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力/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
現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對良好職業道德的要求。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是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根本途徑。唯有反思,才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唯有反思,才能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意識;唯有反思,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力。可以說,反思是奠定學生職業道德的基石。
反思,簡而言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檢查,能“自知己短”,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早在古代就已有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從三方面反復檢查自己:替人辦事有未曾竭盡心力之處嗎?與朋友交往有未能誠實相待之時嗎?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有尚未認真溫習的部分嗎?他就是這樣天天反思,長處繼續發揚,不足之處及時改正,最終成為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賢人。反思是一種思維的形式,是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按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推導出的結論進行的主動地、持久的周密的思考。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認為,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職校班主任要將學生塑造成有“魂”的高技能人才,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與其讓學生被動接受事物,不如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因為反思是認識自己、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反思使人格不斷趨于完善,讓人走向成熟。
通過現狀調查,職校學生更多的是良好行為習慣觀念的淡薄導致思想上的懈怠,人生沒有正確的目標定位、無法積極去思考。很多職校學生對待處理問題往往具有很強的“耐藥性”,會不假思索的完成教師所謂的“處罰”,而從未從心靈上認可。此時,班主任在教育的過程中與其正面厲聲批評學生的錯誤,倒不如換個角度,教會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教會學生要學會反思。嘗試走進學生的心靈,事實證明引導學生認識錯誤比一味的處罰效果要好的多。職業學校的班主任在培養學生反思的時候要進行適當調控,通過自我反省、自我判斷、自我評價形成思維活動的調控,從而實現德育目標“質”的飛躍,這正是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前提。
職校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是進入社會之前的演練,如何才能使職校生成為畢業即上崗型的人才是目前職業學校一直關注的重點。目前,很多職校學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生在實習期間已經表現出缺乏合作、誠信等意識,而這些正是社會對就業者提出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要求。那么,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時刻關注職業教育緊密聯系當前就業形勢,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為目的,通過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引導學生從內心樹立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的觀念,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加強個性培養與責任感培養的統一,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的人。
孔子曾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內省就是自覺進行思想約束,內心時時檢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品德高尚的人為榜樣,時時反省自己,就能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慎獨”一詞源于《禮記·中庸》,書中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督,有做壞事可能的時候,不做壞事。作為職業學校的班主任,更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磨練學生的道德意志,并在實踐中把道德意志轉化為道德行為,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職業道德的職業人。
反思是形成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獲得知識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書本、二是實踐。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之余,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在學校舉辦的一次校園愛心義賣活動中,在準備階段,我引導學生自己分組設計海報、口號、義賣清單、價目表等,之后各小組進行溝通設計活動效果。活動過程中,通過全班同學努力的叫賣以及許多同學呼朋引伴的大力推銷,甚至“出門”宣傳,很快的就將義賣物品全數賣完。活動結束后,對班級進行總結,讓每位同學暢談在此次活動中的感受,許多同學都談到了感受到了班級的整體力量,同時對于獻了自己的一份愛心十分開心等等。與此同時,對于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小的缺憾,請每位同學思考如何改進,每位同學都能在通過活動細數一二,活動在濃濃的溫情與點滴的反思中圓滿結束。通過此次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所感悟到的點滴收獲。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在將職業教育緊緊圍繞就業形勢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活動,在反思中磨練學生的道德意識,從而進一步使得學生能快速適應社會。
職校德育工作過程中,班主任要改變傳統觀念,把培養學生反思意識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除此之外,還要做有心人,仔細研究新的教育方法,持之以恒,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全面、系統的致力于反思能力的培養,同時敏銳的捕捉新形式、新發展對職校學生的新要求,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既有扎實的職業技能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