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會
(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22)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編劇寫作課包括劇作基礎訓練、小品寫作、獨幕劇寫作、改編寫作、戲曲寫作、大型舞臺劇寫作、影視劇寫作等。
小品寫作課程是廣西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大二學生上學期專業必修課程,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小品寫作的理論儲備與創作技能,能夠獨立完成8-12分鐘左右的小品劇本。小品短小精悍,篇幅小、規模小,格局小,“是一個或一次行動的戲”,非常適于展現小型、實驗、貼合時代、貼近實際生活的小情調、小感動、小哲思式小事。小品雖小,五臟俱全,也非常適于初學舞臺劇的學生練筆與掌握,并能夠以此為基礎,激發創作興趣與積累創作舞臺劇的基本理論儲備與創作技能,成為大三下學期及大四學期創作大型舞臺劇的敲門磚與試金石。
(一)理論要扎實。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設置戲劇概論、中外經典劇本分析、中外戲劇史、中外文化概論、中國東盟文化概論、東南亞文化研究等課程,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具備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關注時事,兼具國際視野,強調民族地域特色,以高屋建瓴地角度把握創作內蘊,有的放矢。多聽多看多感受,多做讀書筆記,不局限于書本、課堂,將舞臺的、經典文本的、經典文學的知識轉化成學生的所得。
(二)技能要熟練。如果說理論掌握在于課上課下的點滴積累,需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話,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調動學生的創作熱情。以戲劇教學法為手段,以技能的針對性實操為核心,運用故事接龍、雕塑、隔墻有耳、辯論、即興創作、教師入戲等互動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創作熱情,以個人或小組或班級的方式,有效地進行小品寫作。
另外,鏈接時事熱點,以新聞帶技能訓練,或實地采訪,觀察生活,并分享發現的有趣的事件、人物、感受,以此為契機,激發靈感;或根據時事熱點各抒己見,選擇獨特的題材、獨特的切入角度、獨特的結構方式構建故事;或即興表演、即興編劇,運用技能訓練技巧,分組進行討論、構思,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最后,技能的掌握不僅僅在于編劇技巧的教授,而在于學生在技能的訓練過程中多練多讀多看多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技能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當貫穿在舞臺劇創作的全過程。技能的習得也只是手段,關鍵在于學生將學習到的技術錘煉成藝術,從故事技工成長為編劇。
(三)思想要深刻?!懊朗撬囆g的特殊目的。若放棄了美,藝術可以供給知識,宣揚道德,服務于實際的某一目的,但不是藝術了。藝術須能表現人生的有價值的內容,這是無疑的。但藝術作為藝術而不是文化的其他部門,它必須同時表現美,把生活內容提高、集中、精粹化,這是它的任務。”①
由此觀之,故事要成為藝術,故事講得好、人物立得住、思想有深度,缺一不可。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寫作的主旨常常流于表面化、口號化,無法深入人物內心,無法挖掘事件的深層含義,也常常會脫離社會、時代、歷史,孤立、自我、片面的看待問題。針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增長這方面的知識就變得尤為重要。
融創作反思于學生說構思、劇本寫作、劇本排演過程中,融心理學、哲學、美學、歷史等的學習于課堂、課下,融民族地域文化于日常學習中,融國家政策、市場規則于創作指導中,把控課堂節奏與授課質量,提升學生對自己、社會、世界的反思,從而提高創作的意蘊與哲理意涵或生活的深刻體察。內省自我,外察社會,并有計劃地學習心理學、哲學、美學等內容,由于篇幅的限制,小品宜展現小情調、小感動、小哲思等的小事,但并不意味著寫作直接照搬生活看到的一暼,而應當讓這一暼包含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互動式教學。重視學生的創作個性,強調創作實踐,進行互動式教學。根據學生的創作個性,運用討論式、即興表演、即興編劇、故事接龍、小組辯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把控教學進度與授課質量,因材施教,督促學生多而快地創作。老舍先生說,“劇本是改、改、改、改、改、改、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的掌握,技能的熟練,學識的豐富,依然要靠創作來體現,否則只是紙上談兵。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純粹的理論授課收效甚微,純粹的技能授課也只能起到短期效果,能夠將初稿一蹴而就,并寫得很好的劇本是很少的。老師在此階段對學生的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技能促理論,以理論促技能,充分運用新媒體,通過課上課下無數次的修改完善劇本,在一次次的劇本構思、討論、點評、創作、修改、再點評、再修改以及邊改邊演、邊演邊改的過程中,劇本才能逐漸脫離稚嫩的外形,成為具備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經得起推敲、立得住舞臺的戲。
(二)打通專業壁壘,多專業合作教學。與表導演、舞臺美術設計、攝影專業課程結合,打通《小品寫作》、《專業外出實踐》、《演劇實踐》課程界限,在課程中揉入采訪、故事梗概、劇本創作、即興演出、邊演邊改、邊改邊演等方式,以演促改,以改促演,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作熱情。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但如果缺少了表演、導演、舞臺美術設計等方面的協助,劇本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成為擺在桌上供人把玩的案頭本。在課程的鏈接上,同時段的劇本創作、演出、攝影等專業的互相融入與并置,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快速地獲取知識,并將知識融會貫通,知行合一。但各專業的課程設置的不同,教師授課方式、學生接受方式與個性差異等原因,打通專業壁壘的課程互助式教學模式仍然在摸索中進行。
(三)多專業項目式教學。近年來,《喜劇大咖》、《喜劇總動員》、《跨界喜劇王》、春晚等的小品越炒越熱,喜劇小品一度出現井噴現象,但由于快手、抖音、王者榮耀等的興起,電視、電影的急速發展,話劇市場、喜劇小品市場前景并不可樂觀。戲劇界“劇本荒”、“編劇荒”將是我國面臨的長久課題,編劇老化、分層、斷流問題不容忽視。一方面是大部分學生畢業之后的專業不對口,一方面是社會在呼吁好編劇難尋。
面對困境,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一方面要夯實師生基礎,銳意創新,耐得住寂寞,全身心投身戲劇事業,扎實創好戲;一方面要打破專業壁壘,多專業教師項目式教學,有選擇性篩選出高質量賽事,參與諸如烏鎮戲劇節、中國大學生戲劇節、金刺猬戲劇節等相關戲劇賽事,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創作技能、團隊合作精神與專業認同感,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和實踐平臺;最后,與院團、劇院等實踐基地合作,與社會對接,打破埋頭學習、與市場脫軌的學而無用的問題。
(四)沉淀后的累積。十年磨一劍,編劇的路是漫長而艱辛的。老師應以身踐行,師生相長,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磨礪技能,以扎實的知識促學養,以豐富的閱歷、長久的思考體察自我、社會、世界、人生,厚積薄發,在沉淀中累積,成為一名社會需要的編劇人才。
注釋:
①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