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產黨宣言》這一著作不光在以前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新時代對我們仍具備深刻意義,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踐行知行合一。
當代青年肩負著偉大的時代使命,要力行,要知行合一,做實干家。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我們現在仍有重要意義,不光是對社會、國家,還有個人。
為落實黨章關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體黨員深化黨內教育,我黨開展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時,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在《黨章》總規矩的規范下,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這些無疑都是知行合一的現實表現。
在我看來,知到深處便是行——知并不是簡單的學習書本知識,而是通過實踐真正了解它,把它變成自己的人生體悟,變成自己的人生理念,從而自覺滲入到自己的人生行動。為什么《共產黨宣言》短短這些文字就在歷史上占據了一個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僅僅因為這是本好的文獻?馬克思文筆很好?很顯然不是。因為共產黨宣言是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的綱領性文件,直接聯系國際工人運動的重要實踐,為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行動指南。在文中馬克思先是分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歷史關系、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的關系,表明了共產黨人在一系列經濟、社會、政治與文化問題上的立場,論證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為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行動指南。這便是知。反之,如果你看似了解了一個知識,但你不去做,那也是不知。又或者說很多人都知道“做好事是對的”,但真正遇到事情時又躊躇不前,這只能說明他知道的并不真,并不深,還不知道“為什么做好事是好的”、“為什么其他人不做好事,我要做好事”……等等一系列的知識。一旦他把這些相關的知識都系統化了,“做好事是好的”這一知識就真的變成自己的了。他就不會躊躇了,因為做好事已經由外在的知識變成了他內在的信念了,這便是知了。
行到深處便是知——行是知的來源,只有在行的過程中才能實現知、才能獲得知、才能體會知。共產黨宣言并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憑想象寫出來的,而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得出的。對于資產階級也不是任性的把其貶的一文不值,而是客觀的對其進行了評價,先是認同了他的歷史功績——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肯定了其在一定歷史時期發揮了作用,又客觀指出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已經不能容納巨大的生產力,滅亡是肯定的。在堅定信念的基礎上又為共產主義的勝利列出了具體實踐方案。對于有些人也是,或許不能用理論說明自己的行為,但只要行為落實的持久、恒定,那么就已經獲得人生的知了。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在正確的認識指導下做出正確的實踐。
為什么說新時代境遇下更要注重知行合一呢?現實生活中,一方面有人不能樹立正確的理論觀念,另一方面有人不能及時付諸于實踐,面對這種情況,知行合一的意義便顯現出來了。
由于網絡時代的來臨,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重大改變。這有好的一方面:網絡時代下,人們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人們可以迅速快捷地獲取信息,比如說各種新聞、學習資料、書籍知識、物品效用等等,“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但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網絡上信息紛繁復雜,一些人為了吸引別人的目光隨意捏造信息,任意抨擊別人,造成不良后果。這給人們提高明確是非的能力帶來更多要求,如果盲目相信、跟風,就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好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青少年來說,正處于價值觀建構期,網絡各種信息不能正確分辨,容易誤入歧途,不利于樹立正確價值觀。這種形式下,踐行知行合一意義深遠。
有些人雖然有正確的知,卻做不到行。2018年5月19日,成都草莓音樂節結束后,地鐵人流擁擠,許多人不愿排隊買票,避開工作人員視線,直接跳閘機逃票進站。據在場鄭同學表示,這個口是出站口,大批觀眾看完演出坐地鐵回家,導致買票也要排長隊,但其實排隊買票也就花5分鐘。此事一出,引起人們熱議,紛紛對此行為表示譴責。其實,這類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我們幾乎都知道這是錯的。那他們不知嗎?為什么這樣的事情不斷發生?其實,歸根究底還是知而不行,還是缺失實踐行動。有些人有正確的認識,卻不能付之于行動,知而不行仍為不知。比如說,現在在路上遇見一些不好的事件,雖然很多人懷有惻隱之心,但卻首先考慮的是會不會對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影響,思慮良多最終缺失機會,造成不良后果,這無疑是實踐活動的一種缺失。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對人們做了規范,指明了前進方向。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要牢固樹立中國夢的遠大理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認真學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價值觀。在平時生活中多看一些《感動中國人物》、《朗讀者》、《國家寶藏》等有意義的節目,雖然各種各樣的娛樂節目可能會更吸引我們,但這些節目更有利于我們明辨是非,行事處事。
“一紙家書百鎰輕” ,《信中國》讓文字生出溫度,還原鮮活的瞬間。現在的我們可能對歷史的了解主要停留在歷史課本上,很多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透過一封封書信,我仿佛回到了以前的年代,親身去體會了當年人物的種種。23歲英烈馮庭楷,在他的一封家書中,我仿佛看到了那烽火歲月中的最美青春、那無比珍貴的親情和努力奮斗的理想信念。文化的傳承、理想的堅持值得我們學習。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做人做事,都不能眼高手低,要積極付諸于行動。知而不行仍為不知,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很多人都知道,甚至于幾歲的孩子都能背的出來,可是這樣就可以了嗎?顯然不是,我們要做的是知行合一,是在正確價值觀指導下做出正確的實踐。前兩天青協組織去看望血液病兒童,我也一起去了,說實話感觸很多。那些孩子只有八九歲卻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我們去的時候,一個孩子疼的在哭泣,一個孩子摸著床邊的書喃喃自語我都拉了好多課了,一個孩子在迷茫的看著外面……看著便讓人心疼不已。到那之后,我們十幾個人便分散開來,陪著孩子們做游戲做面具講故事,看著孩子們的臉上逐漸掛滿笑容,我們的內心也十分滿足。雖然我們能做的并不多,但我想說,只要我們的到來給她們帶來了一絲溫暖,那就是有意義的。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的認識進一步得到了深化,我相信在以后的實踐我一定能做的更好。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號,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好時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又承載著偉大的時代使命,一定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