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倩筠/忻州市職業技術學院
傳統鄉村產業主要以輸出農產品為主,這種發展方式不僅經濟效益低,而且發展極不穩定,對于農村實現小康社會缺乏有效的助推作用。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動下,我國各地開展鄉村旅游,不僅給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旅游行業還會帶動鄉村交通、餐飲、住宿、商業、文化、服務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力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我國國民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鄉村旅游也應該進一步順應趨勢,不斷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使旅游產業為農村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隨著城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工作壓力大的人們就會選擇鄉村旅游的方式來放松身心。所以,鄉村旅游開發應該始終保持鄉村文化原本的風貌,防止因過度開發而使得鄉村變得不倫不類,商業化氣息過濃,甚至面目全非。鄉村旅游應該體現出自然之美、民風之美,讓鄉土氣息散發在鄉村旅游的每一個細節中。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方的鄉村具有不同的特色,東西南北的氣候、環境、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都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也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特色之處。鄉村旅游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時必須要保護地方特色,讓旅游產業鏈充分彰顯出當地的地域文化和風俗習慣,避免開發千篇一律的旅游產品。保護地方特色是鄉村旅游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最有效的方法。
鄉村是人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最多的地方,正因如此,鄉村旅游才越來越盛行。隨著來鄉村旅游的游客數量不斷增長,這就給當地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壓力本就比較嚴峻,如果再破壞了農村的自然生態,那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完全背道而馳了。因此,在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應該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對于那些市場過于火爆的農村旅游地,可以適當限制每日接待游客的數量,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雖然鄉村旅游產業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鄉村中的最基本產業依然是傳統的農業。將特色農業與旅游產業進行充分結合,可以增加鄉村旅游的特色景點和產品,對促進農業的發展有較大的幫助。但目前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融合度比較低,農業中缺乏高新技術如現代化農業機械、大棚種植智能管理、農作物間套種技術和噴灌滴灌技術的應用,導致農業場景美觀性不足,農業科技展示園規模小,作物品種單一,造成市場吸引力不足。
鄉村的發展環境畢竟與城市有較大差別,由于農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對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認識不足,缺乏相應的應用能力,所以在鄉村旅游產業中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一優勢。而南方一些鄉村旅游區已在這方面率先作出了示范。如早在七年前黃山區鄉村旅游聯合會就開通了旅游網站,向游客展現全區鄉村旅游企業的風采,促進會員之間的溝通,通過網絡旅游超市圖文并茂地展示豐富的旅游產品,景區門票、土特產、紀念品、酒店客房餐飲等,既擴大了本地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又極大地方便了游客。而目前絕大多數鄉村旅游企業在這方面還處于低水平狀態,鄉村旅游產業信息化建設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各地的鄉村旅游產業繁榮發展加劇了鄉村旅游市場的競爭,為了打開知名度,擴大市場,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拓展更廣的營銷渠道。但從目前情況看,鄉村旅游的營銷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靠電視廣告等傳統媒體來進行宣傳,單一的營銷渠道無法根本上擴大本地鄉村旅游的市場份額。
鄉村應該加大高新技術的投資,提高農業種植灌溉的技術水平,建立規模化的農業產業園,促進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融合,不斷創新鄉村旅游產品。比如,深圳建立的生物鏈生態昆蟲農場是國內首家此類型的農場,讓游客在體驗農耕之樂的同時,還能了解到一些農業種植生產的相關知識,極大增強了鄉村旅游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隨著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早已進入了信息社會。所以,鄉村旅游也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開拓市場,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政府應該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力度,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以及手機終端等資源建立一個完善的鄉村旅游數字平臺,隨時發布各種旅游的信息,開發信息咨詢服務和應急救援等多種功能,建立以鄉村旅游產業為基礎的信息共享平臺,實行鄉村旅游數字化辦公,建立遠程智能監控系統,對鄉村旅游的交通、吃住狀況、動植物保護等進行實時遠程監控,以便在事件突發時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處理。比如,吉林長白山景區就建立了官方網站,提供在線購票、機票火車票預訂、景區地圖、商城和旅游攻略等功能。人們不需要到景區窗口排隊購買紙質門票,極大節省了游客的時間。
一方面,各個村鎮和社區中都蘊含著巨大的旅游市場,為了將當地鄉村旅游的品牌打出去,可以深入到各個村鎮和社區中進行宣傳。另一方面,象黃山區鄉村旅游企業那樣,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營銷,建立鄉村旅游專題網站,讓更多的游客從網絡上來了解各地鄉村旅游的特色,進而吸引游客來親身體驗鄉村旅游的樂趣;也可以與優酷、愛奇藝等各大視頻網站合作,拍攝關于鄉村自然風景、鄉土文化的微電影,將鄉村秀美的風光和獨特的地方風俗人情廣泛傳播出去,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體驗鄉村旅游的獨特風味。貴州農業科學,2013(03).
[3]李泓,儲德平.安養鄉村、樂享田園:養老型鄉村旅游地新機遇基于養老旅游、鄉村旅游與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04).
[4]賈君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轉型升級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