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棟
(曲阜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山東 曲阜 273100)
近年來,中國電影進入了“娛樂至死”的時代,整個市場低俗化、功利化的現象愈發嚴重,電影已成為人們娛樂消遣的方式,而影視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藝術魅力卻逐步缺失。隨著電影市場化的發展,主旋律電影正逐漸進入主流商業電影的行列中,在完成弘揚文化價值觀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融入了大量娛樂性、觀賞性和藝術性的元素,深得廣大觀眾的喜愛。
《紅海行動》是由香港導演林超賢執導拍攝的一部軍事戰爭題材電影,影片根據2015年中國海軍也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在索馬里海域執行任務的中國海軍戰艦和蛟龍突擊隊,在某爆發戰爭的國家成功轉移中國僑民,并營救中國領事人員和各國人質,同時從恐怖分子手中搶回核武器原材料的故事。導演將香港的影視美學風格和內地的主流價值觀念在影片中進行充分的融合,探索了內地軍事題材主旋律電影發展的新方向。
鏡像語言是影視藝術傳達和交流信息的媒介方式,借助影像對客觀真實的世界和內心的主觀感受進行深度的表達。《紅海行動》以逼真的細節和奇觀化的場景向觀眾強烈而直接的展現了我國軍人為捍衛人民利益深入敵后進行營救的卓越軍事素質,以及彰顯出我國軍隊為維護國家利益、促進世界和平不斷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風范。
導演林超賢對軍事和警匪題材的影片有著極大的興趣,他將多年來拍攝警匪片的經驗以及對軍事知識的積累與真實“武器”完美地集合在了《紅海行動》中。影片中的硬武器空前強大,精彩的呈現了槍械、護衛艦、登陸艦、潛艇、直升機、無人機、坦克、火箭彈、防空導彈等國內外的多種武器裝備,中國海軍與蛟龍突擊隊展開營救時以過硬的軍事素質、嫻熟的武器操作成為了人民生命的守護神。導演秉承“實景拍攝,拒絕棚拍”的原則,因此在影片中有大量高度還原的實拍場景。如中國艦隊用防空導彈對炮彈的空中攔截,蛟龍突擊隊與恐怖分子的城市巷戰,恐怖分子利用人肉炸彈和迫擊炮轟炸突擊隊和人質時的血腥爆炸場面,以及沙塵暴中的坦克大戰等奇觀化的真實鏡頭都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滿足感。嚴峻危險的作戰環境與惡劣的自然條件為影片立體的呈現了不畏犧牲的英雄主義氣質。影片中的戰爭場面所蘊含的爆裂殺傷力、攻擊性、毀滅性又能勾起人們心底潛藏的暴力本性,并在觀看過程中完成一種暴力美學形式的宣泄,進而使觀眾意識到當下生活的可貴。
主流價值觀是當代社會最受大眾認可和接受,以及符合社會時代變遷的一種思想形態。社會文化中所倡導支持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英雄主義都是主旋律電影的重要內涵意義。現象級電影《紅海行動》中的主流價值觀,展現了中國崛起的高品質影視作品的文化軟實力,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以及彰顯中國的大國形象。
《紅海行動》中的蛟龍突擊隊是由隊長、狙擊手、觀察手、爆破手、機槍手、通信兵、醫療兵組成的,小隊的每個成員有著明確的分工,對目標有著明確的目的,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呈現了群像式的集體英雄主義。《紅海行動》中蛟龍突擊隊員勇者無懼的解救人質和搶奪核材料的行為彰顯了中國軍人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為人民安全和國家榮譽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的民族精神。影片中的愛國主義隨著劇情的發展,逐漸拓展為三個不同層次。第一個層次講述的是蛟龍突擊隊成功的營救了海上商船內的人質,并且解救出被戰亂國家的武裝分子在工廠內挾持的大批同胞。這次集體營救活動是常規化的愛國主義,彰顯出了國家對每個中國公民的尊重和人權的保障。第二個層次講述了蛟龍突擊隊全體成員為營救一位同胞鄧梅再次進入戰場,最終解救出各個國家被困的人質。這次行動是個體化的營救,凸顯了我國政府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對生命個體的關注,不拋棄任何一位同胞,全力以赴的為群眾創造安全和平的環境。第三個層次講述的是蛟龍突擊隊與恐怖分子搶奪核原料,避免恐怖分子利用核原料在全球范圍內制造更大的災難。這次的任務行動拯救了全人類、為整個世界的和平安定作出了貢獻。愛國主義情懷在三個層次中得以逐漸深化,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與大國胸懷。
在中國電影多元化發展的環境下,軍事題材的主旋律電影更加注重觀眾的心理,真正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紅海行動》以奇觀化的場景和正能量的主流價值觀弘揚著中國的民族精神與民族自信,向世界各國彰顯著新時代下的大國胸懷與國際形象。該影片精湛的藝術制作、深刻的美學價值,成為新時代下中國軍事題材主旋律電影未來發展的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