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簡建 陳 珊/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孤島”困境,思政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學往往“兩張皮”,不能融會貫通。由于傳統意義上的高職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側重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思政教育多數情況下是點綴性地體現在專業知識領會和相關課外練習過程中,因此學界常認為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線、學生職業道德與素養教育是人才培養的輔線,專業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功能被極大弱化。很多專業課授課教師把精力著眼于專業技能教授,忽視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引導和德育的熏陶,讓學生在學完專業課后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同時部分教師講課方式太老套,上課照本宣科,所講內容和教材描述大同小異,大學生興趣不大。此外存在我們生活中的新媒體,諸如手機、網絡等,以其獨特的功能和攜帶方便、溝通迅速、智能化等特點吸引著我們身邊的年輕一代——大學生,在各大中專院校里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課,玩手機現象比比皆是。
針對這些現象,浙江省教育廳明確提出要推動高校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強調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納入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內容。在這種改革的指導思想指引下,筆者圍繞自身開設的《寧波商幫經營案例分析》課程開展了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旨在摸索出一條適合高職商科類學生的課程思政路徑。
《寧波商幫經營案例分析》最早開設于2010年,是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省示范校建設的課程子項目之一,屬于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實務等商科類專業學生的專業限定選修課,是一門建立在經濟學、管理學和創業學等學科基礎上的創業支持模塊課程,其作用是激勵學生秉承寧波商幫精神,培養學生的經營理念,提升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是學校四門寧波商幫人才培養特色課程之一。
寧波商幫在經商實踐中具體表現出的“重諾守義,誠實取信”、“敢為人先,靈活應變”、“團結協作,互助共濟”、“勤儉立業,精打細算”等經商理念是現代商務人才傳承的寶貴財富,因此開設該課程可以在讓商科類學生較好地了解并進一步秉承寧波商幫的優秀傳統,同時課程本身蘊含的思政要素也為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了絕佳的試驗條件。
一是能有效實現教學體系與思政教育并進。通過課程思政改革,可以實現教學內容強化課程的教育性,有效突破思政理論對學科體系建設的局限,將正確的價值觀引領貫穿到專業課教育中,形成課程教學-思政并進的格局。二是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與思政教育結合。課程思政改革將課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表明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要是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職業化教育導向下高職課程教學目標比較明晰,因此高職教學應該按照課程思政的新要求,要將學生個人理想與社會責任實現有機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與課程教學目標的教育性和技能性相對應,學科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相輔相成,讓專業課能承載正確的成才觀和職業觀。三是能有效實現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共生。課程思政改革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眾所周知,高職人才培養的主要手段是課程教育,培養總目標的分解是課程匹配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課程思政改革中我們能按照教學大綱,將時代和社會的正能量內容引入課堂和教材中,激勵學生成長成才。
圍繞課程思政改革的總體指導思想,《寧波商幫經營案例分析》課程思政改革旨在重構四大內容,即重構課程思政引領下的課程體系、重構課程思政引領下的新型師生關系、重構課程思政引領下的獎懲鮮明的課堂表現和重構課程思政引領下的雙維度課程評價。
具體改革內容為:(1)改革《寧波商幫經營案例分析》現有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改變單一的專業技能教育,強化課程思政具體內容和形式。(2)改革課堂授課形式,改變單一的課堂知識講授形式,強化“課堂暖心角”思政教育聯動模式。(3)改革現有課堂表現形式,改變單一的課堂紀律遵守機制,強化課堂日常表現“綠黃紅牌”獎罰制度。(4)改革現有課程評價方式,改變單一的學業評價做法,強化學業和學風雙維度評價機制。
課程思政改革浪潮正如火如荼地發生在高校課堂,但課程思政到底如何改抑或如何與課程內容進行緊密結合是當前教師遇到的一大難題。通過對《寧波商幫經營案例分析》課程思政改革的描述,希望對商科類專業實施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一個有效的實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