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濤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以培養具有各項專業能力的人才為主旨的。高職院校開設的各類學科中,體育課程是其中最為基礎的一門。通過對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走訪調查發現,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基礎松散、課堂紀律不嚴、沒有真正做到發展學生體能的這一關鍵目的。隨著社會化進程的加快,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種職業對求職者都有著不同的職業體能需求,為了提高高職院校的就業率,體育教育必須經過新的改革重視學生的體能發展,從而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體能需求也指職業體能需求,是個體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后天鍛煉所形成的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個人職業發展中職業體能是對工作人員實際工作中所需要具備的身體承受能力。體育課程教育作為高職院校各學科學生必修課程之一,并且是唯一與學生體能發展相掛鉤的課程,其最初的教育目標就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高職院校是為社會輸送各種專業技術人員的重要渠道之一,學生的身心健康直接關系著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一般而言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崗位不僅要求工作人員掌握專業的操作技術同時還需要具備相應的體能,包括力量、身體忍耐力和靈敏度等。這就需要在高職體育課程教育中重視學生體能的培養,體育老師通過專業的體能訓練幫助學生得到鍛煉,以實現體育課程的教育目標,最終幫助學生在職業體能上得到發展。
通過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走訪及其他各種調查發現,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夠科學、課程資源缺乏以及體能發展意識薄弱等。學生在真正的體育教育課程中往往以自由活動為主,教師對課堂的管理不夠嚴格,沒有按照課程目標的要求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學生無法接觸到針對性的職業體能訓練和指導,難以提高自身體能。大部分體育課都被學生當成自由活動課或游戲課,沒有真正按照課程目標的要求進行鍛煉。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國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理念陳舊,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難以發揮學生的特長吸引學生的注意。
教育需要改革就要讓每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執行者都對其重視起來,從根本觀念上改變原來的看法。讓每個學生和老師都能重視高職體育教育,對體育課程重新樹立起正確的觀念。
高職院校開設體育課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目的適當地選擇教學內容,最大效率地實現教學目標,而不是什么都學。具體來說,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并且針對不同專業技能的學生根據其將來面臨的職業,對其分成不同的專業小組針對性進行體能訓練。
現代教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體育課程的教育也應如此。隨著教育多樣化的發展,體育教育想要改革必須進行多樣化教育。具體來說,可以引進室外俱樂部模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養成終身運動的好習慣。研究表明創建課外體育俱樂部教育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體育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能。
傳統的體能競賽往往要求比較嚴格,參賽選手只限于那些體育成績較好,平時注重鍛煉的學生,而體育成績一般的學生很難參與進來。久而久之,體育成績一般的學生更加不喜歡鍛煉,而成績好的學生卻一如既往喜歡體育鍛煉,這達不到體育教育促進全部學生健康發展的要求。因此,為了號召所有學生能夠參與體育鍛煉,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能訓練提高自身身體素質,高職院校應該經常組織一些難度較低的趣味性體能比賽,讓那些體育方面發展一般的學生也能參與進來,并從中得到鍛煉的樂趣。
體育課程是一門以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教育,傳統的體育課程教育往往只重視實踐結果而忽略了理論課程的重要性。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體育教育重視理論課程的學習,因為理論課程可以指導體育鍛煉的效果,幫助學生習得科學有效的鍛煉方法。因此,體育教育既要重視實踐教育也要強調理論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也在不斷的進行中。通過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育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性提出課程改革的意見。并結合學生體能需求的發展給出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具體的創新措施。
[1]商汝松.基于職業體能需求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6(6).
[2]胡靖平,于可紅.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
[3]史艷超,石穎.獨立學院體育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展望——以南通大學杏林學院為例[J].搏擊:體育論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