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帥/信陽農林學院
紅色文化所具有的科學性、先進性對于培養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教育當中,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紅色文化教育以中國共產黨人在民主革命時代,帶領人民群眾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的斗爭中形成的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為主要教育內容,根據受教育者層次的不同,借助于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受教育者了解中國革命的奮斗史,樹立起對革命前輩的榜樣意識,時刻以榜樣的精神要求自己,從而內化精神世界,提高思想覺悟,最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從教育的目標來看,紅色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以紅色文化中抽象而成的道德精神內化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促使受教育者以良好的社會道德規范完善自己,養成高尚的人格品質,實現受教育者知識豐富的同時,得到個性的全面發展。從教育的過程來看,紅色文化教育就是通過受教育者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認同,進而模仿學習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受教育者通過施教者的引導,以及受教者的自我的學習,循序漸進的構建個人道德品德,實現學習與提升的有機統一。
紅色文化教育往往限于傳統的固有模式,在教育的實踐過程中缺少創新性。在教育的方式上,紅色教育方式多限于傳統的廣播、開會、帶領學生參觀紅色文化遺址等,并且沒有形成連續性的教學過程,而是以選取建軍節、國慶節這樣具有紀念意義的時間開展教學活動,紅色文化教育方式的間斷性,導致了紅色文化教育常常流于形式,形成了一陣風式教學。在紅色文化的教育內容上,對于紅色文化中的革命先烈事跡以及革命先烈所反映出精神內涵闡釋與現代生活聯系不夠親近,對于學習的內容挖掘過于政治化和完美化,而當今大學生則生活在物質條件相對富足,對于物質匱乏年代的文化內涵缺少切身體驗,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對于革命先烈的理解形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狀況,由于可學性不強,從而使學生更傾向于學習當代明星、歌星、優秀企業家以及社會成功人士,造成榜樣錯位,最終結果就是導致紅色文化教育地位的下降。
教育具有一般規律性,它是一個從潛移默化到自我構建的過程,任何急于取得教學效果、教學成績的教學過程是不現實,也是不可取的。紅色文化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以此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而長期以來,紅色文化的教學過程沒有形成系統合理的過程,往往依賴于行政命令或是工作任務的形式推動教學過程的發展,將紅色文化教育等同于紅色文化紀念活動的觀點是錯誤的,在相應的紀念活動結束或是行政命令完成后,紅色文化教育的效果就會開始減退,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效果減退的速率還會加快,使得整個教育過程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于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在紅色文化教育過程的構建當中,要充分把握不同年齡人群的心理特征與身心發展水平,制定出適合小學、中學、大學的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同時各地區還可以根據區域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因材施教,豐富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進而形成一個系統科學的紅色文化教育過程。
教育是一個知、行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有機體,紅色文化教育效果的取得不僅僅限于課堂,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但在紅色文化教育當中,往往忽視了紅色文化教育實踐的作用,多注重于文化理論學習,把紅色文化中的革命人物以及革命精神內涵理論化、格式化、形式化,面對教條化、格式化的文化理論,教師很難開展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而是采取老師主觀選擇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接受,甚至是應付接收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體現出主觀主義色彩,使得紅色教育中說大于做。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受教育者參與性、積極性的體現是衡量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價值尺度,受教育者在青少年時期,個性渴望獨立,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意識,因此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深入調查受教育者的主體心理需求,開展與紅色文化教育相適應的校園實踐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紅色文化實踐教育的體驗性、交互性
校園是教育實踐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則是學校集體意識和深厚歷史的積淀,在校園文化廣泛的傳播基礎上,對于校園價值共識所形成的共振。依托校園建設,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作用。濃厚的紅色文化校園氛圍可以熏陶學生的紅色文化認知,在不知不覺中對紅色文化產生認同,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和傳承紅色文化。為此,在營造校園紅色文化氛圍時,要實現紅色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入日常工作,老師應當提高教學能力和研究紅色文化的興趣,學校應充分結合本校的校史校情,結合當地的革命史來打造有特色的校園紅色文化,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資源引進校園,鼓勵教師進行紅色文化課題研究,邀請紅色文化學者走進校園開展學術報告會或者是讀書會。同時打造紅色文化社團,保障紅色社團的活動經費,加強對紅色社團學生骨干的培養,使紅色社團成為營造校園紅色文化的堅固陣地。
豐富紅色文化教育的實踐方法,要賦予紅色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使受教者在新的時代環境下仍能感受到紅色文化所迸發出的生機活力,新的時代背景下,受教者所面臨的困難不同于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前輩所經歷的困難,雖然所處環境不同,但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仍能指引受教者樹立應對困難和挑戰的決心和毅力。各地應重視紅色景區和紅色文化精品線路建設,根據本區域的革命歷史推出富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學校在此基礎上,加強和紅色景區的聯系,將實踐教育課堂搬到紅色景區,帶領學生重走紅色線路,重溫紅色歲月,體會革命年代的艱苦生活,在體驗中接受教育。各學校應多組織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以學生編排紅色話劇,演唱紅色歌曲,介紹紅色書籍,對活動中變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激發他們對紅色文化的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數字平臺,打造紅色文化網站,以微信公眾號的方式,實時推送紅色文化相關內容,使紅色文話以碎片式的方式展現在受教者面前,達到紅色實踐教育潛移默化的效果。
紅色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健全有效的機制保障教育的順利開展。為此首先應健全紅色文化教育的領導和管理機制,明確學校各部門在紅色文化教育的地位,增強各級部門對于紅色校園文化建設的責任意識,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實踐的頂層設計,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確保紅色文化教育的資金投入,合理的資金扶持是紅色文化教育開展的重要保障。其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對于紅色文化教育的教學水平,鼓勵教師深入學習紅色文化、提高研究紅色文化的科研能力,廣泛的調查研究受教者的思想和心理現狀,掌握紅色文化教育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斷適應新的教學形式。最后要形成紅色文化教育的激勵機制,合理有效的激勵可以充分調動受教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與適當的獎勵,尤其是適當的物質獎勵。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合理的保障機制,確保紅色文化教育順利有效的開展。
[1]陳海燕.高校紅色教育的機理分析與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73~76.
[2]吳先勇.高校紅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1(04):155~157.
[3]王芬.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06):150~153.
[4]于敬巖.高校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