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硯紅/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近年來,中交二航局武港院工會緊緊圍繞武漢市總工會關于開展勞模創新工作室文件精神的相關要求,結合公司生產實際,以發揮勞模先進示范引領作用為重點,努力搭建勞模先進創新平臺,廣泛開展“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活動,在提升職工隊伍技能素質、搭建職工成長成才的平臺、服務企業的中心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武港院工會高度重視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深入各一線單位,鼓勵支持各級勞模結合自身崗位和業務特點成立創新團隊,先后幫助指導創建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3個。目前,2個工作室獲武漢市總工會首批命名,其中“汪文霞創新工作室”被武漢市工會命名為2017年“武漢市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李宗哲勞模創新工作室”率先榮獲“湖北省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
該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團結協作、集思廣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工作理念,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工作室成員的力量和智慧,有力推動了項目攻關、技術交流等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截至目前,該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共取得創新成果80余項,攻克生產技術難題40多個,綜合創效3600余萬元。
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群眾性組織,具有松散型、自發性的特點。為促進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活動的深入開展,該公司工會強化統籌推進,明確職責分工,將勞模創新工作室這一松散的群眾性組織轉化為企業工會組織職工進行崗位創新的優質平臺。在推進過程中,堅持“三個到位”:一是領導推動到位。成立了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申報小組,明確各自責任,工會負責總體策劃工作,積極與市總工會、二航局工會聯絡與協調,協助做好工作室制度建設、人員安排、陣地建設及總結交流、宣傳推廣等工作;二是組織措施到位。充分發揮勞模帶頭引領作用,激勵公司全體職工立足崗位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三是上下聯動到位。在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下,通過跨專業、跨部門乃至跨單位、上下聯動的技術交流和技術支持等協作活動。
該公司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以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為帶頭人,廣泛吸納技術骨干以及有創新精神的職工參與,圍繞企業中心工作和生產實際中重難點問題,開展一系列創新創效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狠抓“兩個管理”:一是加強過程管理。年初組織各工作室研究制定勞模創新工作室年度工作計劃,對各工作室全年的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在工作室運行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工作室的制度建設情況,定期開展跟蹤檢查和評價考核,年底組織評選優秀勞模創新工作室并開展工作經驗交流,以提升工作室的整體水平;二是突出效果管理。通過舉辦勞模講堂、專題講座、技術沙龍、論壇交流等活動,推廣和展示工作室的成果應用,交流和分享工作室的創新經驗,對推廣效果好、適用性強的勞模創新工作室進行評比。
自開展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后,該公司將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與導師帶徒、技能比武、每周兩小時等活動有機結合、科學對接,豐富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活動形式和工作方法,促進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各項活動的有效推進。
在活動做到“三個突出”:一是突出培育職工職業素養,弘揚勞模的奉獻精神。工會利用新生入職培訓的契機,開展勞模講堂、技術骨干講座等活動,進一步發揮勞模的示范引領作用,讓廣大青年員工從中感受勞模精神,提升職業道德;二是突出職工創新技能,實施“傳、幫、帶”。工作室定期組織和開展成果培訓,通過如“每周兩小時”活動的自主學習、個案研究、專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各成員間的學習與交流,總結推廣先進成果和經驗,提升工作室成員的技術創新水平;三是突出立足崗位創新創效,大力開展如商務英語、BIM技術為主題的技能比武活動,以降本增效為目標的“五小”(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活動,以賽促練激發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奮發有為、建功立業。
為了進一步擴大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該公司工會加大宣傳發動,營造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濃厚氛圍。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加強工作室先進典型宣傳。注重樹立和突出各類先進典型,工會通過企業文化小故事的形式宣傳工作室成員身上的閃光點,廣泛宣傳工作室成員技術上勤于鉆研、勇于探索的精神,被公司內刊、網站、“武漢市勞動者”頻道電視新聞廣泛報道,進一步提升了工作室的影響力;二是加強工作室成果成效宣傳。該公司工會將工作室的各類成果以制作展板、擺放實物及各類媒體等方式進行宣傳展示。在二航局工會的支持下,該公司工會在全局范圍內舉辦創新工作室工作推廣交流會,介紹推廣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和創建經驗。在武漢市總工會的推薦下,“李宗哲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張國志勞模創新工作室”科技成果參加了武漢市總工會舉辦的“武漢市職工創新成果展”,在武漢市工人文化宮展出,彰顯了公司形象和勞模精神。經過該公司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有效擴大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影響。
該公司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首席專家”、導師帶徒制度等載體,以專家型人才示范引領、團隊合作研發的人力資源培養模式,縮短技術人才培養周期,打造了一支技術強、業務精、素質好的新時期職工隊伍,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促進了企業與個人的共同成長。
2014年至2017年,該公司共10個集體、23名個人榮獲二航局“海星獎”表彰,53個集體、190名個人榮獲公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巴粑南紕谀9ぷ魇摇惫歉沙蓡T郭強榮獲二航局第十屆“十大杰出青年”稱號。橋梁設備公司榮獲2016年度武漢市“十佳”職工優秀創新團隊。許多青年員工在勞模工作室得到了鍛煉和成長,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
工會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職工投身職工技術創新熱潮,不斷激發職工的創新熱情、創新潛能和創造活力,多項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獲得武漢市總工會的表彰,其中:張國志勞模創新工作室“土壓平衡盾構施工渣土改良外加劑研制與應用”的研究成果榮獲“武漢市第八屆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張國志勞模創新工作室“一種預應力孔道壓漿材料的研制與應用”與汪文霞勞模創新工作室“變截面鋼箱梁頂推技術及工程應用”兩項科技成果雙雙榮獲“武漢市第九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科技進步”三等獎。“汪文霞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模塊化鋼桁梁自動頂推系統”獲中國專利獎金獎。該公司榮獲二航局2014年海星獎“科技杯”榮譽稱號。
五年來,通過開展以勞模為示范引領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該公司累計獲得國家專利授權57項,中國水運協會科技獎等省部級獎27項,10項科技成果通過省級鑒定。截止目前,勞模工作室共取得創新成果80項,解決技術難題42個,創造經濟效益3600萬元,為公司創新創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勞動模范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是弘揚勞模精神的新載體,是激發職工創新活力的新平臺,也是進一步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新要求。我們相信,通過加大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創建力度,不但能展現新時代下勞動模范的風采,還能有效的釋放職工隊伍的創新動力,進一步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激勵廣大職工在工作實踐中建功立業,把勞模的精神轉變成為企業員工共同的精神與財富,讓勞模創新工作室真正成為廣大職工實現自我價值、展現自我的風采的平臺。
[1]高錦艷.如何發揮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引領示范作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2):79.
[2]凝聚勞模力量 服務創新發展——記鹽城市勞模創新工作室[J].當代勞模,2012(1).
[3]董曉瑛.當好“三大員”搭好新平臺——工會推進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管理,2016(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