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小顏 編輯/暖陽
一直期待的歐洲之行終于拉開了序幕,第一站選擇的便是郁金香和風車的故鄉荷蘭。因為家里的小朋友每年十一月中旬放假,所以這次選擇了初冬出行。
這次出行選擇的是荷蘭航空公司,從上飛機的那一刻,就預示著歐洲“黑暗料理”的開端。十三個小時的航程,荷航提供的三餐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冰冷食物,冷卷餅、冷的三明治,從冰箱里取出來的蛋糕、冰飲料、冰水果,唯一熱乎的飯就是一盒土豆泥,讓我的中國胃情何以堪!
因為時差的關系,到了阿姆斯特丹是當地時間早晨八點。歐洲的冬季長夜漫漫,此時天空剛蒙蒙亮。一出機場,清冷的空氣撲面而來,盡管身上穿著冬裝,但一下子從獅城30℃的溫度直接跨進0℃,還是忍不住打一個冷戰。出海關取了行李,打個車直奔在AIRBNB(愛彼迎)訂的民宿。

歐洲的酒店大多年代久遠,設施陳舊,價格昂貴,特別是像阿姆斯特丹、倫敦這樣的大都市,位置優越、設施好、包早餐的大酒店要幾百歐一晚。相對家庭游來說,五花八門的民宿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一百多歐就可以訂一間性價比不錯的民宿。
從機場開往市區的路上,兩邊是大片的田野,不時可見白色的風車。車行中途,一輪紅日從云層里跳了出來,將整個大地染成了金黃色。車輛稀少,一路順暢,二十多分鐘便來到目的地。這次非常湊巧,到了民宿才發現屋主原來是一個來自新加坡的女孩子,聊起來更加親切。
阿姆斯特丹的樓房從外面看起來非??蓯郏蟠蟮拇皯?,狹窄的小門。進去后一條窄長的樓梯通往二樓的大門,寬度僅能容一個人,提著行李上下很不方便。我們訂的房間是一個上下兩層的公寓,屋主是做設計的,整個屋子的風格充滿了濃郁的北歐風,以大面積的原木和白色為主。 一樓的房間主要用于短期出租,臥室面積非常大,放兩張雙人床還綽綽有余,有獨立的客衛,餐廳、廚房和客廳在二樓。
放下行李,顧不得休息,便直奔博物館廣場。博物館廣場是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個廣場,周邊有4個博物館環繞:國家博物館、梵高博物館、市立博物館和鉆石博物館,其中國家博物館和梵高博物館是游客必打卡的景點。
查攻略說因為梵高博物館是熱門景點,通常要排一到三個小時左右的隊,于是決定先去買票然后再吃早餐。大概現在不是旺季,沒有旅游團,只有十來個人排隊,很快買完票,然后去廣場附近的一家咖啡館用餐。

雖然同樣是三明治、蛋餅和披薩,但坐在溫暖的室內,熱氣騰騰的飯菜立刻溫暖了冰冷的胃,再加上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頓時驅散了冬日的寒意,趕走了旅途的疲憊。
吃完飯休息了一會,包裹著厚厚的衣服走出咖啡館的大門,旁邊是一家花店,一捧捧姹紫嫣紅的鮮花提醒我這里是郁金香的故鄉,雖然現在已是初冬,但五顏六色盛開的花朵給灰色的冬日染上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走過人行道時,一輛造型復古的電車從身邊駛過。阿姆斯特丹的主街上到處可以看見一條條軌道。清晨的陽光灑下來,在風中伸展的灰色樹干,寥寥的行人,有軌電車,穿越而過的自行車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張歲月靜好的懷舊明信片。

