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欣/樂山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
方言作為地域性的語言,不僅僅是一種異于普通話的語言表達形式,同時承載著地理自然文化和社會歷史文化,與區域風俗緊密相聯,是民俗文化的鏡子和民俗傳承的工具,“方言的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和民俗的混合體?!泵恳环N民俗的產生一定會有對應的方言與之對應,所以民俗的研究離不開方言一個區域的民俗反映在該地區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常又習慣性地會在語言中表現出來,民俗影響著方言的形成與發展。二者交織在一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于方言的研究可以從縱深的角度考察區域民俗文化,透過民俗才能對方言研究有一個更為深刻的、本質的認識。
樂山方言由于其獨特性,保留著完整的古音入聲,所以對于樂山方言語言系統本身詞匯、語法、聲、韻、調的研究比較多,或者放在四川方言中進行比較,這是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不足就在于都局限于樂山方言的語言資料內部,而沒有與樂山整個自然、社會聯系起來考察,所以本文將從樂山方言和民俗文化入手,選取樂山方言中的飲食、休閑、婚俗文化的相關詞匯,對樂山方言詞匯中的民俗文化進行探討,挖掘出樂山方言中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以此來展現樂山方言和其民俗的文化氣質與獨特魅力。增強人們對樂山文化的了解,保護和傳承樂山方言、民俗,彰顯地方魅力與特色。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依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不同,產生發展了各自的飲食特色,往往可以從傳統飲食窺見一個地區的生活形態及態度。樂山處在四川盆地西南部,與橫斷山脈相交,又在三江匯流處,是名副其實的一座山水城市,物產豐富。嘉慶《嘉定府志》說:“蓋郡當三水之會,大峨之英,散而為華,凝而為實,醴泉芝草生為圣時之瑞,亦其宜矣?!睒飞降娘嬍澄幕S富多彩,獨具魅力。自古就有“食在四川,味在嘉州”的說法,樂山的美食關鍵在于滋味,除了四川飲食都有的麻辣之外,更與百味融合,不管是街攤小吃還是流水宴席,都是滋味層出不窮,紅紅綠綠濃濃濃烈烈烈,麻辣酸甜與百味相融,展現了樂山人開放與兼容并包的特點,另一方面,呈現出樂山飲食的大眾與平民氣息。
葉兒粑,樂山最常見也最重要的小吃,代表著富貴,團圓。以前特別是每到寒冬臘月辦年貨的時候,葉兒粑就是家家戶戶必需要做的,過年前夕,有的在壩上洗粑葉,有的人在檐坎上推磨,還有人在灶上炒臊子的,一家人分工有序,既品味美食,有享受親情。到正月間走親訪友,往往把葉兒粑作為禮品贈送,千萬人家便有千萬種不同的味道的葉兒粑。在以前葉兒粑做出來的好吃程度也成為評價一家人的品位標準。“粑”的種類繁多,在樂山方言中各種各樣的名目稱謂也是眾多,“粑粑咡”“糍粑”“麥粑”“泡粑”“蕎粑”“枕頭粑”“海椒粑”等等,這說明“粑”樂山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位,還有關于粑的一些俗語如“要想生娃娃一定要吃豬兒粑”“隨時開黃腔肯定是吃了包谷粑”,從這些可以看出人們對于粑的理解,成為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感受到樂山的人文風情。
咔咔咡又叫做夾絲豆腐干。在樂山隨處可見的小吃,脆嫩的油炸豆腐干,新鮮的白蘿卜絲拌上鹽巴、味精、白糖、芝麻,加上搗碎的花生米,花椒粉、海椒粉,澆上紅糖和醋秘制的蘸水,咔咔咡這樣一個街邊小吃便包含了酸甜麻辣鮮香脆的豐富滋味,如同五味雜陳的人生,是樂山美食的縮影,經濟文化相互交流的結果,體現了兼容并包的態度。
