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琳
(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 天津市 300000)
高校的聲樂教學開展目的主要是為社會輸出優質的聲樂人才,課堂教學訓練和實踐能力拓展對于人才能力的塑造同等重要。所以,高校的聲樂教學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基礎理論與演唱技巧的教學層面,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掌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技巧。所以,加強聲樂實踐訓練已經成為高校聲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不同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學習問題,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問題制定解決的方案,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積累、改進、創新積累教學經驗,才能為高校的聲樂教學實踐開展提供保障。
第一,課程設置不合理是現今高校聲樂教學實踐中的主要問題之一,有些高校過于注重學生的演唱技巧,導致學生過分注重課堂效果而忽視了演唱實踐能力的拓展。然而,聲樂教學需要理論知識、專業技巧、心理素質和舞臺實踐等相結合,才能完美地塑造學生的專業能力。所以,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導致聲樂課程出現單一化現象,雖然學生的聲樂知識掌握的較為全面,發聲技巧也運用得非常自如,但是舞臺的演唱經驗卻明顯不足,無法將所學的演唱技巧與演唱實踐融會貫通。因此,高校的聲樂實踐教學應得到足夠的重視,與基礎教學一同形成完整的體系化教學。第二,在高校的聲樂教學開展中不難看出,學生的舞臺實踐機會是較為匱乏的,多數學生舞臺經驗不足,沒有充足的實踐機會,在鞏固專業技巧的基礎上,沒有途徑展現自身的學習成果,難以及時發現自身的學習短板。然而,對于聲樂學生來說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容易產生演唱誤區,把問題當成習慣,后期難以改正。第三,聲樂教學考核體系不夠全面,高校在追求優異成績的同時卻忽略了成績并不能代表教學成果這個問題。目前高校對實踐技能的考評難以用具體的標準來衡量,傳統的考核方式難以實際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期末的基礎知識與演唱技能的考試,對于學生專業技能掌握程度的了解并不全面,尤其是演唱匯報只是停留在粗淺層面,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展效果并不明顯。
聲樂教學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以實踐教學來檢驗學生的專業成果。第一,要調整課程結構,使課程設置更加的合理。一方面要傳授學生科學的演唱方法,把握正確的咬字、發聲、氣息控制方式,掌握一定的演唱能力。另一方面,學生要提升對聲樂演唱的鑒別能力,加強對聲樂作品的理解能力,不同的聲樂作品需要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處理。教師應對聲樂作品的創作理念、內容及情感特點詳細講解和引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在學生聲樂基礎掌握牢固的同時,通過親身體驗使學生切實掌握深度的學習技巧,并且在學生自身綜合能力提升階段,教師也可以整合更多的實踐教學方式。第二,舞臺實踐作為高校聲樂教學的重要實訓部分,與聲樂基礎教學相輔相成。學生在實踐演唱過程中鞏固基礎知識與演唱技巧,更全面地掌握舞臺演唱能力,在演唱中感悟作品內涵的思想和情感。扎實的理論知識與高超的演唱技巧相結合,使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得到全面的培養和拓展。第三,豐富考核形式,因材施教的開展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專業能力,對聲樂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藝術修養,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演出實踐。比如,對于性格內斂,心理素質一般的學生,可以安排小型規模的演出,在學生能力可控范圍之內。教師可以逐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提升心理素質,循序漸進安排更豐富的舞臺實踐,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整體音樂能力及演唱水平的目標。對于演唱經驗豐富,心理素質較強的學生,高校可以提供大量的演出機會,使學生全面地發揮自身的演唱技巧,掌握面對突發狀況的處理辦法,有效而直接地檢驗學習成果。此外,高校可以自行舉辦一些文藝演出、慰問演出、歡慶會、歌唱比賽等等,來拓展學生的實訓能力。同時,也要在保證學生安全及得到校方的允許下,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實踐機會,全面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高校聲樂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檢驗聲樂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加以重視,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在聲樂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演出狀態及心理素質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當適當地拓展聲樂實踐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機會,為社會培養和輸出更多綜合素質高、演唱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新型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