梵高博物館是收藏梵高作品最多的博物館。我雖然沒有學過繪畫,但真正的靈魂之作是沖破種種不同的界限和領域,沖破不同民族、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直觸心靈深處的,在梵高的一幅幅畫作里我充分感受到這種力量。
梵高博物館共三層,一樓主要以梵高的自畫像為主。綠眼睛、紅胡子、一頂草帽和大煙斗,鮮明的顏色對比勾勒出畫家的個人形象。不同于其他博物館只是禁止打閃光燈,梵高博物館是全面禁止拍照的,即使遠遠拍了一張全景,工作人員還是上前提醒了一下。
我們以前的美術課都被劣質的印刷品糟蹋了對美的正確認知。只有當站在原作面前,才真正感受和領略到這些作品的偉大。
梵高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充滿了痛苦,懷才不遇,生活貧窮,生前只賣出了一幅畫作,若不是他弟弟長期默默地供養,梵高肯定不會創作出這么多傳世佳作。
博物館里也展出了一些其他畫家的作品,美則美矣,但同梵高的作品相比卻顯得安靜而蒼白,缺少了視覺的沖擊力。梵高的畫作色彩之濃烈、之兇猛、之凝重、之單純,令人心悸,令人不安,令人顫栗,令人欲泣。

那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沖動,一種用生命在創作而爆發出的天才的瘋狂。《吃土豆的人》整幅畫充滿著濃重的陰郁,灰暗的色調沉悶而壓抑,人物形象粗陋真實,一種貧苦、哀傷、無奈、寒苦直擊心靈深處。
站在《麥田群鴉》前,一顆心忍不住揪了起來。畫面上是深藍色和黑色渲染的天空,暴風雨呼之欲來,閃電似乎要將天空撕裂,成群結隊的烏鴉飛起,映著金黃色的麥田中一條綠色的小路,一種悲哀絕望的畫面撲面而來。
整幅畫沉重得令人喘不過氣來,有人說這是梵高生前最后一幅遺作,此時的畫家精神已經分裂,有著嚴重的幻聽幻覺,是以整個畫面透射出不詳的預兆。
梵高的很多作品都流露出一種深深的寂寞和悲傷,似乎整個空氣都凝固在哀傷陰郁的氣氛中,當站在他的杏林、桃花、仿浮世繪、向日葵等為數不多的色彩明亮、畫面溫暖的畫作前,內心不由涌起深深的感動。
不知不覺,在梵高博物館里面竟然待了近五個小時。步出大門,午后的陽光灑下來,廣場滑冰場上充滿著歡聲笑語,騎著自行車飛馳而過的年輕面孔,草地上休閑踱步肥胖如帝企鵝般的鴿群,熱氣騰騰的熱狗,空氣里飄來的濃濃的咖啡香味……,把我從梵高的世界里拉回到現實,讓人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更應珍惜平凡世界的美好。
從博物館出來在廣場的一間餐廳點了薯條、漢堡、炸土豆和濃濃的南瓜湯。用完午餐,小朋友要去坐觀光游船,于是便來到國立博物館后面的一個站臺,買票搭乘兩小時的觀光游船。
阿姆斯特丹是座水城,領略水城的風味一定要乘坐阿姆斯特丹的觀光游船。游船巡航運河有不同的時段,可以根據自已的時間選擇。如果從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前出發的話,每種航線的游覽船每隔15—30分鐘便有一班。阿姆斯特丹有很多著名的博物館,如果買幾日游的博物館套票的話,乘坐游船參觀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游船航線巡回于市內各主要博物館,可以隨時上下船。
阿姆斯特丹河網交錯,河道縱橫。有大小165條人工開鑿或修整的河道。這里的運河帶建成于17世紀,計75千米長,并且是2500艘住房用船的停泊之地。阿姆斯特丹著名的運河有皇帝運河、王子運河和紳士運河等。