白宰雞,又稱“白斬雞”、“白切雞”、“白砍雞”、“涼拌雞”。郭沫若曾在《我的童年》一書中說到:“嘉定城的白斬雞是最有名的,那是很簡單的一種做法,把雞在白水里囫煮,煮熟后切成肉片拌以海椒、醬油。就這樣簡單的烹調法,卻是最可口的佳肴?!卑自纂u雖然只是一道涼拌菜,家家都能做并且在每年三十晚上必不可少,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沉浸于溫馨的氣氛當中,而團圓的感覺也讓食物更美味了。
在樂山方言中關于飲食的詞匯非常豐富?!斑B鍋湯”“葷豆花”“陰米子”“三鮮冰粉”“缽缽雞”“豆腐腦”“壩壩宴”等等。隨著不斷的發展,樂山關于飲食民俗的詞匯在不斷的擴大,如“吃福喜”本指吃別人福壽喜慶的宴席,被引申為占便宜、吃白食;“吃花生米”用來比喻遭遇子彈擊斃;“吃燒紅苕”吹捧阿諛奉承別人;“鼓眼白飯”沒有佐菜的飯,后引申為家境貧困;“筍子炒肉”對小孩的懲罰,比喻挨打。
休閑并不只是簡單地娛樂,而是通過身心的放松,借以重新出發,更好的創造生活,在現代的社會里,休閑的方式更是豐富多姿。樂山是一座古風與現代相交織的城市,隨著歷史發展而流傳下來的休閑活動,既是一種生活,又存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充實生命的內涵,體現出智慧的圓熟。
“貳柒拾”又叫“字牌”“看手相”“編扇子”,是在樂山地區流傳的一種紙牌,歷史悠久,從老年人到青少年幾乎人人會打。最初主要是碼頭工人用來消遣娛樂的游戲,紙牌分為黑白兩種顏色,從一到十用不同的圖案來表示,與傳統數字的表示方法并不相同,它這樣表示的原因和意義都鮮為人知。推測與當時樂山發達的鹽業息息相關,一副貳柒拾就是一部鹽業發展歷史的代表和活字典,將鹽業生產和勞動場景抽象地行描繪,如紅肆為提須刀,用來將掉入井中的竹竿繩子進行切割,達到疏通鹵井的目的;紅壹上面的形狀與古代的官帽相似,古代鹽業由官府管理,中間的圓形類似一口鍋,表示煮鹽的器具,下面為灶口,整個呈現了鹽生產的一個過程。“貳柒拾”的游戲規則與麻將類似,但是又顯得更為自由靈活多變,還有流傳的順口溜:“打牌不兇,幺九先沖;木的法,打黑八;木的數,打黑五?!痹诖蛸E柒拾的過程中,常常還配有“圈牌”,一共有十張如撲克牌的形狀,打完一圈翻一張,當牌翻到最后的時候,也表示牌局也將結束。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同時也控制著時間限度,既放松休閑又不耽于娛樂,生活張弛有度,有序而不散亂。
“擺龍門陣”多人聚在一起閑談,講故事、說新聞,家長里短?!褒堥T陣”最初源于隋唐之際民間傳說薛仁貴慣用的軍陣,神奇莫測,氣勢宏大,“擺龍門陣”活靈活現表現了神聊的韻味。樂山人常聚在大門前或者茶館中說書或根據事實加以想象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以一般人都會在大門前放上幾張凳子,方便鄰居親戚串門休息,主要尋求一種舒適、暢快和愜意,所說事件的真實性并不十分的重要。
“泡茶館”雖然中國各地都有茶館,四川特別的多,但又以樂山為最。從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茶館中便可以看出來,高檔的茶樓,親民的茶鋪,各種各樣的茶館占據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坐茶館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坐便是一上午,甚至一天,可以說茶館是除了家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的生活場所。每逢趕集日,街上的茶館是座無虛席,與“泡茶館”密切相連的就是“擺龍門陣”和貳柒拾,如果說沒有他們,茶館便會少了很多的樂趣。