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淑霞/鄭州師范學院
影響兒童成長的因素有很多,有家庭因素也有社會因素。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質、家庭結構形式以及家庭教育教養方式都會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影響。
核心式家庭結構的人際關系比較簡單,只有父母和孩子。這種家庭結構對兒童的成長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生活在這種家庭結構的兒童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敏捷的思維,他們往往活潑陽光、誠實、有安全感,更加獨立自主。不利的是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人際關系過于簡單,兒童在家庭中不能體會到人際關系的復雜性,易于導致兒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與人交往的特點,從而影響和阻礙了兒童的發展。
這種家庭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生活在一起。人際關系相對較為復雜。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會養成尊老愛幼的美德,也會增強他們的人際關系交往能力。同時年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可以借鑒長輩的經驗少走彎路;但它也有不利的方面,由于家庭成員多,知識水平、生活閱歷、視野各不相同,對孩子的教育容易出現意見分歧,甚至造成隔代溺愛的現象。
1、離散式家庭結構
這種家庭的孩子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顧,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身體健康狀況差,還會因為生病無法及時就醫而有生命危險;在行為習慣上這種家庭的兒童往往自我控制力差、不講衛生、亂花零錢、愛說謊、偷東西等;另外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呵護,只是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無法和父母進行心理上和情感的溝通,找不到情感傾訴的對象,導致他們容易形成人格障礙、心理疾病。
2、單親式家庭結構
子女只能跟隨父母一方生活,而另一方幾乎完全放棄了對兒童的監護和撫養義務。父母在孩子心中是超人形象,是孩子的驕傲和情感的寄托,無論哪一方缺失,都會讓孩子在同學面前感到自卑。尤其是受到欺負,孩子會感覺自己勢單力薄,由此會激發他對父母的怨恨;另外這種家庭的兒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會拿自己跟健全家庭中的兒童做對比,使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糾結,從而產生多疑和自卑的的性格;還有就是在人際關系方面沒有安全感,對人不信任,不愿意參加團體活動,不善與人交往,甚至把自己封閉起來。
3、重組式家庭結構
子女與一方是繼父(母)甚至和他(她)的子女在一起生活的家庭模式。這種家庭孩子的心理都很脆弱,情緒低落,承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差。他們總懷疑別人在議論自己,說自己的壞話,這些兒童言行謹慎、沒有主見。在心理上,極易產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精神負擔重。還有的兒脾氣暴躁、偏激、挑釁滋事,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核心家庭的父母要多借鑒長輩帶孩子的經驗,多跟親朋好友交流分享教育兒童的經驗、方法,還可以翻閱一些相關的書籍。父母也可以利用節假日帶孩子走訪親友、逛逛公園等,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學會與人交往的方法。
主干家庭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多和老人進行溝通、協商,向他們講明溺愛和縱容孩子的危害,也可以說一說各自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看法,爭取協調一致。對于一些不易溝通的老人,那就在給孩子自由空間的同時制定一些規章制度,列出違反規章制度的處理方法,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決不妥協。
孩子健康成長比什么都重要,父母不管什么原因應該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現在科技這么發達,可以多往家里打打電話,也可以視頻聊天。如果做不到雙方都回家,可以輪流回家看孩子,也可以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在家陪著孩子,或者到稍微近一點的地方工作,這樣不至于孩子長時間見不到父母。
單親家庭的父母要拋開個人情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在對兒童的管教上,既給與自由空間又對孩子寄予希望,但絕不能對孩子溺愛、放縱,要剛柔并濟、松嚴有度。在學校方教師也要多關心、幫助這些孩子,關注他們心理的發展。教師和家長要多溝通,對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為及時予以指導和糾正。
尊重孩子,客觀平等地對待他們。對每個孩子一視同仁、視如己出,重視孩子內心的感受。同時,父母也要幫孩子樹立對重組家庭的正確認識,并告訴他們婚姻的變化不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經常鼓勵、贊賞孩子,激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綜上所述,兒童是父母的希望,是整個家庭的未來。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環境。
[1]應楊鏢.特殊家庭對學生的影響與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7):44.
[2]曹剛.關于單親家庭學生教育問題的思考[J]科教導刊,2009(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