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海/河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美國記者西奧多·Н·懷特在親臨革命圣地延安之后在他的傳記中寫到:“雖然共產黨的敵人咒罵著他們,把所能想到的一切污言穢語潑灑在他們身上,但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他們用雙手創造出一個奇跡。共產黨從光禿貧瘠的山區出發,在一個從滿洲到長江流域的巨大弧形范圍內,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在現代戰爭或現代政治中,很少有其他政治事業可以與中國共產黨所創造的奇跡相比?!边@是對中國共產黨極高的認可和評價。再過三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總書記講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在這近百年的民族奮進的征途中,黨歷經革命、建設、改革三個歷史時期,帶領著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又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和偉大的自我革新,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幼稚走向成熟,國家、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走向強起來,每一次的勝利和走向新的發展,離不開黨的高瞻遠矚和英明決策,在這96年的奮斗歷程中,黨召開的會議大大小小上百次之多,但能夠談得上深遠影響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走向的重要會議卻屈指可數,縱觀黨、國家、民族的發展,有四次會議成為一個個時代的開端,執時代之牛耳,引領國家開辟未來、走向新的勝利和新的發展,他們成為中國共產黨思想歷史上的里程碑。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望志路106號,現改為新業路76號)召開的中共一大,在黨的歷史上甚至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一大,而有了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全國53名黨員的13名代表莊嚴宣誓,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宣告了一個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誕生,這是黨的歷史上關于黨的建設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范,自此,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了一種新的指導思想,有了一種新的奮斗方向和發展選擇,并在這種新的指導思想的指引下在廣闊的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輪的偉大的民族獨立和民族復興的求索與努力,用批判的武器進行武器的批判,改造舊社會,創造新世界。翻看中華民族近代的奮斗歷史,如果歸宿為一句話那就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救中國。在此之前,曾有多個政黨力量、階級力量踏上中國政治舞臺的中心,引領中國人民尋求民族獨立和民族復興,但沒有一個能擔負起挽救民族、復興國家的歷史使命。只有中國共產黨——因為中國共產黨一出生,就有著先進的思想武器,有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黨的無限忠誠,有著農民奮不顧身的勇敢精神和持久永恒的堅韌耐力,并且為此而不惜犧牲一切的革命豪情與精神壯舉。這成為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而那些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一句話,他們不知道革命的力量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近三十年的革命斗爭中,黨有過北伐的勝利,有過大革命的失敗,有過反圍剿的失敗,也有過14年抗戰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近七十年中,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歷史再一次以雄辯事實證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應該領導一切的。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像一道新的曙光,開啟了改變中華民族面貌的偉大序幕。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1945年4月23日在革命的圣地延安楊家嶺隆重召開的,這是一次規模空前、意義重大的勝會。
無論是會場還是標語都有了新的氣象并預示著要開啟新的作為,24面黨旗象征著24年的奮斗,主席臺上掛上了毛澤東和朱德的像章,而將馬恩列斯的像移到了兩邊,并打出了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標語,從北伐到大革命,從井岡山到長征,從遵義到延安……。我們黨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鮮明的領導旗幟,有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思想結晶——毛澤東思想,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自己的思想歷史上寫下我們自己的理論結晶。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并由此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毛澤東時代。毛澤東真真切切地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掀起了人類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在這面旗幟下,未來中國的三十年受到了深刻而久遠地影響和規定。在這三十年,我們歷經戰爭、建設與發展。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大三線、小三線,建國、建制、建交、建設。在這三十年,我們趕走了國民黨,實現了國共內戰的偉大勝利。在這三十年,我們積蓄了締造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力量與成熟智慧,并由此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激情燃燒歲月。
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雖然不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但是卻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歷史性會議,它在中國共產黨思想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開啟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明年我們黨即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近四十年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進步,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改革開放能夠改變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夠發展中國、復興中國。改革開放已成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和關鍵一招。在這次會議上,中國結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封閉僵化的老路,開啟了改革創新的新時期,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口號,謀篇布局、銳意進取,圍繞時代的矛盾描繪了藍圖,制定了規劃,撥正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制定發展戰略、明確發展任務、尋求發展動力、依靠力量、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形成了一系列精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思想理論觀點,構成了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成為我黨思想歷史上第二次質的飛躍的理論化結晶。在此之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第四代黨中央,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奮勇前進,不斷地豐富、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了40年,輝煌了40年,悄悄地改變了這個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彰顯出鮮活的生機和強大的活力。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成就,特別是過去五年的奮斗,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以大智慧、大視野、大格局,高瞻遠矚、雷厲風行、統籌帷幄,全面發力、縱深推進,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干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做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干成了過去一直想干而沒有干成的事情,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巨大成就,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軍隊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謀篇布局、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寫下了新的篇章。這是對黨、國家、民族歷史方位的深刻轉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歷史性成就和深刻性變革的時代回應。在這新時代的歷史關口,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交匯的新起點上,審時度勢、揚帆起航,對我們發展的階段,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發展的目標、發展的戰略、發展的路徑等事關國家、民族未來的發展與走向又做了全新的判斷、論述和描繪。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的理論成果和一系列全新的論斷必將引領中國在治國理政道路上展開深刻而強有力的變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是一個懷揣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致力于人類解放、自由、平等而全面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她有著自己的信仰、追求、責任和擔當。不論處在什么時代,面對什么主題,迎來什么挑戰,中國共產黨總能因勢而新、因時而動,一如既往、一以貫之,迎浪潮而快上,乘順風而勇進,因為她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不管走了多遠,都沒有忘記為什么而出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中華民族向來是一個重精神的民族,中國共產黨也是一個重精神的政黨。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奧運精神、航空航天精神等等,在黨奮進的歷史中,中國共產黨始終都沒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中國共產黨在進行偉大的社會變革的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著自我革新,永葆蓬勃朝氣,永遠做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中國共產黨以全黨的強大正能量在全社會凝聚起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磅礴力量。
歷史由人民主宰,也由人民書寫。中國共產黨來源于人民、成就于人民,以人民的立場為中心,這是中國共產黨永恒不變的價值追求和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有生的存在力量、存在意義與存在價值,得益于深入到每個鄉村的基層中去,用自己的意志和自己的口號喚起了無法想象的巨大力量,并使這種力量成為變革社會時代的有力武器,這些力量來自于人民——來源于群眾的智慧,來源于中國人民奮不顧身的勇敢精神和持久永恒的堅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