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 茜/昆山開發區蓬朗幼兒園
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2012年10月,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園孩子的思維方式是具體形象思維,依靠事物在頭腦中的具體形象進行的思維。而繪本是以圖畫為主,即使孩子不認識文字也能進行閱讀。繪本中豐富的畫面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繪本是以圖畫為主,借助豐富的圖畫使孩子在閱讀文字時覺得更簡單。繪本對孩子的視覺震撼比知識效果更為直接。繪本中的圖畫,不僅構圖精美,構圖合理,而且每張圖畫上都能表現故事的內容。好的繪本,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還能陶冶孩子們的情操,這也是其他文學作品替代不了的地方。
閱讀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不要把閱讀變成孩子的任務。有一個快樂閱讀的基礎,那么,好的繪本故事,對孩子的啟蒙意義就是巨大的,通過閱讀學會的自理能力、邏輯思維以及語言溝通能力都是家長手把手去教所不能比擬的。兒童的想象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象力越豐富。繪本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一系列連貫圖畫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以圖為主,圖文結合,所以閱讀繪本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圖像概念,提高思考連貫性,豐富想象力。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書是孩子們接觸世界的窗戶。在一次教學活動中,我與孩子們一起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剛看《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時,小朋友們很喜歡,對書里的圓圓的洞特別感興趣,還有翻來覆去的去找水果里的毛毛蟲。后來,特別喜歡毛毛蟲星期六吃的東西,每次看到都很開心,那些食物的名稱小朋友們全部都能說下來,還非常有興趣的樣子。
我把繪本的封面給孩子們看時,孩子們就已經很感興趣了,也很喜歡。翻開繪本,五顏六色的畫面,而且還很多的洞洞,馬上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我開始帶著孩子們邊看邊講故事:“月光下,葉子上躺著一顆小小的蛋。”繪本中,一片大樹葉上,靜靜的躺著一顆小小蛋,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這大張深色的圖片中找到那個白白的蛋。白白的蛋和大大的月亮之間的一個對比,和大大的月亮比起來,那顆蛋看起來是那么的小。
繪本有很多關于量的詞,比如“啃穿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蛋筒,一條酸黃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薩拉米香腸,一根棒棒糖,一角櫻桃餡餅,一段紅腸,一只杯形蛋糕,還有一塊甜西瓜。”在講述繪本時詢問幼兒是一塊巧克力還是一個巧克力,幫助幼兒掌握量詞,還可以幫助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實物,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這些不用大人刻意的去教,孩子自己也會喜歡去看,去了解。
繪本是兒童人生的第一本書,在與幼兒一起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幼兒找到真善美的鑰匙。我們希望孩子能學會感恩和善待別人,這些抽象的大道理不是灌輸在幼兒的腦海里,而是通過在一個個繪本故事讓孩子慢慢地接受和理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關鍵是我們要給他們涂上什么顏色。很多優秀繪本,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質。
在長期的閱讀中,孩子們會逐漸建立起了他們自己判斷是非的標準。因為閱讀了《猜猜我有多愛你》,讓孩子們知道了母愛的偉大;因為閱讀了《螞蟻和西瓜》,孩子懂得了要團結,合作,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因為閱讀了《全都是我的》,孩子們學會了如何對待朋友,如何分享……
但是,市面上的繪本良莠不齊,要選擇適合幼兒的繪本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首先,“美”是繪本最重要的本質,畫面看上去舒服,內容豐富、積極向上,才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格。其次,在繪本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不能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要選擇孩子們自己的故事,能沉浸在沉浸在幻想和快樂之中,這才是繪本起到的作用。
我認為繪本最厲害的地方,是能幫孩子愛上閱讀。通過小小的繪本,他眼中的世界更加豐富、也更加美麗起來。有人也許會說,那孩子們能看“懂”嗎?其實,只要他們喜歡、著迷,對美好藝術發自內心地喜愛,這就足夠了。當然,兒童的閱讀學習,需要家長有意識并認真組織,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下繪本帶來的知識與樂趣吧。從繪本閱讀開始,一直保持跟孩子一起讀書的習慣,就是在不斷維系一個跟孩子溝通的渠道。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家長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中不僅起了關鍵的作用,同時也是這一活動的最大受益者。
繪本作為一種兒童文學形式,不僅能讓孩子在閱讀中分辨世間的善與惡,還能在書的海洋里自由的翱翔,幫助幼兒打開世界的大門。因此,繪本應該作為幼兒人生當中的“第一本書”,讓孩子在閱讀中發現珍貴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