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發林
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作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是從現階段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本文也將從這些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黨在新的發展階段對我們提出的一項新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是必須加強基層工作,這也是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歷史任務要求。現階段保持黨員先進性的活動一直都在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積極投身于農村事業當中。但從具體實施成效上來看,雖然建設成果顯著,卻依舊存在很多薄弱的環節和突出的問題,這也是今后工作的重點。目前距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終目標還有著一定的差距,所以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1]。
黨的基層建設組織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和后備力量的支持,然而很多農村地區在培養青年入黨的工作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多地區多年不發展黨員,而現有的黨員干部年齡普遍偏大,且文化水平不高,很難出現大作為,再加上沒有合適的后備力量作為補充,在這種形勢下很多干部出現了不思進取,缺乏上進心的表現,這作為一名農村的黨員干部是非常不應該的。同時也導致很多農村地區工作透明度太低,出現了各類財務管理混亂的情況,也不利于群眾活動的開展。
目前,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很多地區都著力與開展經濟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過于重視經濟建設而忽視了思想教育卻成為了現階段的一項主要問題。很多黨員干部本身的法律意識不強,甚至出現一些違法亂紀的情況。這說明這些地區的思想教育工作沒有真正落實到位,效果相對較差,是影響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因素。而很多黨員本身對于黨建工作也沒有明顯的認識,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看不到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乃至出現一些損壞黨的作風的事情。
農村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細節性的問題非常顯著,所以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一切工作開展的基礎。就好比是一棵樹,那么農村黨建工作就是這棵樹的樹根,只有根發展好了,才能讓樹葉變得茂盛。換而言之,就是哪個地區的組織結構穩定,黨員能夠發揮模仿帶頭作用,就能將更多的工作貫徹落實。所以黨建工作只有抓基層,打基礎,強組織、固根本,使農村黨建真正成為主根深固、根系發達的“大樹根”,農村的發展才會日益繁榮[2]。
現階段農村的發展力度非常大,國家對于農村建設也一直高度重視。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政治建設都非常關鍵。如果僅僅注重經濟建設而忽視了黨組織建設,那么所取得的收益也是短期內的,并不能實現長遠的收益。而一旦抓住黨組織建設,就能了解到發展的重點,黨員干部就能利用黨建工作來統籌安排,推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黨的基層組織是我黨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其核心在于利益聯系。換而言之,就是基層黨建工作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為廣大農民群眾謀求利益。一直以來農村基層黨組織對于農村生產的情況是非常了解的,并且在長期的負責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系。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變化,這種利益關系也出現了明顯的改變。現階段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已經不再僅僅統一管理群眾的生產活動。在這種形勢下,重點仍然在于如何維護和發展好農民群眾的利益,并保持穩定的利益聯系[3]。
一直以來我國的發展戰略都是以農業促進工業,為工業提供重要的生產要素和勞動價值,逐漸形成了以城市作為主導的發展戰略。雖然這是由于社會現狀所決定,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帶來的問題卻是城鄉經濟差距問題。很多農村地區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無論是在教育條件還是生產生活保障條件等方面都和城市居民有著明顯的差距,也是很多重大社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針對于這一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能否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并引導農民跟著黨走,成為新時代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力量。在面對一些沖突的矛盾時,能否穩定整個農村的工作,也是未來主要的工作目標。
農民角色在近年來的變化非常大,由傳統的生產者變為具有法人地位的市場主體,且流動性也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做好對不同階層的農民黨員的管理工作,并組織和協調好農民黨員的生產、流動等,這些都需要改革和創新的工作安排。
農村現階段的村民自治成為了最大的特點之一。換而言之就是現階段的管理體系與農村存在的制度出現了一些矛盾。農村的村政府作為基層的政權,應該對農村的工作起到最優的引導作用,但是從實際的現狀來看,政府往往不能履行好自身的職能,甚至影響到村民自治制度的開展。所以黨組織如何能夠對村民進行有效管理,在農業管理方式出現明顯變化的今天也是非常關鍵的。
針對于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就要求我們必須以黨的新思想和理念入手,努力地讓黨組織成為貫徹各項制度的推動者。
建設群眾滿意工程,保持黨員的先進性,這表明了我黨是站在執政合法性的角度上展開的工作,也是提升黨建工作價值取向的發展。而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建工作中的絕對核心,站在這一角度上來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成功取決于能否贏得民心[4]。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從農民群眾基本利益出發并注意維護和發展。
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另一要點在于人才的培養工作,尤其是對黨員干部隊伍的建設。從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上來看,很多黨員干部存在自身素質與工作不適應的情況,并且缺乏后備人才的支持。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在選拔黨員干部的方式上進行調整,例如可以將一些優秀的鄉鎮干部進行選調,或是吸引一些優秀的退休黨員干部和軍隊干部等,讓其作為農村基層建設中的重要力量。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在于采用一些合理的激勵機制。長期以來對于黨員干部的標準過于嚴苛,忽視了黨員干部本身也是普通人,也要為生活而努力。所以對于這些基層干部也要給予高度重視,并以此為基礎提升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才能成為一項建設性的發展策略。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的先鋒帶頭作用,不但要利用一定的載體去發揮,而且要利用一定的制度與機制去保持。這就要求利用創新激勵保障機制,讓其先進性作用獲得長久保持與保護。
黨在農村基層建設中的方向應該創新工作思路,并以此來改進基層組織的活動方式。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呈現一體化必然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現階段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時期,基層組織黨員干部需要在思想方法上作出調整,重點在于一些落后地區的工作思路上的調整[5]。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基層黨組織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并在各項黨建工作中履行好政治責任。如果黨建工作不認真執行,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明顯的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問題的累計,農村建設工作問題會體現得非常明顯,任何工作都無法真正落實到位。所以在管理過程中也需要強化責任意識,落實責任制度,將農村建設作為黨組織工作中的重點,并擺上日常的工作臺面。可以認清一點,那就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應該劃分明確的責任體系,從黨員干部做起,逐級落實到位。隨著近年來官員問責制度的深化,尤其是2016年6月《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頒布,更說明了責任制度的不斷完善。針對于一些失職行為必須要采取嚴厲的措施,才能將這項工作落實到位。
對于新農村建設,中央已經明確提出要發展基層的農村民主,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村民自治體系。這一制度可以有效提升黨的執政能力,調動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而現階段這項工作的重點在于落實黨員的選舉權,拓寬黨內民主的通道,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農民自治體系。民主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或者說是新農村建設的最終目標是保障生產,提升農民的收入和經濟水平,所以在工作安排上也要圍繞這一最終目的來進行開展。作為基層黨組織,需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是黨員隊伍需要具備發展經濟的能力,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二是促進各種產業的發展,推進組織模式的優化,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和產業化發展,讓農民能真正享受到便利;三是為農民的經濟收入增加提供必要的扶持和服務[6]。
通過研究,可以看到未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節當中,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仍然是工作重心。所以要從農村建設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條件出發,深刻審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定位、作用和方法,積極確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現代思維和理念。作為作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的工作,在未來也必然會有更加優化的思路和工作途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加穩定的組織保障。
[1]魏宏.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創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10(06):5~7.
[2]宋晨觀.創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社會科學戰線,2012,02(02):314~315.
[3]王生懷.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目標定位[J].黨政干部論壇,2013,07(07):9~11.
[4]馮明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2,27(04):49~51.
[5]苑曉杰,李猛.社會主義新農村視野下農村基層黨建創新探析——以大連市灣家街道為調研對象[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02):178~181.
[6]王恩寶.遼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基層黨建工作[J].黨政干部學刊,2011,01(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