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克 何麗萍 劉禹宏 高小芳/東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
由于公示語在公眾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對公示語的任何歧義、誤解、濫用都會導致不良后果。錯誤的翻譯會影響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形象和對外交流,也給外國游客帶來諸多不便。因此,筆者對大慶市的公示翻譯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大慶市公示語存在以下問題:
(1)點到為止,譯文和原文表達的意思相去甚遠
(2)胡亂翻譯,不遵守翻譯原則
要想與國際接壤,使大慶的發展水平達到大都市化的水準,精確、標準的翻譯是必不可少的。標準無統一,錯誤常出現,這對大慶的城市發展存在巨大的阻礙。公示語廣泛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筆者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搜索和研究發現人們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水平越高,對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形象關心程度就越高。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公共場所的雙語標識也越來越多,人們對于公示語這個展現中國國際形象的窗口也越來越重視。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各種英語應用錯誤與不規范現象隨處可見,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對外交流的國際形象。因此,在現實條件的要求和約束下,進行關于公示語翻譯的研究已經到刻不容緩的地步,使公示語翻譯達到統一、標準、精確的層次,成為城市發展規劃的又一關注方向。在接下來的敘述中,筆者將從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去闡釋誤議的原因。
翻譯人員水平低。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普遍深化,外語對于國人應該不再是那么的陌生。在社會上,凡事參與工作的人都會英語,會多會少、精與不精暫且不談。正是這種趨勢,許多英語專業人士或者手持國家翻譯證書的人,便很熱情的投入翻譯事業。經調查發現,很多企業單位和娛樂場所,他們并沒有獨立的翻譯部門,而是找本公司會外語的人進行翻譯,很多翻譯都很口語化,沒有按照正確的翻譯規則。如將“時間長河”直接翻譯成“Time’s river”。按照語法規則:當指人的某樣東西的時候用這種結構,用“sb’s sth”,表示“……的”有從屬關系的意思;當A和В都是物時用A of В,可以理解成В的A。例如:“windows of the classroom”意 思 是“教 室 里 的窗戶”。在這里“時間”和“長河”都是物,并不是人所以并不應該用’s的所屬結構。根據其原譯文,應更改為“the long river of time”。 還 有 一 個 介紹語“因陋就簡辦學校”的翻譯“Вuild school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這樣的翻譯讓人直接理解成“因地制宜辦學校”,體會不出“因陋就簡”的深意。此外關于“禁止**”的翻譯也是五花八門,我們最熟悉的標語“禁止吸煙”其翻譯是“No smoking!”。在某些省略結構或固定結構中(尤其是用于命令,警告,標牌等場合),表示“禁止”“不許”等意義時,一般只用no,翻譯的結構“no+doing”的形式,但是一處標語“禁止拍照”卻翻譯成“No рhotos”。翻譯人員想要表達的是禁止拍照的這個行為或動作,但是這樣的翻譯卻讓人理解成“沒有照片”,體現不出命令禁止的含義,而且與原文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
大慶作為二線城市的代表,其自身所帶有一些不可磨滅的特殊性因素,從客觀方面來講對大慶英文譯文的規范出了需要公眾力量的支持,政府的投入和媒體的關注更加起關鍵性作用。翻譯市場管理混亂,外來文化接受與滯后,和無統一的翻譯規范準則這些都是造成了大慶市翻譯問題層出不窮的重要的客觀因素。
雖然全國已經展開了對漢英公示語的糾錯及相關的規范行為,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因此規范活動卻沒有深入到中小城市。同一個標語在每一個場合卻出現截然不同的翻譯內容,這種隨心所欲的翻譯使翻譯市場更加混亂。在調查過程中,沒有一個明確的翻譯標準,所以在某些內容中沒有給出正確的翻譯內容。比如:“注意樓梯”這一標語。筆者發現在兩個場合出現兩個不同的翻譯“Please Watch Your Steр”,“Вe careful of the Steрs”。 一 般而言,像“注意樓梯”這種廣泛常見的公示語,應該存在統一的標準,正是標準的缺失造成了同一公示語出現了不同的翻譯。
大慶作為一個中小普通城市,政府并沒有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樣對公示語給予太多的關注度,從而在標準規范的頒布中沒有做到完善,更不用說一個統一的翻譯準則。像英語翻譯這種群眾觀注較小的話題,在社會上不會引起較大公眾輿論,因此大慶的各個媒體機構也沒有對公示語翻譯表現出應有的關注和報道,筆者查看、收聽、翻閱、瀏覽了很多大慶地區的電視新聞、廣播、報紙雜志、各類網頁,只能找到極少數關于公示語翻譯的信息。部分媒體的宣傳報道中存在的公示語誤譯現象也不在少數,更何談對公示語翻譯錯誤的指正。筆者在調查中還發現,正因為政府和媒體對公示語翻譯關注較少,大慶市民對公示語翻譯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有少數英語學習者才會偶爾關注公示語的英語翻譯,這樣就難以依靠大眾的力量糾正公示語翻譯中的錯誤,容易放任錯誤的漢英雙語公示牌的使用。
“英語敏感度”是一個合成詞,是“英語”和“敏感度”的結和,其意思為:對英語的敏感程度,也可以理解成公眾對英語譯文的重視性認識不足。在當今社會,很多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后的幾年中因為長時間不使用英語,漸漸其英語能力便退化。所以支撐起英語行業的仍然是英語專業畢業生。英語專業的學生在長期英語環境的潛移默化下,對英語的敏感度比其他專業的人要強。當碰見英語字母的時候,英語專業的人會不自覺的去讀去分析,然而其他專業的人卻不了了之。公眾的英語敏感度對公示語的英文翻譯的規范度有著重要意義。敏感度越高,人們會對碰到的英文翻譯仔細判斷推敲,從而發現一些問題,及時提出改正,相反,英語敏感度低則會將一些英語譯文存在的錯誤放任自流,久而久之這種錯誤慢慢深化,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在大慶對非英語專業人士調查發現:很多市民認為博物館、圖書館、規劃館等等的英文標語只是給外國人看的,還有一部分認為添加英文譯文是提升該地的一種水平和層次,所以在參觀過程中主動將英文譯文過濾掉,忽略這些內容。由此可見:大慶市民對英語的敏感度極其低。
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不斷深入,外國人在中國已經成為一普遍的現象,為了給外國友人提供方便的生活環境,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設有指示功能的中英文雙語標注,大到機場、車站,小到商店收銀臺、試衣間、街道路牌、醫院各科室等。
中國處于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時期,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度應該遍及各個方面。城市的文化建設是響應國家文化建設的有效體現和重要部分。大慶提升自己的文化影響力,一方面抓住本土文化的發展和宣傳,另一方面應該重視社會生活中的文化點。公示語是作為一個城市展示給公眾和外來人最直接的標志,它對一個城市的文化體現起著重要的作用。
公示語翻譯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折射了一個城市的形象,也是反映民族素質的綜合體現。事無巨細,越是細微之處越能反映一個城市的民族文化程度和公民素質。“誤譯”事雖小,意義卻重大,應該從小事抓起,做真正的文明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