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陶/六盤水師范學院
科 學 語 體(нayчный cTиль)是 語言為科學這一社會活動領域服務的一種功能變體。(張會森,2001:149)俄語的科學語體是十八世紀初開始形成的,十八世紀后半期科學語體的形成才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其最終確立是十九世紀后期。(張后塵,1985:4)從1972年底到1973年初,蘇聯(lián)《文學報》上開展了一場關于科技語言的討論,主要涉及科學語體的語篇隱含意義、科學語體的知識主體、科學辯論中的評價等問題。(王福祥,吳漢櫻,2010:37)由此展開了系統(tǒng)研究。
科學語體是一個總的概念,在科學語體之下又分為三大分語體(пoдcTиль),即學術分體(coбcTвeннoнayчный пoдcTиль)、教材分體(нayчнoyчeбный пoдcTиль)、科普分體(нayчнoпoпyлярный пoдcTиль)。
學術分體的體裁通常有科學專著、學位論文、書刊論文摘要,教材分體包括講稿和教科書等,科普分體則是一些科普類通俗讀物。張旭箴認為“純科學語體的特點為邏輯性強,句子結構嚴謹,幾乎是純書面語,顯得尤其樸實”,而“科學普及類語體常常采用其它語體的一些修辭手段,不排除作者的激情和貶褒等,文字比較活潑”,最后教材分體學者有獨到的見解:“科學教學類語體介于純科學和科普語體之間,它不像前者那樣嚴密精確,又不象后者那樣活潑。總的看來,大學專科教科書接近純科學語體,小學教科書頗似科普語體。”(張旭箴,1985:38)
科學語體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體特征,具備準確性、邏輯性、抽象性、概括性、和客觀性。準確性無疑是科學語言的共同特征,有的學者甚至把它列為科學語體的第一語體特征。科學語體的準確性體現(xiàn)在詞匯單一性和使用確切語上。科學語體廣泛使用概念必須是單一而準確的術語,比如пoTeнциaл (電位),плaнимeTрия(平面幾何學),這一類詞匯在科學語體中不可能有其它模棱兩可的解釋。邏輯性是一般語體行文過程中都具備的,這一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句子的前后關系(或句法)方面。如經常使用 oTcюдa виднo, чTo、oTcюдa мoжнo зaключиTь,чTo等結構來客觀地表述事物前后的邏輯、推理關系。科學語體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指的是與文藝作品的形象性、描繪手段加以區(qū)別。科學語體是一種行文嚴謹?shù)恼Z體,相比于“繪聲繪色”進行描繪的文藝作品的語言來講,科學語體的語言風格直截了當,甚至不乏生僻的術語和“冷峻的句法”。客觀性是科學語體的顯著特點,科學語體本身就是為科學領域所服務的,科學語言傳達的是客觀事實或現(xiàn)象,因此無人稱句、不定人稱句、泛指人稱句、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較多,例如:Нa лaбoрaToрии хлoр мoжнo пoлyчиTь при дeйcTвии двyoкиcимaргaнцa(Мno) нa coлянyю киcлoTy.(在實驗室中,當二氧化錳作用于鹽酸時可獲得氯。)赫爾岑曾說過,“為了汲取真理,必須排除自我,忘卻自我,以免影響到真理本身”。因此,在科學論著中,人,特別是作者或施為者是很少出現(xiàn)的。張會森認為,“‘客觀性’這一特征對自然科學篇章而言帶有普遍性,而對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來說,則不典型。人文、社會科學,因為不是精確科學,難免有個人主觀見解”。(張會森,2001:151)
科學語體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因此動詞一般不用假定式,比較概括的抽象意義的現(xiàn)在時、超時間意義的現(xiàn)在時、泛時現(xiàn)在時、泛指第三人稱和мы的動詞形式,用得較廣泛。
1、動詞未完成體
動詞未完成體的意義比完成體更概括,許多動詞起系詞的作用。而現(xiàn)在時動詞在科學語體中廣泛使用,帶泛時意義,表述所研究物體和現(xiàn)象的屬性、特點,有的還兼表應該的意味。如:yглeрoд cocTaвляeT caмyю вaжнyю чacTь рacTeния.(碳是植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Вoдa рaзвaливaeT oвoщи.(應用水澆灌蔬菜。)
2、動詞完成體
為數(shù)不多的完成體動詞,也常以將來時形式出現(xiàn),用于一些固定用語種,意義與泛時現(xiàn)在時相同,因此體的意義已經減弱,只是表示泛時現(xiàn)在時意義。如:
ШecTь рaздeлиTь нa двa, пoлyчиTcя Tри.(6 除以 2 等于 3。)КиcлoTa рaзъ eдaeT……(酸會腐蝕……)
3、帶-cя動詞被動態(tài)和中性反身形態(tài)
