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師范大學
(1)“新時代”指引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未來。方向性都是其教育活動首要堅持的原則。在新時代,我黨努力的方向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反映了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訴求。所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要以此為方向。“人類社會永遠處在它現在是什么和人們希望它是什么的張力之中”[1]。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頑強拼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要條件,它在客觀上要求全民素養達到與新的文明相適應的較高程度,而大學生是貫徹落實這一偉大理想的新興力量。
(2)“新時代”豐富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內涵。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豐富,在新的歷史階段會衍生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容。我們需根據時代要求、實踐發展不斷更新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動態性,理想信念教育側重點的確立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從而使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常變常新,保證教育的時效性。
(3)“新時代”推動了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和發展。大學時期是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當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嶄新的社會主義思潮必然會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強有力的主題宣傳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現在社會在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從而有意識地在嶄新的時代舞臺中選擇個體最合適的位置,致力完善自我。
目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總體狀態是積極樂觀的,但部分學生仍存在不良思想動態,主要表現在意識形態表層,在話語傳播中,形式化的解讀方式較為普遍,在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態度上表現熱情度不高,從而導致對其缺乏深度的理性把握。造成這樣現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社會方面:網絡是影響理想教育效果主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對新興網絡具有依賴性,互聯網中很多言論未加審核就公布于網絡之中的,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很多不良信息在網絡大環境中魚目混珠,這類信息有些與社會要求相一致,而大學生信息鑒別能力不強,對此類信息往往盲目信任,這都給教育的正常施行增加了障礙。
(2)高校方面。教育者不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而是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實現兩者間的教學互動,這里的方法就扮演著中介角色,選擇哪些方法作用哪些學生都是有講究的。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仍然主要為統一的課堂理論傳授,課外相關主題的實踐活動或宣傳教育很少。
(3)自我方面,認識不到位、態度不端正是最主要的,意志力不堅定、自控力不強也是其中原因。行為是思想的外在表現,如果思想上沒有認識到信念的重要性,就不能夠有持積極的態度對待,就不會確立正確的抱負,勢必會產生問題。
(1)以“新時代”為方向,創新網絡載體,優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社會環境。鑒于網絡影響普遍性和復雜性,我們要重視網絡載體的創新運用,優化網絡環境,及時、適時地占領新陣地,利用網絡影響的增殖力,拓寬教育渠道,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攻勢[2]。首先,要努力建立高校網絡教育的立體體系,用以“新時代”為引領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新陣地,讓先進文化在網絡中發揮正向作用,消除各種反文化的不良影響,使網絡成為大學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徑。其次,要培養一批網絡理想信念教育專業化人才,適應網絡載體新要求。再次,要花大力氣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消除網絡市場不良影響。最后,要充分結合網絡載體的新特點組織多樣化的線上教育,以增強感染力。
(2)以“新時代”為契機,豐富教育模式,促進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轉型。教育者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創新活動載體,利用相關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教育,在實踐過程中,體驗課堂教育的理論知識和踐行是同時并存的,只有經過理論教育之后,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它,使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它,并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踐行,展示出較高的道德水平。這種實踐既可以是教育者組織的課外實證,也可以是學生自行組織的社團活動等。
教育者必須重視隱性教育,其實就是無痕教育,傳統教學往往目標明確,硬性的條條框框較多,學生難免會受其束縛,壓抑自我,甚至有可能。而隱性教育法是將系列目標融入到學生周圍的環境中,例如可以在校園中拉橫幅,設立相關主體的文化牌,弱化教育要求,活化模式,活躍氛圍,使學生在一個和諧氣氛中不知不覺地達到教育目標,事半功倍。
(3)以“新時代”為統領,提高自我認識,增強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時效性。從個體自身視角來說就是要提高個體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就是自我認識,即科學的分析自己,教育者要學會同其他同學比較,在比較中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長處和不足以及自身在集體中發揮的作用,清楚地認識到理想對自我未來發展道路的制約性。思想認識到位是第一步,人所有的行為舉止都受內在的思想所支配,所以在關乎國家發展前途的信念教育上學生個體必須擺脫安于現狀的生活態度,尊重教育,喚起自身有意義學習的心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