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以及公民三個不同層面給予了我們奮斗的方向,同時也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應肩負的歷史責任,點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精神建設工作中的時代任務,并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黨的十九大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1]。可見,大學生群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對象,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潮、武裝頭腦,進而落實行動。因此,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并切實踐行就顯得尤為重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升華,是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有力武器。思想政治教育自產生之日起即為統治階級服務,以傳達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及行為準則為責任,自然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充實課堂教材豐富教學形式,不斷強化理論的科學性、實效性。
首先,高校課程教材要堅定不移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始終,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自覺投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征程中。其次,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體系中要結合民族特色,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提高道德修養,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共同構建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最后,要與時俱進,著眼當下,結合國內外的時事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內容。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社會矛盾雖已轉變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并未改變,而且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西方敵對勢力的隱形遏制并未停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擔落在青年一代身上,要引導大學生認清形勢,腳踏實地,充實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國夢早日實現。
首先,“第一課堂”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陣地,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授課老師不僅要涉獵各學科各領域,以全面的視角和充實的理論依據支撐、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要注意觀察教學內容中被學生所積極接受的細節與要點,并以此為切入點深化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知識點。其次,高校老師要積極探索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育形式,利用討論式、獎勵式等方法將學生納入到課堂互動中來,引導學生完成從受教到自我教育的轉化,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已經成為使用互聯網的主導力量,高校教師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的軟硬件優勢,將其應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方面,在面對面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利用“慕課”的“微視頻”讓學生在課前提前觀看預習已經錄制好的講課重點,從而節省大量課堂時間用以豐富課堂內容[2]。另一方面,師生不便直接見面交流時,可借助微信、QQ等進行即時在線的網上課程,課后還可以利用校園論壇、微博等進行留言交流。通過構建自媒體時代的課堂教學,老師可以及時將社會主流價值導向傳遞給學生并保證后續的暢通交流,減少網絡中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沖擊,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除了依靠自身理論的完整性、科學性,更離不開一批致力于傳遞其價值意蘊的工作隊伍,不管是處于教育一線的專職教師,還是處于社會其他工作崗位的承載部分教育工作的兼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堅定的理想信仰并付以切身的實際行動,才能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傳遞社會主導價值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活載體,承擔著培養合格“四有”公民的歷史重任。要想讓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自身必須首先接受,這種接受應該是在掌握了充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應該是自覺自主的心理上的認可。一方面,教育者自身要加強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用以充實自身的理論基礎,形成邏輯嚴密的理論框架。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真正在心底樹立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可,從而有效地將這種情感傳遞到學生中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不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言傳,更需要他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準則要求自己,發揮身教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者如果自身無法做到自己所傳遞的價值準則,那么受教育者自然更會無視教育者的觀念傳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動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及精神素質,以身作則,營造有利于大學生長遠發展的健康環境,更要將自己宣傳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落到細節,落到能影響學生觸動學生的日常情景中去,以實際行動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管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都要首先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以自己的言行舉止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舉手投足間滋潤學生心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動學生,增強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從而完成從思想到行為的深刻轉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不僅依靠教育工作者的理論宣傳以及大學生的心理接受,更離不開實實在在的實踐活動,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內涵置于切身的實踐活動中,才能真正讓這一理念落地生根,茁壯成長。因此,高校要自覺構建利于學生深化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實踐活動,鼓勵并助力學生深入社會、感知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不悔青春。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實踐活動
學校自成立起就肩負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合格社會成員的重大使命,是眾多社會組織中的一種特殊表現,是弘揚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首先,高校領導班子要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與要求,并將其融入學校日常的規章制度中,引導校園文化,同時嚴格把控學校中有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負面思想負面言行,及時糾正[3]。其次,學校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其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實踐活動中去,促進師生互動,提升學生主動性。最后,校園工作要貼近學生切身利益,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時刻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在評優扶困等學校工作中讓學生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物質力量,在模范人物宣講等教育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力量。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
個體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社會實踐,而其思想的正確與否也依賴社會實踐加以檢驗。社會實踐是人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途徑。首先,高校教師要教育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深入基層,深入西部,深入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以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滿腔熱忱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建設活動中,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高校應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主題調研、暑期“三下鄉”及社會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真正感知社會現象,分析社會現實,在與社會交流的過程中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講者和踐行者,在社會各階層各區域搭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平臺[4]。最后,高校要與社會有關單位合作建立穩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為不同批次的大學生提供穩定的實習崗位以堅定理想信念,鍛煉自身素質,從而增強教育活動的系統性和制度化,避免形式主義,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