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為康 編輯/蘇二
“醫生,我老是覺得胃脹不舒服。中藥吃了沒用,胃酸多得不得了,排氣還多。你幫我藥開好一點,謝謝你!”加上這個患者,最近已經有3個患者和我說同樣的話了。他們都是腫瘤患者,通過服用中藥調理預防腫瘤復發。按理來說,既然調理,當然應該不舒服的情況越來越少,但是這幾個患者情況相反,調理了近2個月,其他癥狀好轉了,但胃腸道的不舒服卻是雷打不動,絲毫都沒有改善的苗頭。既然藥方我看不出問題,那還是問問患者其他的情況,或許有什么是我沒有想到的。這一問不要緊,原來3位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吃一模一樣的“輔助食品”——紅薯和芋艿。
原來,社會流行這樣一種說法:“紅薯通便抗腫瘤,芋艿消結節。”所以很多患者都會在家中額外添加它們來保健。在門診,我已經不止一次遇到吃紅薯、芋艿把脾胃功能吃壞的患者了,所以還是和大家好好梳理一下。

紅薯,上海人習慣稱為“山芋”,不作為中醫的中藥材使用。最早記載于《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但是對于抗腫瘤作用只字未提,僅說可以補氣血、通便。現在流傳較廣的“紅薯是保健佳品”一說,可能就源于這方面的描述。但是熟悉中醫理論的人都知道,但凡補氣血的藥物都會或多或少有阻礙脾胃消化功能的不良反應,因此補氣血一旦過頭就會造成胃口變差、腹脹不舒服。而且關于紅薯,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人還有下面這一段描述“中滿者不宜多食,能壅氣”。這句話的意思通俗來講就是說:“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的、容易脹氣的人不要多吃,吃多了會胃脹、腹脹。”而且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胃酸過多的人不能多吃,吃多了會造成反酸。所以,總結一下,紅薯沒有抗腫瘤作用,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不能多吃。

芋艿,同樣是食物而非中藥,雖然有人會提出芋艿有消結節的作用,但是我翻遍了《中藥學》《中醫藥膳學》等專業權威教科書都沒有提及芋艿這味藥物,反而在中藥典籍《本草衍義》中看到這樣的描述:如果過多地食用芋艿會出現難以消化,造成消化功能受影響的情況。
因此,想對廣大群眾說,如果你們需要長期食用紅薯和芋艿來保健的話,請先考慮自己的胃腸道功能,如果比較虛弱,在選擇這類食品的時候還是需要慎重,防止越補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