茶館在從前也是解決糾紛的重要場所,發生矛盾的雙方請當地有名望的人主持公道,通過吃茶說理的方式解決問題,被稱為“吃講茶”。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婚姻禮儀歷來被當作人生禮儀中的亮點和精華而受到廣大民眾的十分重視?;橐龆Y儀產生于商、周甚至之前,伴隨著傳統文化的積淀逐步完善,婚姻禮儀作為對人類婚姻關系的一種社會制約,并試圖通過這種制約而使社會人際關系達到某種平衡與和諧。隨著歷史的進程和社會發展,樂山的婚慶禮俗也相應發生一些變化,但是“古道”、“儒風”猶存。
“草八字”,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或通過媒人等介紹相識后有婚姻意愿時,女孩家中父母或尊長要把女孩的生辰按俗例請中間人轉達給男孩父母,由男家先行合配,就是將女孩的出生年、月、日、時依農歷進行計算,看有無沖犯。合八字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根據生辰推算無沖犯的為“合配”;將男女方生辰八字同寫在一張紙上,把紙放在神龕之上,如果家中三日內平安無事也視為合配;也有用兩粒豆子放在盛水的盤中,豆子發芽后,用一根筷子在盤中正反各攪和三圈,待豆停靜下來后觀察,如豆子兩芽嘴相對時,即為合配,可訂婚。男家便可備上彩禮來到女家進行求婚。
“看人戶”當男女自由戀愛一段時間,感情發展得比較穩定、成熟,決定結為終身伴侶時,一般女方的母親便會邀約本家親友選個吉利的日子去男方家,當女方父母對男方家庭基本滿意時,會答應男方家人的邀請,留在男方家吃一頓飯,男家還會以給女青年添置衣物為由送給女方青年母親一些錢財。如果女方家庭對這樁婚事不滿意時,便會婉言拒絕男家吃飯的邀請,迅即離去;如果女方家長同意后,男方便按議定盡快準備好“彩禮”,選定一吉日去女家回訪,屆時,女家辦上豐富的佳肴,請上本家親友相陪,宴請男家客人。由此,男女雙方的感情正式確定下來。此后到婚前,男青年都要以“準女婿”的身份,每年春節、端午節、中秋三大節,帶上“三色禮品”前往準岳父家拜節。
“返門”俗稱“回門”,也叫“吃回門酒”。是在婚禮的第二天,新婚夫婦備上禮品,提上一塊肉(寓意著女婿半邊兒,兒女心頭肉之意),帶上男家親友去新娘家拜望,女方家中也會請來親友相陪,擺酒宴請賓客,新娘新郎一到,點燃鞭炮以示歡迎。新郎要單獨行三跪九叩的大禮,敬重拜新娘祖宗神位,再拜岳父岳母和女家長輩。禮畢,擺宴,在席間除了有安排女家人同新郎開玩笑的習俗,還會以顏料把新郎滿臉涂個赤紅,以表示歡欣、祈求吉利?!盎亻T”一般不在岳父家過夜,吃完飯,新郎新娘即辭別親友,回到新郎家?;亻T的次日,新郎新娘再次相攜回到女家,賓客較前一天稍減,被稱為“返二門”。以后女兒女婿可以隨時來岳父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吃回門酒時,到女方家中必須在新娘在前,新郎隨后,返男家時,則是新郎走前,新娘隨后。違序則會被人笑話,甚至指責、譏諷。
樂山方言是千百年智慧累積的結晶,我們除了發現它語音、語法等語言資料內部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需要探究隱藏與詞匯背后的文化意義及歷史背景。樂山方言詞匯豐富多樣,通過背后民俗文化的研究,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樂山歷史進程、文化特點,本文只是對樂山方言從飲食、休閑、婚俗三個方面進行了淺顯的探索,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樂山方言與民俗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樂山方言與文化有更加直觀的了解,更好的去保護和繼承樂山方言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