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偉/新疆大學中國語言學院
Мen bu kitabni oqughan.(過去時形動詞)我讀過這本書
Мen bu kitabni oqudum.(直接陳述式動詞過去時)我讀了這本書
偏誤:目的語知識掌握不充分。學生搞混了過去時形動詞和過去時直接陳述式動詞形式的語法意義。忽略了兩者之間得側重點問題。上例中第一個句子謂語動詞用的是過去時形動詞形式,第二個句子謂語動詞用的是直接陳述式動詞過去時形式,兩者都表示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處于過去時態,但前者強調動作的過程(例:看過)后者強調的是動詞的結果(例:看了)如:
Мen bu kinoni k?rgen. (過去時形動詞)我看過這個電影
Мen bu kinoni k?rdüm.(直接陳述式動詞過去時)我看了這個電影
同理,前者強調過程(例:看過),后者強調結果(例:看了)
措施:主觀上,學生需加強語法學習,特別是形動詞及動詞時的范疇的語法學習,正確區分兩者之間的區別,克服目的語負遷移的偏誤;客觀上,教師教授過程中將其作為易錯點,舉例區分兩者之間的差別。
Мen uning kitab oqughanliqni(oqughanliqini) k?rdim.我 看 到 他 讀書了。
Мuellim derste dёgenlikni(dёgenlikini)hemmisi deрterde yёzishimiz kёrek.我們應該把老師上課說的全寫到本子上。
Uning sizghan(sizghini) mёningkidin chirayliq. 他畫的比我畫的要漂亮。
Sёning qilghan(qilghini)toghrimu?你做的對嗎?
偏誤分析:母語負遷移,在動詞名詞化時漢語往往省略領屬格,并且漢語無需名詞后附加人稱詞尾來體現領屬關系,可是維吾爾語因其黏著語特征而同漢語有較大的差別,上述例子中,當形動詞詞性轉化為名詞性詞時,理應同名詞性詞一樣擁有相同的語法特征,例子中名詞化形動詞,受居中領屬成分約束,因此從屬部分應當附加名詞性人稱詞尾。
Мen tamaq yёwatqan waqtida(yёwat qanda) u kirdi.
在我正吃飯的時候他進來了。
Мen uning ?yige kirgen chaghda(kirgende) ular bir aile kishliri bille olturuр tёlёwizor k?rüwetiрtiken.
當我進他家的時候他們一家人正一起坐著看電視。
目的語知識掌握不沖份,違背了語言經濟原則,上述中,均出現將(形動詞+時位格)轉化為了(形動詞+時間類名詞+時位格)的形式,本來按照語法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從任何語言都本持著經濟原則這一點上來看,這一做法稍顯贅余。
① Мen bu kinoni k?rgen idim.
我過去看過這個電影
② Мen bu kinoni k?rgen.
我看過這個電影
③ U bu kinoni k?rgen.
他看過這個電影
④ U bu kinoni k?rgen iken.
原來他看過這個電影
偏誤分析:目的語知識掌握不沖份,學生利用自己對于系動詞不完全的掌握,任意套用于句子中造成了如上偏誤,上述例子中均涉及到了系動詞idi(直接 )iken(間接),但當其與時位格搭配使用時,句子中有無系動詞,對句子的意義也頗有影響。例如句①在形動詞謂語后附加了系動詞idim,此時它同句②的區別在于,前者表示行為動作完成于過去,即:我曾近……,而后者單純表示動作完成的過程。再如句③中形動詞謂語之后附加了系動詞iken,其與句④的區別就在于,前者暗含信息來源為第二首資料,信息為間接得知,屬于傳據范疇間接陳述式。
措施:主觀上,學生應加強維吾爾語系動詞及維吾爾語傳據范疇的研習,搞清楚說話者的語氣,整理歸納這方面的語句及偏誤,嚴防偏誤;客觀上,教師應加強此類語法知識的講解,多用例句少用理論,傳據范疇的習得須得大量語料庫作為支撐,將其作為課后作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維吾爾語動詞形容詞化形式語法知識點雖然并非繁瑣,但偏誤仍然存在,時代在發展,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知越來越廣泛,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表達方式也將發展,隨之產生的語法偏誤也只會越來越多,但無論是語法知識龐博難以窮盡,還是日新月異的變化令人疲于追趕,我們都要成拙于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注釋:
①任何語言中賓語為代詞、名詞或名詞性詞,在句子中如果形動詞做主語或賓語,那么形動詞必將轉化為名詞,其轉化方式為:
(1)動詞形動詞變體 +-lar/-ler
(2)動詞形動詞變體+名詞人稱詞尾
(3)動詞形動詞變體+-liq/-lik
②形動詞做時間狀語——形動詞變體+時位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