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第一,在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合格師資的培養和建設問題一直處于重要位置,合格的師資除了應具有專業及教師教育素養之外,還應具有一系列的核心素養,本文擬提出職教師資核心素養構成,解決職教師資素養缺乏標準,培養導向不夠明確的問題;第二,對于優質職教師資的培養,除了構建素養標準之外,還應解決培養方案古板僵化,培養方式單一的問題;第三,在培養的進程中,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還應解決課程設置不靈活,培養手段不豐富的問題;第四,課程及教學要有抓手和紐帶,無疑教材的編寫和建設是需要引起積極關注的,需要解決教材開發不匹配,教學內容不系統的問題。
通過系統論的方法,構建職教師資素養標準,為我國職教教師的相關標準制定提供決策依據。圍繞職業教育信念與師德修養、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文化素養和關鍵能力三個維度來構建職教師資素養標準,緊密聯系我國的國情特點和職教師資培養實際情況提出開發理念、方法、步驟,既為我國職教教師標準政策制定部門提供參考,又為職教師資培養單位提供理論與實踐的參考。
按照系統設計的方法,制定職教師資素養培養方案,為培養優質職教師資提供現實借鑒。以職教教師教育聯盟為基礎,通過建立“?!蟆!眳f同育人體制機制,構建“一二三課堂立體設計、學做創實踐深度融合”的職教師資素養培養新模式。
按照產學融合、系統優化的方法,開發職教師資素養培養課程體系,為素養課程開發提供有效范例。創新職教師資素養培養課程體系,通過“課程模塊+活動平臺”的實施方式,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職教師資培養院校的素養課程開發提供有效范例。
按照多元評價、系統聯動方法,創建“學校、企業、社會專業機構”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化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質量監控評價與反饋體系及指導方案,為職教師資素養培養提供質量保障。
通過嚴謹、細致的研究,形成基本素養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實施要求”三個部分。其中,基本理念體現在:德育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四個方面。基本內容包括“職教信念與師德修養、身體素質和心理素養、文化素養與關鍵能力”3個維度,“職業理解與認同、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教育教學態度與行為、師德修養與行為;身體健康與體能、心理健康與人格;文化素養、關鍵能力”八個領域。
素養培養方案包括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學制和學分、主干學科、第一課堂核心課程、素養培養課程和活動設置、課程體系拓撲圖、課程體系及要求、課程設置與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實施與管理、教學評價、教學資源配置與要求、其他、教學進程安排表等部分組成。其中的主要內容是以“活動平臺+課程模塊”的形式進行課程設置。
(1)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素養領域覆蓋范圍、素養人才培養規格、素養教育內容、素養教育知識體系、素養體系實踐環節、素養知識體系與課程體系、素養知識領域、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整體比例。
(2)素養培養教師隊伍評價指標。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學歷學位、職稱、師資進修、職業資格、普通話水平、外語水平、計算機水平、教學立項情況、科研立項情況、論文發表情況、教材專著情況、課程工作成績。
(3)學生入學基本情況。包括基本素養中的職業理念和自身修養、身心素養狀況、關鍵能力與文化素養;學習技能中的圖書館查閱資料、圖書館閱讀時間、圖書館閱讀效果、網絡課程熟悉程度、網絡課程運用情況、網絡課程學習效果;學習策略中的時間安排、學習效率、學習效果、學習方法、學習方式;對于知名度、教學條件、專業認可度的認同感。
(4)素養培養條件。包括教室條件建設、公共基礎課實習場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圖書館建設、校園宿舍和餐飲保障、校園學習氛圍、校園教書育人氛圍、校園科研實力。
(5)第一課堂教學活動。包括教學目標的適應性;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邏輯性、學術性、思想性、實踐性;教學實施的啟發性、生動性、技術性;教學效益的充實性、有效性;教學態度中的責任心和嚴謹性;教學風格的創新與個性。
(6)第二、三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包括思想政治類活動;道德修養類活動;科學技術類活動;創新創業類活動;文體藝術類活動;身心發展類活動;技能培訓類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工作;志愿服務;企業見習;教育實習。
(7)畢業生綜合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中的理論水平、敬業精神、法紀觀念;科學文化素質中的基礎理論、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水平、人文知識與素養、通用學科知識、科學精神與學習潛力;崗位專業素質中的管理知識與能力、專業理論、職業資格、專業實踐能力與發展潛力、科學研究能力與創新能力;身體心理素質中的體育運動心理與心理學知識、健康意識、身體體格、心理承受與適應能力。
(1)大綱。按照項目建設的總體要求,從教學需求和教學實踐出發編寫了“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職教師資基本素養課外修煉”、“數據應用與思維方法”、“表達與寫作”、“中華傳統文化”、“體育特長培養”、“職業教育道德與法律”、“市場、職場、就業與創業”、“大學生藝術特長培養”、“心理素質拓展與訓練”等十門課程的教學大綱。
(2)教材。按照教材編寫要體現《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精神(三大理念、領域+模塊、問題導向……)、與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建設課程配套(教材 + 數字化課程資源)、滿足高校教學方式的變革、“教材”向“學材”的轉變以及與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大綱密切關聯的總體要求,組織編寫了《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市場 職場 就業與創業》、《心理素質拓展與訓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教師資資本素養課外修煉》等五本教材。
(3)數字化資源?;凇皬V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應用、智能推送”的設計理念,建設了包含基本資源、拓展資源的核心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庫,支持學生的泛在學習、自主學習?;举Y源: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日歷、考評方式與標準、學習指南、教案(演示文稿)、習題作業、試卷、例題、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媒體素材、學習手冊、電子教材、實驗實習實訓、模擬實訓、實驗動畫、常見問題、專家講座、學生作品、文獻資料、名詞術語、人物介紹和教學錄像等;拓展資源: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料庫、在線自測考試系統、職業性向測評教學軟件等。
積極開設卓越職教師資實驗班和素養實驗班。2014年我校在電氣工程學院2013級學生中開設了卓越職教師資實驗班,試行“職教師資素養培養標準”。作為探路先鋒,經過一年的試用效果良好。在師能大賽和國家獎學金評選中,電氣工程學院獲獎學生幾乎都來自實驗班。實驗班的學生更是在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國家和省、市大賽中屢獲殊榮。
學校積極開展試點,大力推廣實驗班經驗,將其作為推動轉型改革的關鍵點和突破點。電氣工程學院的卓越職教師資實驗班2013級的23人,發展到2014級31人和2015級40人。同時,機械工程學院、服裝工程學院、藝術學院也陸續開設了實驗班。學校將及時總結經驗,發掘先進典型和成功做法,增強改革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形成專業有亮點、分院有品牌,百花齊放,競相發展的格局。
《職業生涯規劃》《職場市場就業與創業》兩門素養培養核心課程2013年成功申報為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經過三年的課程建設,現在業已如期上線在愛課程網。其他素養核心課程也將向省級視頻公開課程方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