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組織行為學是研究組織中人的行為與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傳統的預復習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著較多局限,無法在學習廣度和深度上進行太多的拓展。“翻轉式”教學方法或“翻轉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借助教學視頻等網絡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家里利用網絡提前學習新課程,輔以在線作業、在線檢測、網上社區研討等,幫助學生發現學習問題,然后在課堂中師生共同研究學習問題,達到對教材內容深入掌握的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1]“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恰能有效改進組織行為學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中突破傳統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并提升學習動力,也促使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模式。
組織行為學涉及內容眾多,根據課程的特點,我們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點都一一羅列,只能選擇幾個關鍵的知識點,將前期知識點進行串聯,能夠幫助學生提前自主學習,以及圍繞該知識點進行課堂教學互動,我們這里主要采取了激勵和組織文化作為兩個關鍵知識點。
首先在課程網站中,羅列出了與激勵有關的一些重要知識點、相關閱讀材料以及視頻,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認真思考作為一名管理者應該如何更好的去激勵員工。設計了一個管理案例,給出了若干限定條件,要求學生要結合前期講授的知識點來全面思考如何善用激勵手段,并自制PPT展現這一過程。后期拿出兩節課時間,要求4-5名同學現場演講,并就其提出問題展開師生互動。
在團隊與組織文化章節學習完成后,設計出一個團隊中因文化認同差異而出現的沖突案例。在這個案例中,融入沖突、團隊,溝通,文化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完成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每一組必須通過網絡討論形式完成這一過程。寫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得體會。完成該過程后,將討論過程以及心得體會,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并組織其他學生展開課堂討論和互動,最后由教師完成課堂點評。
通過兩輪翻轉式教堂教學,我們發現該教學模式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具有以下優點:
通過要求學生提前學習教學內容,并就設計的案例,進行深入思考和實際模擬,在課堂上還可以就相關問題和教師進行討論,課后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相關的互動,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精準把握和疑難問題的徹底了解。
組織行為學課程具有體系龐雜、內容眾多的特點,用具體案例將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明確自己所學的知識體系在案例中如何體現和應用。比較容易發現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從而強化學習效果。
翻轉課堂的學習不受上課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在網上學習的時間和方式,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安排。作為老師也可以將重點知識,通過網絡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安排,加強了互動和交流環節,整體增強了學習的靈活性。
采取針對關鍵知識點進行翻轉式教學改革,而其他內容仍然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知識學習后,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再展開相應教學模式,總體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讓學生課前觀看講課視頻,課上復習和完成作業的教學方式沒有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2]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了網站上傳資料、現場投票、網絡討論、課堂點評等多種線上線下結合模式,比單純的學生自學加課堂討論更能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一開始在課程考核中把翻轉式教學內容作為重點考核點,考核比重超過期末考試,結果導致部分學生在完成翻轉式教學內容后,就不再認真準備期末考試。導致整體考核結果不理想,對整體知識體系掌握也有所欠缺。在第二輪學習中,我們調整了考核比重,讓翻轉式課堂教學考核比重略低于期末考試。這樣調整后學生對翻轉式課堂教學和常規教學都有了足夠重視,更好的實現了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