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衛(wèi)平/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近幾年,職高語文創(chuàng)新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同課異構”“主題教學”“對話教學”大到省教研室組織的中職文化課教學設計,小至學校的公開課展示。一時間,課堂教學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職高語文改革,必須從職高語文的特點與職高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才能找到一條有職高特色的語文教學改革之路。
首先,職高語文的課堂分為四類:閱讀課、口語課、寫作課、綜合實踐活動課。根據職高學生的課型調查顯示,他們最喜歡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其次為口語課,再者是閱讀課,而最討厭的是寫作課。由此可以看出,職高學生喜歡游戲類的活動課型,厭惡單純的知識講授課型。
再者,就職高學生個體的特殊性而言,他們的注意力穩(wěn)定性較低,精神難以長時間高度集中,愛好玩樂,仍然保持著對游戲類活動的高度興趣。如果能針對學生特征,采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組織語文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就能獲得學習的快樂。因此口語、閱讀、寫作等課型必須采用多樣的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寓教于樂,才能贏得學生衷心的喜歡。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能力。職高學生畢業(yè)后將直接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這對“以能力為本位,就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中口語交際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口語課有聽說、復述、介紹等要求,學生對于單純的說活訓練極為敷衍,可是一旦進入特定環(huán)境就極為活躍。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口語交際情境,讓學生擁有不同的經驗與體會,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模擬社會生活交際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體會話語情境,產生交流欲望,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從而獲得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第二單元是“聽話與說話”,聽與說是口語交際的兩種形式,但兩者在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聽說訓練應突破聽、說單邊活動的局限,突出聽與說的互動,強調交際的功能。我給聽說訓練設置一個商品推銷的情境,分為以下步驟:(1)大頻幕展示商品推銷的案例,學生分析它的得失。然后教師提出要求:推銷員向顧客介紹產品的性能、功用、質量、價格等,并推銷給顧客。顧客可就產品質量等問題進行提問。推銷員的語言要求準確清楚、適度、得體。(2)學生互組,進行推銷活動,由攝影負責拍攝并上傳視頻。(3)視頻播放,互相點評,評選最佳推銷員與最佳顧客。
這次活動的亮點在于視頻展播,為了在屏幕上展示自己的最佳形象,學生認真地書寫講稿,多次組隊練習。最后環(huán)節(jié)展示課,推銷的視頻播放,學生全神貫注地觀看,視頻中細節(jié)無限放大:時不時冒出的口頭禪、結結巴巴的話語、尷尬不雅的小動作、含糊不清的介紹……影像的功效勝過無數的言語,幾段推銷視頻的展播,學生在笑聲中領會并牢記推銷的要點。
傳統的語文閱讀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語文教師參照教參備課,然后在課堂上把要求掌握的知識傳授在學生,結果,閱讀課的劃分層次、歸納段意使學生苦不堪言,職高教師不應該甘作教材的奴隸,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職高課文《那一年,面包飄香》作為閱讀課,它的教學目標是:(1)學習倒敘手法和懸念的運用;(2)領悟一技之長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而我則以訪談形式,以學生為主體來教授此課。只要不是單純的閱讀形式,學生總是興趣盎然。實際上,這名為“愛的故事”的訪談錄完全建立在課文閱讀的基礎上,根本是換湯不換藥,而且對閱讀的要求更高。學習課文之前,我先播放中央電視臺的《藝術人生》視頻,給學生講解掌握訪談技巧。教學目標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培養(yǎng)學生篩選文章關鍵信息能力,學習和掌握訪談的藝術和技巧。
課堂的教學設計采用訪談形式,圍繞本單元的話題“關愛與和諧”展開。先讓學生熟悉文本、掌握相關信息,再引導學生體驗和領悟文本精華,學會篩選和利用關鍵信息,對文本內容進行重組和再創(chuàng)造。全班分成“求學”“創(chuàng)業(yè)”“寫作”三組,各組同學根據各自的論題,篩選文章關鍵信息,交流討論,并根據教師的提示,設置若干問題,擬就答題要點。同時,“求學”“創(chuàng)業(yè)”組分別推選出兩位嘉賓,扮演“面包師傅”和“李家同”,“寫作”組推選出一位嘉賓,扮演“李家同”,其余學生扮演觀眾。同時概括三組訪談主題本別為“愛的故事”、“愛的往事”、“愛的文字”,課文內容在前兩組解決,寫作手法、敘述方式則放入后一組探討。在訪談過程中,通過小組的討論、觀眾嘉賓的互動,培養(yǎng)探究、合作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參與興趣。更讓學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形成正確的職業(yè)觀、生活觀,從而突出“關愛與和諧”的話題,體現教材的選文意圖。三場別開生面的訪談就把課文教給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既緊張又刺激。學生在快樂的訪談中已經有效地完成了閱讀的教學目標。
寫作教學的處境向來尷尬,一上作文課,學生便唏噓連聲,叫苦不迭。學生怕作文,對寫作毫無興趣。究其原因,除了生活經驗欠缺,表達能力不強意外,更多的是不得其法,無從下手。
要讓學生喜歡寫作,首先消除學生寫作的畏懼感。我從名作家的經歷入手。著名作家莫言說自己是一個編故事的人,他說寫作就是編故事。學生都喜歡看小說看電影,流瀲紫從清史熹貴妃寥寥數語書寫成七冊《甄嬛傳》,桐華根據《山海經》的短文譜寫大型神話《曾許諾》、《長相思》,由此可見,想象是寫作的不二法門。
再者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舉例為證。當時適逢縣征文“法在身邊”,字數1000字,以此為契機,我展開敘事類作文輔導。(1)解題:由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內容:跟法律有關的事件,發(fā)生在身邊的事件。我插入提問:反映怎樣的主題?學生討論后明確: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可以寫自己運用法律捍衛(wèi)自己或者他人權益,他人違法遭受懲罰的事例。(2)選材:學生討論和生活相關的身邊的法律。明確:受教育權、肖像權、人身尊嚴、交通安全……(3)想象:我以捍衛(wèi)肖像權為例編寫故事。展示記敘文六要素,時間:放假節(jié)日期間,地點:XX照相館(不大知名的小型照相館),人物:我、班花、照相館老板。起因:與人逛街被塞小廣告,發(fā)現其中有班花的青春寫真集,經過:告知班花,上門討說法被拒,后拿出法律說事。結果:老板賠付廣告費。(4)討論:節(jié)日氣氛描寫,我和班花逛街所見,看小廣告的心理描寫,照片描寫,照相館外形描寫,與老板的交涉對話神態(tài)動作描寫,結束后的場景描寫。(5)展示:教師的下水作文《班花的肖像權》大屏幕顯現。(6)寫作:學生展開想象自行寫作。經過討論明確,學生基本掌握了寫作技法,不再畏難叫苦,一天后交出作品。《拆遷的故事》寫動員家里親戚釘子戶拆遷、《匆匆那年》寫不守交通法的悲劇、《我的第一次網購》寫網購的維權故事……優(yōu)秀作文上送后,許多學生獲獎,極大鼓舞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總之,在職高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立足語文的學科特點,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特征,采取多種形式整合各類資源,使語文課堂更為生動活潑,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1]王杏.口語交際情境創(chuàng)設芻議[J].文教資料,2005(17).
[2]汪仕良 .訓練口語 實現交際[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9(01).
[3]張志華.中職語文教學應在“活”字上下功夫[J].新西部(下半月),2011(8).
[4]梁敏鳳.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2).
[5]郭紅蓮.游戲競賽教學法在中職語文課堂上的運用[J].知識窗,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