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四次提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命題,這是多年來實行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思路的重要補充,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也彰顯了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從邏輯視角來看,既有其邏輯生成規律,也有著豐富的邏輯內涵,更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邏輯價值。
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史觀。
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睹献印けM心章句下》倡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洞笳诽岬健胺驗呐c福也,非降在天也,必在士民也”。唐太宗與君臣四次舟水之論,得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博大精深地傳統優秀文化的積淀和傳承,為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提出提供了其認知判斷。
在《德意志形識形態》一書中,馬克思深刻闡述了無產階級與人民群眾利益的一致性。1945年,領導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到:“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的最高標準?!笔拇笸ㄟ^的《黨章》中首次闡述了“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笨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正是繼承和發展了群眾史觀,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價值遵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認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社會發展都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在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現了203次,并用3個“最”彰顯對民生問題的關注。領導在主持召開研究“十三五”規劃綱要所確定的165項重大工程項目中,特別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真正將“以人為本”作為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以人民為中心”的內涵就是思想上重民、行動上利民、決策上興民。
領導指出,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的唯一宗旨,也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權力觀同資產階級權力觀的根本區別。領導強調,“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要我們黨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領導系列重要講話和30余次國內各地考察中,“人民”一詞被提及的頻率最高、分量最重。
領導在“7·26”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要把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作為行為基準坐標,把一切能夠解決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把一切能夠為人民群眾帶來最直接且最大程度受益作為工作的落腳點,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切實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領導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引用諺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一句化也道出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所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也迫切需要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為此,在黨的十九大上黨中央作出莊嚴承諾:“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屆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凝結了共產黨人執政的核心理念和經驗智慧,也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完全正確,也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根本立場和唯一宗旨,也是最高價值取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這一宗旨便是對“以人為本”的最好詮釋,“以人為本”
理念貫穿于黨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始終堅守的一個重要理念?!耙匀嗣駷橹行摹眲t是繼承和發展了“以人為本”理論和實踐邏輯,繼承了以人為本的精神要義,提升了以人為本新境界,拓展了以人為本的外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使命呼喚擔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正是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問題為導向,專注于人民視角,破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時代課題,是推進“四個偉大”的根本方法,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找到了新思路、補充了新動能。
馬克思主義思想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再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都是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和解決“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由誰分享發展成果”的重大問題。在此基礎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堅持“人民群眾是價值判斷的主體”,實現了人類社會物質大發展,更加促使整個人類社會把人作為社會發展主體和目的,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需要新的發展思路和理念?!耙匀嗣駷橹行摹钡陌l展思路堅持了人民這一根本立場,是滿足人民根本利益的發展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的題中之意,也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轉型的不二選擇。需要全黨上下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在新長征路上續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