歷史上,阿姆斯特丹的富人最先在市中心的運河邊建造了寬敞和豪華的住宅。于是中產階級就只好在運河對岸建造寬度略小的房子,房子蓋好后他們又順著住宅開通了紳士運河。錢更少的人就只好和中產階級隔運河而居,在紳士運河的對岸搭建更窄的房子。結果更窮的人就只得在第三條運河——皇帝運河的另一邊建造他們的房子。因此以阿姆斯特丹三條主要運河為界,房子的寬度由于貧富差距呈現出相應的變化。
坐在紅色的游船里,暢行在運河上,古老而寧靜的街道映入眼簾。運河兩邊的房屋建于17世紀中期,多為三層或四層的尖頂小樓房,外型精致優雅,多為紅磚建筑,窗臺上擺放著鮮花。
沿著運河游覽一圈,可以對這個城市的各種歷史建筑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阿姆斯特丹的房子正面和窗戶都是細長的,房子修建得這么狹窄并非居民們的初衷。因為當時政府征收房屋稅的多少直接取決于房子的寬度,所以精明的荷蘭人為了省稅,門面都建造的很窄,盡量減少正面的面積,但是屋子里面的進深卻非常充裕,不會覺得空間狹小。同樣,由于門面小,所以荷蘭人花了很多心思在外面的屋頂和墻面上,每家都裝飾得很有味道。
游輪上的駕駛員兼導游講解員讓我們仔細觀察樓房頂部的鉤子,果然每棟樓房的頂部都有數個伸出來的鐵鉤子,這些鉤子是用來固定吊運物品所用的繩索。由于門做的又窄又小,大型家具物品需要從窗戶吊進運出,因此房上都設有突出的吊鉤。正因如此,很多房子的窗戶非常大,幾乎占了整面墻,除此之外,運河兩邊的房屋都有點傾斜,高度只有三四層,傾斜度卻將近20度。導游說這些房子面朝運河向前傾斜,體現了先輩在建造房子時的良苦用心,一來可保護房子的地基免受雨淋之苦,二來為吊運家具提供了廣闊空間,避免撞壞墻面和砸碎玻璃,操作起來更加便利。
乘坐在玻璃船中,不時同一艘艘小巧玲瓏的船屋擦肩而過,這些船屋就是阿姆斯特丹的水上人家。阿姆斯特丹運河道上停泊著兩千多家“船屋”,這些船屋的主人大多為藝術家、作家以及一些浪漫的年輕人。 從窗戶里可以看到桔黃色的燈光映照著大排的書架,油綠的巨植、舒適的桌椅,簡潔清新的家具,大幅的油畫,每個房間都布置得非常溫馨。
不知不覺天色漸暗,還不到五點,兩岸的燈光都亮了起來??v橫交錯的運河上橫跨著各式各樣的橋梁,在星星點點、五顏六色彩燈的映襯下,一座座造型各異的橋梁分布在水面上,兩岸的酒吧、餐館、禮品店鱗次櫛比,一派浪漫的北方威尼斯風光。
小朋友被一家商店門口擺放的巨大木屐和白色風車吸引住了。由于大部分地區處在海平面下,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建筑由幾百萬根涂著黑油的木樁支撐著,攔海大壩和抽水設備保證著城市的安全。這座填海而成的“水下城市”曾用風車抽干堤壩內的積水。風車為荷蘭創造了陸地,所以荷蘭也被稱為“風車之國”。
游覽了一圈運河,從游船出來,已經是晚上了,饑腸轆轆、又冷又累的我們直奔廣場附近一家連鎖超市。
一日一夜的功夫, 我們陷入了被三明治、漢堡、披薩、火腿、煎蛋、土豆和甜得膩死人的各種蛋糕的重重包圍中。我還沒有抓狂,先生已招架不住了,唯一吃得不亦樂乎的就是家里的小朋友了。難怪有人說對國人來說,歐洲旅游的最佳標配就是泡面、咸菜、老干媽。雖然攻略上推薦中國城有地道的中國餐廳,但先生此刻就想吃一碗家常面,我不由地取笑他當年喝洋墨水的日子是怎么熬過來的。

