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玉/吉林建筑大學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新環境提出新要求,面對當前的國內、國際環境,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立項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國際環境來看,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融合的變化過程當中,經濟全球化趨于主流。經濟不斷融合發展的過程當中,各種文明和文化也在不斷的交流當中。而且,我國的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主義。我國已經逐漸的從國際秩序的參與者變成建設者,越來越影響著世界的主流建設。近年來,國家間的人文交流也在不斷的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了解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也有機會走出過門,去國外的高校學習深造,去感受外國的風土人情。
網絡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和效率。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不可或缺的工具了。新時代的大學生,成長于信息化大發展的時代,網絡更是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生活娛樂的主要方式。大學生作為高智商、高技能的群體,利用網絡的能力更是不可低估的。正常、合理、積極的利用網絡帶來的便利無可厚非,可有些不夠成熟、看似“時尚”、獵奇的大學生利用各種翻墻軟件等工具,瀏覽一些外國的不良信息,這正好給了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這樣的一個傳播機會。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建立的關鍵時期,其生理已經趨于成熟,可心理還處于朝向個體價值觀逐步趨向穩定和定型的關鍵時期,堅定的理想信念還處于正在建立的關鍵時期,他們極容易受到生活環境變化和各種信息的影響,而且,其還沒有形成很強的辨別能力,不能真正的區分出什么是有利的信息,什么是惡意的不利信息。因此,高校輔導員在這個時期,要當好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安全衛士,幫助其構建起堅定的理想信念,抵御住一切來自各種反華勢力影響我們大學生建立健康、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的威脅。
從國內形式變化來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在經歷了將近四十年代的改革開放過程當中,我國的經濟水平取得的長足的進步。中國已經屹立于世界強國之列,中國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時間,走完了一些發達國家需要走一百年的路。可是,在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當中,卻存在著道德建設滯后的一些問題。近年來,大學生中不斷出現并引發社會關注的特點問題,正反映著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缺位的現象。如大學生的拜金主義日益嚴重,尤其而引發的“校園貸”“裸貸”問題層出不停,為了滿足個人的消費欲望和畸形的攀比心里,可以不顧廉恥、不計后果的去貸款、去消費。
不光如此,目下的大學生,有些已經把考上大學當上其終極的理想和目標了。在上了大學之后,就沒有了高中時代去頑強拼搏的精神了。在現在的大學校園里,已經很難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那種早起晨練,夜晚在樹下誦讀英語文章的情景已經很難尋覓。在大學中,努力拼搏、積極向上的奮斗姿態只能在部分擁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學生當中才能看的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為上了一個好的大學后,就一定會有前程似錦的未來。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中,其中不乏重點大學的學生,過著“懶散”、“舒適”的大學生活,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覺,通宵的玩電腦游戲。讀書、學習已經不是有些大學生的主業,享受生活才是其追求的人生價值。功利主義也越來越成為其奉行的價值觀,一切都講究實用主義。如一些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已經不是為追求為社會主義而奮斗終生的熱情,而是簡單的為加入中國共產黨為考入公務員增加砝碼;加入學生會也不是單純的為學校、為同學服務,而是為找到工作增加砝碼。大學生忽視社會責任感不在少數,奉行個人主義凌駕于社會主義的也不乏其人。因此,試想如果我們的大學培養出缺乏社會責任感、理想信念淡薄的人,其如何推動社會的進步,又將如何扛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任。
黨的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我國的發展現狀做出了新的歷史性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新任務,黨和國家正處于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加強和改進對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能夠更能擔負起新時代對于大學生的要求。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關鍵期,這就要求一批理想信念堅定的大學生不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力量。習近平主席也對我國的發展做出了戰略安排,到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對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我們不斷的付出努力,付出艱辛而建設成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培養出一批理想信念堅定、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來完成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
當下的大學生是幸運的。目前,我國的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我國的發展也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就為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來施展自己的才華。這也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高的要求。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價值追求,也是一個人的精神追求,是最崇高的追求。因此,要加強和改進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其更能擔負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更能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責任。如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全國道德模范代表黃旭華,不顧家人的抱怨,默默的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奮斗一生。再如黃大年,毅然決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科研條件,而選擇回國發展,帶領我國科學交叉學科發展走向進步。支撐這些為國家付出千辛萬苦的科學家不是物質財富,而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堅定的愛國情懷。因此,在培養大學生科學技能的同時,也應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始終,培養出德才兼備、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