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堃 柳良江/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在高職院校教育事業的改革深化中,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職業學生的重要人才培養機構,必須要選擇符合時代需求的管理方式,去推動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從根本上說,精細化管理的引進對現代職業教育模式的塑造有著重要的價值,也推動了自媒體在教育行業的發展和融合。
自媒體也被稱為“公民媒體”,它指的是通過電子化的手段,向個人或多人傳遞規范或非規范信息的新媒體總稱。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社會各行各業面臨著新的變革,通過博客、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對高職教育工作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實現了對現代教育政策的細化、分解和落實。這種管理理念最早緣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企業管理中,將這種教育理念融入現代教學,不但能夠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更加規范的教育制度,而且在個性化的實施理念之下,將現代化職業教育模式融入學校日常工作中。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職業教育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養和學生的教育管理息息相關。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涯中,掌握一些比較全面和細化的社會知識,而且還能夠實現對不同職業信息的轉化和銜接。使學生能夠在職業教育中,塑造更加優異的職業品行,逐步縮短學生在校園和社會之間的距離,從事使高職教育工作更加規范和精細。同時,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較為科學的自主學習模式,進一步加強學生和職業院校之間的關系,從而加速高職教育的全面變革。
在精細化融入教育領域的進程中,精細化管理以“育人為先”作為根本目標,樹立以學生為關注焦點和學習熱點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對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建立規范化的實施標準,通過規范教育流程,能夠把各項工作做精、做細、做好,以此追求對整體工作的定量和分解。教師可以運用次項理論,找出每一項工作的關鍵因素,使教育形式實現從粗放型到密集型的轉變。
在現代化教育中,教師通過“以精為目標、以細微手”段的教育形式,能夠使精細化管理工作融入具體的職業教育中。通過提升高職教育手段、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績效考核、促進執行能力等形式,使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要在整體工作中,凸顯出職業教育與眾不同的而不同。提升學生的實際時間能力。
一直以來,在高職教育體系中,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很多教師在對學生的整體教育中,過于注重高職教育的專業特色,而忽略了“實踐”和“理論”的相互平衡。導致很多教師在對學生的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陳舊性。很多教師在工作方法上,以粗放型、經驗型和管理型為主,卻忽略了自媒體時代背景下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相互結合。導致高職教育整體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對于學生實質教育需求的考不量。導致在自媒體和教育活動形態難以融合,現代職業教育出現了尷尬的局面。
在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形成仍然以傳統的“教與學”為主,在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理論教育研討、具體實施流暢上,都呈現出了一定的發展弱勢。無論是在高職學生群團關系還是在職業教育的框架上,現有的教學模式,都無法實現對學術工作的進一步提升。很多職業院校忽視了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認定,沒有形成一個更加健全的保障機制。也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對學術綜合素養的訓練。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要想達到精細化的管理效果,就必須要以“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巧妙運用當前的自媒體發展理念,對日常教育工作進行不斷的研究和深化。教師首先要本著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的基礎性原則,將職業教育工作細化到各個層面。高職院校要在具體的實施中,通過大數據調查學生思想情況、推動細化崗位職責、實施典型案例、細化教育形式、推進集體教育等方面做起,對高職學生做好各項管理工作。在細化崗位職責上,教師要巧妙利用班級通聯微信群、學校門戶網站等形式,明確劃分學生在班級中所擔負的職責和角色,通過團支部、院學生會等不同的青年組織,對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優秀團隊等責任人員進行網絡評選和網絡“微言論”鼓勵。要將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教育工作中 ,都融入精細化管理意識,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更好的感知到自身所肩負的職責和使命。細化典型案例指的是要通過學生相互推薦、教師相互交流等形式,選取幾個優秀的典型案例。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通過舉辦優秀事跡宣講等形式,從感恩教育、資助工作、組織活動等方面,發揮典型案例的帶頭作用。在細化教育形式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典型和個人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和督導。將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和先進個人融入集體教育之中,進一步細化高職學生教育工作的組織形體。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工作是面向企業和社會的,因此教師要結合這一發展理念,通過“學校+企業”的雙重教育發展平臺,推進學生自身的職業素養。例如,在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校為了進一步提高組織內部的精細化管理策略,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開放企業實踐網絡征集等形式,嘗試聯合廣汽豐田公司,通過人才“1+1”的引入模式,開始對職業人才的塑造進行綜合量化。通過借鑒企業對員工所執行的5C工作流暢,以組織學生參觀考察企業、組織學生到企業內部培訓、組織學生自主探尋企業中的各項職業技能等形式,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精細化發展。尤其通過建立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班級評價、系部評價、企業評價等形式的教育考核方法,以此創新職業教育評價機制的全新載體,確保學生工作能夠更加將符合學校實際需求。
筆者認為,精細化管理并不指的是處處精、面面細,而是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管理過程中,分清主次、了解輕重。教師要結合學生工作中的各個關鍵環節,通過自媒體教育模式下的宣傳、執行、鞏固等不同的形式,將學生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例如,山東職業技術學院為了推進職業教育水平,通過網絡征集優化方案,著力建立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將輔導員隊伍優化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作為精細化教育重點來抓。通過形式多樣的專業培訓、經驗交流和課題研討等形式,探尋廣大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實現從目的——形式——決策——部署的有序結合,一次促進學生管理重點工作的高效性、一般工作的全面性。
在自媒體的發展背景下,職業教學工作的推進要和當前的網絡信息化需求密切配合。通過落實人才方案、提高教育培訓、優化教學模式等方面,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和“大數據”“云存儲”技術的相互融合,還可以通過結合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職業數據管理和教學管理相互結合,在推進學生遠程教育、創客教育、微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取得新的突破。
綜上所述,受我國現行教育體制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在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對于精細化管理的探討程度還不夠深刻。在對學生思想變化的把握中,高職學院面臨著一系列的發展阻礙。為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終保持先進的發展理念,結合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從精細化教學流程、精細化教育方法、精細化教學理念等方向上入手,進一步提高高職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備職業技能和優秀品德的高素質人才。
[1]陳天年.推進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理性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2]姜佐城,于艷迪.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4).
[3]蒲蓬勃,李桂利,朱景星.關于加強學生管理與教育工作精細化的認識與思考[J].文教資料,2011(01).
[4]李智慧,王小風.高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9):52~53.
[5]梁萬吉.淺談班主任工作精細化管理[J].科技教育,2010(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