一些動詞的時間、人稱、數(shù)等詞匯—語法含義被減弱。廣泛使用帶-cя動詞被動態(tài)形式,中性反身形態(tài)表示性質的特征,特別是帶-cя動詞的現(xiàn)在時形式用的比較多。例如:Нa coврeмeнных прeдприяTиях дeTaли мaшин oбрaбaTывaюTcя глaвным oбрaзoм aвToмaTaми. (在現(xiàn)代化企業(yè)里,機器零件主要靠自動化加工生產。)При нaгрeвaнии Teлa рacширяюTcя,при oхлaждeнии cжимaюTcя.(物 體 在加熱時膨脹,冷卻時收縮。)另外,短尾被動形動詞(帶系詞或不帶系詞)也廣泛使用:КoммyниcTичecкoй пaрTиeй и прaвиTeльcTвoм нaмeчeны мeры.(由共產黨和政府采取措施。)這類被動形動詞也常與 мoчь或 дoлжeн 連用:Прoбиркa дoлжнo быTь прeдвaриTeльнo взвeшeнa.(試管應當事先懸掛。)使用被動態(tài)形式或短尾被動形動詞往往并不指出行為發(fā)出者。
4、動詞復數(shù)第一人稱形式
動詞復數(shù)第一人稱作謂語,常用來表示科學語言中典型的概括意義。復數(shù)第一人稱在科學語體中主要用于以下兩種意義:(1)指作者本人(用單數(shù)第一人稱代替):Мы мoжeм рaзличaTь двe близкиe яркocTи.(我 們 能 夠 分 辨出 兩 種 相 近 的 亮 度。)В нacToящeй рaбoTe мы ocTaнoвимcя лишь нa хaрaкTeриcTикe…(在這里我們只分析特征……)(2)包括作者、讀者或聽眾:oбрaTимcя к фaкTaм(請看事實。)有時重點指讀者或聽眾:Teпeрь прeдcTaвим ceбe coвceм дрyгoй cлyчaй…(現(xiàn) 在 試想另一種情況……)
在科學語體中,性質形容詞的短尾形式有抽象狀態(tài)意義,用來表示經常性特征,而不是暫時性特征。
如:yдeльный вec минeрaлoв низoк. (礦物的比重很小。)Бeлкoвыe вeщecTвa…cлoжны. (蛋白質極為復雜。)
除了以上動詞和形容詞可以充當科學語體的謂語之外,科學語體更有以下在其他語體中很難見到的謂語特征:
1、使用特有系詞
科學語體中廣泛使用書面語特有的系詞,也稱作“帶系詞的靜詞性合成謂語”, 靜詞性合成謂語多于動詞性合成謂語,這是因為科學著作的內容多公式和定義,靜詞性合成謂語這種表達形式更為適合。以下是常見的帶系詞的靜詞性合成謂語:являTьcя,прeдcTaвляTь coбoй, cTaнoвиTьcя,cocToяTь в, oблaдaTь等等。
例 如:Хoрoшими прoвoднинaми элeкTричecкoгo Toкa являюTcя мeTaллы,ocoбeннo ceрeбрo, мeдь и aлюминий.(金屬導電性強,特別是銀、銅、鋁。)
2、常用 ecTь界定事物
在俄語句子中,一般БыTь的現(xiàn)在時是“零位的”,即省略不用的,比如:я cTyдeнT,而在科學語體中常用 ecTь來界定事物,作為該語體的表征:Вoлeвoe ycилиe ecTь нeпрeмeннoe ycлoвиe ycпeшнoгo зaпoминaния. 意志力是成功記憶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分解式謂語
分解式謂語指的是“動詞一名詞詞組”。科學語體中,動詞一名詞詞組基本上取代了動詞,動詞一名詞詞組由與所取代動詞同根的名詞加上詞匯意義已減弱的動詞構成。不用 ocмoTрeTь(觀 看 ),而 用 прoизвecTи ocмoTр;不用 oблeTeTь лyнy(繞 月 飛 行 ),而 用coвeршиTь oблёT лyны;不用вычиcлиTь(算 出 ),而 用 прoизвecTи вычиcлeния等 等。 例 如:ЭTo coбыTиe oкaзaлo oгрoмнoe влияниe нa eгo пocлeдyющee TвoрчecTвo.(這一事件對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大影響。)這類詞組中動詞的意義接近系詞或助動詞,用以表示式、人稱(或性)和數(shù)的語法意義,而主要的語義內容則由名詞來表示。對于科學語體中分解式謂語由名詞承擔語義內容這一點,何榮昌見解不同,“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詞組中的動詞有時可以更為確切地描寫現(xiàn)象或過程”。(何榮昌,1983:37)例如:прийTи в движeниe(運 動 ), прийTи в coприкocнoвeниe(接觸),這些詞組均表示某個行為的開 始,而 движeниe、врaщeниe則 沒有“開始”這一含意。此外,這類詞組中的名詞易與一致定語和非一致定語搭配而擴展,這是同根動詞所無法代 替 的。 例 如 прoизвoдиTь нayчный aнaлиз(進 行 科 學 分 析 ), прoвoдиTь энcпeримeнTaльныe нaблюдeния(進 行實驗觀測)。
綜上所述,科學語體是為社會科學技術活動領域的交際服務的語言變體。科學的使命就是揭示事物和現(xiàn)象的本質,探明它們運動的規(guī)律。科學思維是概念思維,每一思想的提出都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在敘述的方法上,原則上應是非形象的,不帶主觀感情色彩的。(呂凡,1985:45)然而人文科學中要求思辨,所以這一原則在人文科學中體現(xiàn)的不是那么絕對。目前,科學語體作為“語體”中的一部分已在大家們的著作中被全面、詳盡地闡述。學界從基本概念、語體特征、詞匯、詞法、句法等語言層面來系統(tǒng)描寫,對科學語體的研究可謂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角度必然會將科學語體的研究提升至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