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文華 張 健 李玉偉 葉旭昌 鄒曉榮/1.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大洋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在我國高等教育數量和質量日益發展的當今社會,對于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國當前的很多學校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運行體制上的知識理性、工具理性傾向,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需要及發展關系不大[1]。因此,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逐漸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提出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更多地參與實踐和思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所學是可以“用”的[2],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目的。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是高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構成,而兩者的關系與地位始終是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個極富爭議性的問題。從教學的構成及其內在關系上來看,實踐是理論產生與發展的源泉和基礎,但是理論則是優化實踐活動的工具和手段。既要充分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優化作用,又要深化實踐對理論演繹的自然結果[3]。
對于課程的教學來說,最理想的教學效果無疑是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只有通過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有機融合,才能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了解到如何學以致用。
為了研究推進理論與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結合,作者所在的課題組提出了基于工作室形式的理論與實踐雙向耦合的教學模式,并就教學模式的實現及工作室的建設等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工作室成員由理論基礎扎實的理論課程教師和科研實踐經驗十分豐富的實驗實踐課程教師搭配組成。所謂雙向耦合,即理論教學課程中穿插融入實驗實踐教學環節與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感官認識與學習主動性,同時,對于實驗及實踐教學課程中,引入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講授環節,讓學生能夠在思路清晰、原理清楚、方法明確的基礎上,更好地完成實驗實踐課程的學習。此外,這種理論與實踐雙向耦合的教學模式,對于工作室的教師自身發展也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對于理論課程教師來說,通過在工作室建設過程中與其他成員教師的交流溝通,特別是在與實踐課程教師研討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具體地認識到自己所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中潛在的科研價值與實踐意義。這一點不僅能夠幫助其豐富與完善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同時對其今后科研工作的開展亦將起到一定的引導與啟發作用。反之,對于實驗實踐課程的教師來說,通過與理論課程教師在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等方面的溝通探討,可以進一步發現與改進實驗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不足,對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工作室建設的初衷是研究推進理論與實踐雙向耦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的開展,因此,完成該項建設工作的基礎也是關鍵步驟就是工作室成員的選擇。工作室成員中的理論課程教師不僅承擔了專業理論課程的講授工作,同時還要負責對相關實驗實踐課程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理進行挖掘與講解,因此必須對相關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有著扎實可靠的掌握;此外,由于理論課程授課教師還要設計在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穿插融入實驗實踐教學環節與教學活動,因此要求其在教學設計方面要有較為豐富的經驗。而對于工作室成員中的實驗實踐課程教師的選擇則重點要考慮其是否具備豐富的實驗實踐課程授課經驗與科研實踐經歷,經驗豐富的授課教師能夠更加清楚并且一針見血地指出實踐課程中需要學生了解與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他們的科研實踐經歷對于工作室成員中的理論課程教師亦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完成課程正常教學工作的同時,工作室成員將定期組織交流研討會,探討如何在理論課程中融入相關的實驗實踐教學環節以及實踐課程中需要引入的基礎理論知識,研究討論結果及時應用到后續課程的教學環節中,并將學生的反饋情況在下次研討會中進行交流討論,以便進一步對這種雙向耦合的教學模式進行逐步的探索與改進,同時也有利于工作室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有機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了解到如何學以致用。基于工作室形式的理論與實踐雙向耦合的教學模式,是對于高校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改革與創新的探索,無論對于高校人才培養還是授課教師隊伍自身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施旭英.理論與實踐結合教育思想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6.
[2]張雨濃,岳帥,楊逸文.《數值方法》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方法探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9,18(5):91~93.
[3]盧明.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辯證關系探索[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