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少朋/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廣泛應用,催生了多種新型教學模式,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網易公開課等,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有利于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應立足于互聯網+環境,加快我國教育事業的信息化發展,由此可見,對互聯網+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策略展開研究,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在互聯網+環境下,推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幼兒教師借助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能夠獲取內容更加豐富、類型更加多樣的教學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動畫、音樂等,并且可以根據幼兒個體差異選做出合理選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開展學前教育,能夠利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教育資源形式,調動其在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觀意識,并且還可以利用幼兒的聽覺、視覺、感知覺等多種感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充分挖掘幼兒發展潛力[1]。另外,在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過程中,要求學前教育教師應在工作之余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如此一來,其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將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互聯網+時代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已成必然選擇,這就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全面考慮,采取有效策略以提高學前教育信息化水平。
在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過程中,應以“互聯網+”為依托,實現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均等化。一方面,應保證各個地區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的均等化,加大對農村、山區地區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層面給予優惠,并投入相應的資金,用于配置信息化設施,大力引進教學能力較強、信息素養較高的幼師,確保農村和山區的幼兒可以接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以此來縮小與城市學前教育信息化水平之間的差距[2]。另一方面,各地幼兒教師應借助互聯網平臺,從網上搜索豐富的教育資源,善于利用集體備課資源庫、電子備課庫,提高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的共享度,并制作出符合幼兒教學的課件或者案例,也能夠促進其均等化,改善學前教育質量。
學前教育要想順應互聯網+社會發展形勢,便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加快管理現代化建設。第一,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自身職能,盡快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學前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做好信息化設施建設的規劃工作,并頒布實施相應的規范及政策,如幼師幼兒信息素養標準、學前教育信息安全防護政策、學前教育信息化評價標準等,為管理活動的科學、有序開展提供可靠依據。第二,應重視對幼兒園園長的培養,要求其在熟悉并掌握信息化教育手段的同時,還應具備較強的領導能力,對學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進行全面統籌及科學規劃,提高學前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互聯網+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需要將各項幼兒教育活動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才能最大化的發揮信息技術的助力作用。首先,應根據藝術、語言、科學等學前教育活動特點及要求,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方式,營造數字化教育環境,為學前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便利。其次,廣大幼兒教師應及時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并豐富學前教育內容,結合幼兒年齡、心理及生理等各方面特點,開發配套的特色課程體系,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另外,應重視對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可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展開培訓,逐步強化幼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妥善解決教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其教育教學能力,加快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
幼兒園教育評價是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必須考慮的一方面,互聯網+為學前教育家園共育網絡化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技術保障。以往學前教育評價多是以紙質方式進行線下投票來完成,存在評價結果精準性不強、反饋不及時等問題。而借助信息技術,家長能夠隨時在網上對幼兒園各項工作進行評價,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然后再將評價結果及時、準確的反饋至幼兒園。幼兒園通過在線分析、整理和對比各項數據,可以根據家長所給出的具體評價,及時發現工作中的不足,并做出針對性的改善,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及家長的滿意度。
在互聯網+時代,推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既是順應當下我國教育形勢的必要舉措,也是提高學前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有效路徑,各個幼兒園應深刻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支持力度和經費投入,完善信息化設備。同時,廣大幼兒教師應及時轉變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并將信息化技術手段靈活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