進了超市,里面所有售賣的東西旁邊寫的都是荷蘭文,看著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奶酪,小朋友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先生挑了一袋看上去成色很地道的奶酪,放進購物筐里又覺得不放心,問一下店員,結果告知這是一袋用羊奶制做的辣奶酪,于是趕緊讓人家推薦了一款本地最愛歡迎,搭配早餐全麥面包的奶酪。超市里的水果和蔬菜新鮮欲滴,各種百分百的純鮮榨果汁兩歐元左右一瓶,面包基本以全麥健康的為主,大瓶牛奶的價格便宜得難以置信。
先生剛裝上兩大瓶依云礦泉水,被我拿下,自以為是的換上兩大瓶打折促銷的礦泉水。因為所有的貨物標的都是荷蘭文,沒有英文標明,再加上水的顏色是透明的,結果回去打開一嘗我買的居然是大瓶的汽水。
拎著一大袋東西叫了輛優步回去,這次充分體會到了定民宿的好處,到了住處,在廚房里一頓忙活,十五分鐘過后,三大碗拉面出鍋了。寒冷的冬夜,一碗散發著熱氣的西紅柿雞蛋拉面溫暖了身心,舒解了一天的疲勞,讓人心滿意足地陷入夢鄉,因為時差的關系,凌晨一點全家精神抖擻地全部醒來。
這次歐洲之行,因為先生中途要趕去牛津參加一個會議,所以在阿姆斯特丹停留了一天半之后就先轉道去英國,再次回到荷蘭已經是一個星期以后了。當天歐洲普降大雪,幾天前綠草如茵的英格蘭原野染成了白色。從機場搭乘飛往荷蘭的飛機時,被告知荷蘭機場正在下雪,飛機晚點,就這樣到達阿姆斯特丹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七點多了。
機場外面雨雪交加,更麻煩的是連日奔波,英國的天氣忽冷忽熱、忽睛忽雨,先生得了重感冒。出關取完行李已經八點了,吃過晚餐,買票去烏得勒支。荷蘭的火車站設計得非常便利,中央火車站就設在機場大廳里,周圍有各種餐廳、超市、商店,可在售票處或自動售賣機上買通往各地的車票。

因為所有的廣播和標識全部是荷蘭文,問了前臺告知去烏得勒支要在三號站臺搭車,十分鐘一趟。九點上了火車,過了幾站感覺越來越不對,查攻略說搭乘火車25分鐘就到了,怎么半小時過去了,卻看不到電子屏幕出現站名呢。
這時又到了一站,正好檢票小哥過來查票,一問才知道我們搭乘的車次不是直發,中間要轉兩趟火車才能到達,這站就要下去轉車。這時火車已經徐徐啟動了,小哥按下停車鈕讓我們下去,我們剛走出車門,小哥不放心又跟了下來,讓我們拍下他手里的電子屏幕信息,上面詳細標示著在哪里轉車,乘坐幾站地之類,再三叮囑我們不要坐錯了,然后才回到車廂。
火車剛一開動,先生突然發現剛才只顧拎兩個大行李箱,隨身的筆記本電腦包還在火車上,于是趕緊狂奔追車。這時小哥在車廂里也發現了他的包,于是再次按下緊急停車鈕給我們送出來,里面的乘客沒有一個表現出任何不耐煩。異國他鄉的雪夜,這位小哥的微笑是如此溫暖。
當我們轉乘第二輛火車時,另外一個年輕人看我們等車,主動過來用生硬的中國話問“你們去哪里,我可以講一點點中國話,可以幫助你們嗎”,路人的主動問候讓人感覺到荷蘭人的友善,令我對這個國家的人民生起深深的好感。
火車行駛到一半時,猛烈的暴風雪突然而至,狂風卷著無數雪粒狠狠打在車廂外,發出爆豆子一樣的脆響。從未見過下雪的小朋友趴在窗口上,好奇地望著風雪彌漫的無邊原野。
當到達目地的,在火車站旁的一家酒店入住時已是深夜11點了。這一天,飛機延誤、暴風雪、生病、搭錯車、丟行李,全部讓我們遇到了,我們卻是心態平和,淡然處之,旅行就是這樣,遠方的風景雖然美麗,但沿途也充滿了各種未知和不確定,一切的一切皆是一趟旅程,一段難忘的經歷和記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