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曦雨/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1]。現如今,改革開放取得階段性成果,社會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中華民族傳統思想與外國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學生作為新一代的天之驕子和未來希望,如何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擁有一顆純潔高尚的愛國心,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
網上曾瘋傳的哈佛留學生許吉如演講中的一句話:你就踏踏實實做一個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也會被善待,因為你背后是一個穩定的國家,而世界對你的國家,充滿敬畏。這句話的身后其實是強大的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是最真實的愛國意識的體現和升華。也正如熱映影片《戰狼》中,正是冷鋒手舉的那面五星紅旗,讓所有人安全通過了交戰區。這個情景很好地詮釋了“愛國”這一詞的深厚內涵。
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過程中,國內外信息傳播途徑、速度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偽信息、正確或者錯誤思想并行。
特別是對于教育,大家總愛拿國內與國外進行對比,并發表個人不全面不客觀的觀點。對于這些種種現象,首先我們必須去客觀積極的面對、認識,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去破解。分析和研究新時代以及新時代學生群體的特征和特性顯得尤為重要。
民族自豪感不是覺得國家哪里都好,而是對祖國的發展感到自豪,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知道祖國哪里還需努力,感到肩上的那份責任,而不是去抱怨,去羨慕其他國家。對于他國優秀的地方,我們當然是去學習、效仿、內化、提升。我所認識的愛國,是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去依戀這片九百六十多萬平方米的土地。我們都是幸運兒,有這么多優秀的老師指導,還有一批能夠互幫互助,共創輝煌的同學。對于那些偏遠山區的孩子,命運確實是不公平的。他們從一出生開始,就早已被寫好了一生。也許他們只知道外面的世界絢爛多彩,卻無法親眼去看看;又或許他們只知道眼前崎嶇的山路和面前白發蒼蒼的老人卻不知道外面還有個世界。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肩上有著更重的擔子、更大的責任。所以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發奮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1]。學生群體還是未成年人,其思想、精神和身體都尚未完全不一樣發育成熟,所以引導和教育尤為重要。作為對學生的愛國引導,不是哪個具體部門,哪個具體個人的責任,而是全民族和全社會人的責任。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社會、學校和家庭有機結合起來,營造和形成一個良性健康的環境和氛圍。社會的公共宣傳是否到位?學校的愛國教育是否深入?家庭的愛國引導是否開展?……這些都應該有所深思,有所行動。
愛國意識的形成不可能自然天成,而必須依賴一定的媒介和途徑后天形成。傳統媒體,例如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依然擁有較大的市場和影響力,其質感和習慣不可能完全被新媒體所取代,所以傳統媒體應在宣傳時關注和引導學生群體的愛國意識。特別要關注的是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網絡、微信、QQ等新媒體因其更加開放、更加便捷、更加靈活、更加高效,發展迅速,甚至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學生群體也有從新媒體獲取新知識、新訊息的習慣,新媒體在政府監管依然需要完善的情況下,更是應該富有擔當,傳播正能量,用新鮮有趣的語言和形式傳播愛國意識。
傳統的愛國活動,例如升國旗、唱國歌等,我們需要進一步堅持和深化。同時,也要探索更加鮮活、有趣的愛國活動來獲得學生群體的喜愛,并在潛移默化中鑄造強大的愛國意識。例如,我們可以將語文課文的學習或者是歷史知識的學習搬到實地現場教學,例如到岳麓山講學,到橘子洲誦《新園春·長沙》……讓學習從枯燥的學習中解放出來,感受前人學問至偉大,欣賞祖國河山之壯美,激發對祖國的真情熱愛。
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像解放軍戰士一樣沖鋒陷陣,也沒有能力像《戰狼》中冷鋒那樣一人拯救上百名同胞。我們能做的是時刻關注國際形勢,了解國家政策,時刻提醒自己肩負的那份使命,時刻為這個民族感到由衷的驕傲與自豪。
愛國,是從內心最深處去熱愛去依戀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1]十九大報告[EB].新華網 ,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