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祺
醫學類專業一直都是高考的熱門專業,近些年的高考錄取分數可以知道,無論是專業的醫學類院校,還是綜合性大學中的醫學類專業,錄取的分數線一直較高,有統計表明,包括人數和錄取計劃比例中,政法類專業最高達439%,其次為財經類186%,然后就是醫學類,達150%。雖然醫學類專業一直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青睞,但是近些年暴力傷醫事件的頻發,醫患關系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而相關的統計表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醫學生對從事醫療執業的態度有所動搖,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生報考醫學專業意向中暴力傷醫事件的影響效果研究。
高中生獲取暴力傷醫事件的途徑,主要有電視新聞、網絡、報紙和他人交談等,在得知暴力傷醫事件后,大部分學生都關心媒體的報道情況,有一半左右的學生非常關心,而學生相信的途徑中,電視新聞的可信度最高,其次為網絡和報紙,對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報道的相信度最低。隨著媒體報道暴力傷醫事件越來越多,女性在面對應激、暴力事件更容易感到緊張,這與我國教育有關,長時間以來,男性教育更加開放,鼓勵冒險,女性的教育相對保守。有統計調查表明,高中生對于暴力傷醫事件發生的原因,最高為醫患溝通問題,其次是醫生態度、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患者對治療效果期望過高,最低的為醫生技能不足。從中分析可知,高中生還未進入社會,媒體是學生獲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是學生了解醫學相關信息的最初創口,學生通過媒體的鏡頭了解暴力傷醫事件,會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電視媒體的報道,學生認為其可信度最高,而近些年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的快速發展,新型社交平臺的普及,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人們可以快速的了解事件并發表評論,但是近兩年很多媒體和平臺等,為了博得眼球,出現了很多虛假消息的事件,使得人們對其可信度提出了質疑。
考慮到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學生報考專業的影響因素有很大差異,如重點高中的學生,更加傾向于個人興趣,而普通高中學生更多的是考慮學習成績,在實際包括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的建議也非常重要。考慮到醫學類院校的錄取分數線較高,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更容易受到暴力傷醫事件的影響,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幾乎不會受到暴力傷醫事件的影響。隨著近些年醫患沖突的加劇,沖突的形式呈多樣化發展、強度不斷提高,醫患雙方信任危機嚴重,互相對抗的現象普遍,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彼此,很大可能演變成暴力傷醫事件。在得知類似的事件后,必然會意識到醫生的職業危險性,尤其是家長人員,會認為醫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對學生報考醫學專業產生消極的情緒?,F有的教育模式下,高中生認為醫生職業精神要具備人格尊嚴,然后是以人為本的理念,而醫學職業價值觀的以人為本理念不符,從醫生產生開始,為人類謀求福祉一直都是從業者的準確,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醫生自身的安全和人格尊嚴缺乏保障,使得醫務工作人員越來越注重自身的尊嚴,自己也要受到尊重,尤其是近些年暴力傷醫實踐頻繁,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奉獻精神越來越小,這樣的影響不利于學生關于醫生職業價值觀的理解。
古語有云,“不為良相,寧為良醫”,“昔賢達則愿為良相,窮則愿為良醫,其心均在濟人耳?!庇纱丝梢钥闯?,自古以來,人們非常重視醫生這個職業,將醫生和宰相相提并論,認為二者都是濟世救人,當下頻發的暴力傷醫事件,嚴重影響到了學生對于醫生職業認同感,而且受到影響最大的是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而醫學類專業學生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國未來醫學事業的發展,如果吸引不到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無法為醫學事業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暴力傷醫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醫療體制、醫患糾紛、社會矛盾等,要想從根本上消除暴力傷醫事件對高中生報考的影響,需要盡量減少暴力傷醫事件的發展,不斷的完善醫療體制,醫患雙方的理解和尊重等。盡量在高中階段,激發學生對醫學的興趣,由于興趣是學習成績較好學生包括專業的主要影響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更多優秀的學生包括醫學院校,如通過醫學夏令營等方式,提高學生對醫院院校的了解,邀請一些著名的醫學專家開講座等,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另外,還需要醫療體制不斷的完善和社會正能量的宣傳引導,讓大家看到更多正面的事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生這一職業需要最優秀的人才來叩門。
[1]陳少敏,任川,陳寶霞,等.暴力傷醫事件對高中生報考醫學類專業意向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5):25~26.
[2]柴麟新.陜西省第八十五中學高中生醫學院校志愿報考分析[J].環球人文地理,2016(22):238~239.
[3]張麗娜,馬曉玲,高云山,等.略論暴力傷醫事件對醫學生專業學習及擇業觀的影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