對美的追求,而不是對于花錢之后所獲得的釋放感,這種可以輕松獲得的藝術品并且能有隨時展示機會的藝術品也能更多時刻的提高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認同感,為何不能心理充滿我有它我有美我更美的心理暗示呢。
對于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波普藝術的形式對于很多中國人都難以接受,但是不可否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和喜歡波普藝術。雖然很多人依然覺得波普藝術是一種沒有技術含量又低俗的藝術形式,但是人們依然不能抗拒波普藝術給人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它給人一種熱情洋溢又有活力的態度,這是波普藝術區別于一般傳統的藝術的特點。Andy Warhol是波普藝術的靈魂人物,也是美國波普藝術的倡導者,他開創了許多奇跡,創作了讓人過目不忘的波普藝術作品。Andy Warhol所創作的夢露系列的絲網印刷品,不僅拍出天價,廣泛流傳也使很多不認識夢露的人去尋知夢露的過往,超強辨識度的彩色絲網印刷,讓人過目難忘,人們不禁會問那女人是誰,又是誰創作了這組作品。
對于藝術市場的火熱,人人會質疑藝術本身所存在的價值到底值不值那個人們心里的標尺的數值,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好的設計作品,同樣過目難忘,同樣也是無價之寶。所以藝術,也許本來就沒有貴賤之分,你愛它,它就值那個價,你不愛它,它再廉價,你也沒有購買的欲望。也許價格也不是品分一個藝術品的唯一標準,但是它能成為萬眾追捧深受喜歡必有它過人之處。
波普藝術在繪畫與視覺傳達設計中不斷滲透,同樣在建筑空間設計中也急速發展。波普藝術還有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叫做草間彌生,草間彌生是日本的當代藝術家,她將波普元素中的波爾卡原點發揮的淋漓盡致。草間彌生與著名品牌LV也曾經合作過,設計了一系列具有波普藝術特征的包包,成為的LV當季的熱銷款,她曾經用一句名言來贊美波爾卡圓點的偉大——“地球也不過只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波爾卡圓點最初是指同樣大小、同樣顏色的圓點以一定的距離均勻地排列著,然而隨著藝術家的不斷演繹與設計,波爾卡原點出現了不同色彩、不同大小以及不同的組合方式。草間彌生在早期創作中已經可以發現出她自身的特色,她將高強度的色彩對比,運用在了畫板、畫布以及空間的墻壁中,大量包裹了各種物體。草間曾說過這些視覺特色都來自于她的幻覺。在1990年代之后,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服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
在作品《監獄之門》中草間彌生重現了一個生活化的場景——餐廳。道具是熟悉的,但是空間卻將其籠罩在黑暗中。普通的物品被貼上了具有熒光效果的彩色圓點貼紙,在熒光點的照應下可以隱約的辨別場景。高彩度的各色圓點在黑暗中有膨脹收縮及其凹凸感,利用色彩與光的原理。波爾卡圓點在同一平面也會產生錯落的感覺。整個空間中,圓點似乎漂浮在空中。空間也在產生微妙的變換,讓人在真實與夢境的邊緣徘徊。在如今,很多的博物館與會展運用這種暗空間的光影重復來營造虛實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