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21)
新的發展時期,社會發展對美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高素質的綜合類美術人才。對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講,其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當前很多高校美術教學中,很多都停留在美術欣賞和繪畫等方面,忽視了對美術技能的培養,很多學校雖然美術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沒有結合學生發展實際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一些美術專業的人才,走向社會崗位后,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社會的需求,學生所學與社會需求相脫節,這樣大大浪費了社會資源。要培養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美術專業人才,需要弄清當前美術教學改革中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
隨著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近些年美術教育水平較之從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要適應新時期的發展,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形式化現象嚴重。現代教學體制下,要求學校的教育不能僅僅限制于傳遞知識,更重視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現代社會發展對美術人才的新要求,要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的主卦能動性,營造出輕松的教學氛圍,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問題的探究中,積極回答問題,并培養對美術教學的興趣。
但是當前教學活動中,形式化比較明顯,沒有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課程改革等也都浮于表面,最終影響到學生美術課的學習,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一些美術課堂中也實行討論合作式教學,但是具體實踐中,一般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共同探究問題,雖然課堂氛圍熱烈,但是多數情況下,學生討論的內容與課堂教學沒有關聯。
(二)美術人才培養目標不合理。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專業知識掌握牢固、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等人才的需求較多,這對高校美術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組織美術教學中,很多只是將重點放在了學生自身專業知識的提升和學校就業率的提升等方面,這樣就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最終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忽視文化課程教育教學。傳統教育體制下,對我國藝術生的文化課程要求相對比較低,與普通文化考生相比,藝術生更容易考取大學,這種局面的影響下,我國很多家長為了減輕學生負擔,讓孩子報考藝術專業,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此外,忽視文化課程的要求,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忽視了文化課程的學習,認為只要有好的專業課成績就能上大學,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藝術考生并不重視自身文化課水平的提升,但是美術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有極強的內涵,缺乏較高的文化課程水平,難以理解美術中所蘊含的一些內涵,如果學生僅僅是掌握繪畫的技巧,忽視了理解美術的精神和內涵,這樣繪制的作品,是沒有靈魂和價值的。因此,這種忽視文化課程學習的觀念,無法適應當前美術人才發展目標的實現。
(四)教學手段單一落后。傳統高校美術課堂教學中,多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被動聽課的狀態,教師拿出一些優秀畫作,并加以講解,缺乏完整的美術教學體系,更沒有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美術教學效果不理想。當前現代信息技術的更新和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更新發展等,都為高校美術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很多高校也逐漸在教學中引入和應用,但是實際的效果不佳,對現代教學手段的利用程度不高,沒有發揮其實際的價值,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發展中的問題,要結合教學改革的實際,找出其中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動高校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美術人才。
(一)明確美術教學目標,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高校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了解社會對美術人才的要求,并結合學生實際,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并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多學生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相對比較差,一些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巧,但是美術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靠,學生難以畫出佳作。當前社會所需要的美術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優秀作品,且具有個性化和創新性,這就需要學生既要掌握繪畫的技巧,還需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體教學活動中,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引導學生創作出個性化的作品。
(二)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美術課堂效率的提升意義深遠,傳統美術課堂教學,乏味無趣,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新課程改革中,美術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在美術課堂具體情境的創設中,可以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和案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結合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重視起繪畫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推動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積極引進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能提升教學效率,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利用圖文、音視頻等形式,并利用計算機信息平臺,不斷豐富美術教學內容,讓學生能直接感受優秀的美術作品;同時,在美術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這與傳統的教學相比,能有效豐富教學手段。
(四)重視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培養。美術教學是一門藝術課程,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融入更多的情感和想法,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要起到引導作用,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需要選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能帶著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這樣才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五)理論與實踐結合。針對相當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教師要重視實踐課程的開設,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基礎上,重視培養學生繪畫方面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動手學習,提升學生繪畫水平。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高校美術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美術課程教學改革中,近些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與當前社會對人才發展需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不足,要結合當前發展中的問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重視教學理念的更新,方法的改進,教學體系的完善,重視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和繪畫能力,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美術人才。
[1]黎靜.我國高校美術教學改革中突出問題及對策分析[J].廣東蠶業 ,2017,51(02):61-62.
[2]吳方.高校美術教學創新探究性改革學習方式的思考[J].陜西教育 (高教 ),2016(12):43-44.
[3]王檀.新課程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改革與開放 ,2016(16):26+28.
[4]徐常穎.新形勢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 ,2015(15):229-230.
[5]陳揚.高校美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J].藝術研究 ,2014(02):122-123.
[6]應宜文.20世紀初期(1900-1936)中國美術教育的轉型研究[D].浙江大學,2013.
[7]封永輝.我國高校美術教學改革中突出問題及對策分析 [J].大眾文藝 ,2012(0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