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敏 劉力豪 張子健/南昌大學體育與教育學院
“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1]青少年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科學合理的教育培養方式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我國也一直在推進教育改革,體育作為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發展對我國教育水平有著決定性作用。“體育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體育思想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沒有先進的體育思想,就沒有體育之與人類社會的作用發揮。”[2]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的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的發展需要有明確的引導目標與適合國情的發展計劃,習近平作為我國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其體育思想對于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縱觀當前文獻,已經有相關學者對習近平體育思想進行了有益研究和解讀,比如李庚全(2017)[3]運用文獻資料法和理論分析法,對2008年5月以來習近平關于體育的論述及其相關文獻共計109篇進行分析和歸納,發現習近平的體育思想突出一個“強”字,即建設體育強國;該研究并提出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的內涵包括:以自強不息為內核、以全民健身為抓手、以大型賽事為依托、以三大球為重點,全面推動中國體育走向強大等。此外還有諸如何池康(2017)[4]對習近平總書記“體育強國夢”思想進行了探討,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體育強國夢”思想是建設中國特色體育的理論基礎,并從人民性、國家性、民族性與社會性四個維度解讀了中國特色體育,最后提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推進中國特色體育發展新實踐。以上成果對傳承和發揚習總書記的體育思想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本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鑒與參考。借鑒相關研究,本文在前期對體育思想研究經驗的基礎上,試探著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學校體育思想進行研究,以期為我國學校體育發展提供相關理論參考。
本文以習近平總書記學校體育思想內涵及其對我國現實發展的啟示為研究對象。基于此研究對象,在前期對體育思想(數據庫)研究的經驗基礎上,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活動等體現學校體育相關觀點的信息數據為資料檢索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卓越網、當當網等購買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等相關圖書,通過南昌大學圖書館、超星電子圖書館等查閱了學校體育相關圖書;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等檢索下載了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講話和活動等期刊論文、報紙文章等文獻;通過互聯網檢索了相關文獻資料。
(2)邏輯分析法。針對檢索整理的習近平總書記體育思想數據,綜合學校體育目的、內容和方法等視角邏輯,試探性地對相關體育思想進行分析探討;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體育現實狀況,讓其照應現實,提出相關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十分重視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5],進一步明確了體育在我國各項事業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學校體育作為我國體育發展的重要基石,也一直是習總書記關注的重點體育事業之一,縱觀現有文獻資料,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闡述習近平總書記的學校體育思想內涵。
2014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南京青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指出:“一個健全的人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內涵,還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強健的身體,要通過發展體育運動以不斷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與健康。”[6]由此看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綜合素質的重視,對身心健康的重視。作為未來人才的重要培養平臺,學校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要利用體育課增強學生體魄、塑造健全人格。學校體育對于青少年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通過體育課程,學生們可以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以此為手段方法進行身體鍛煉,同時,集體或個人體育項目,對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團結互助精神與奮勇拼搏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學校體育思想,2014年時任教育部部長的袁貴仁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講到,“近年來,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學校體育的決策部署,推動學校體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標出現好轉。但總體看,學校體育仍然是整個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學生體質健康形勢依然嚴峻。”[7]由此可見,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體育的重要論述、重要思想,社會各界均采取切實措施有效提升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是我們亟需加強研究的課題。
關于如何做到全方位促進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習總書記有其獨到的見解:“身體是人生一切奮斗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家庭、學校、社會都要為少年兒童強健體魄創造條件,讓他們像小樹一樣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建設祖國棟梁之才。”[8]少年兒童整體體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依靠家校社三方的共同努力,任何一方都是影響少年兒童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任何一方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我國一直以來有重文化輕體育的教學現象,這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雖然近幾年足改、中考體育等政策的推行,學校體育越發受到各個中小學甚至是高校的重視,開始逐漸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保證學生的日常鍛煉,但是我們距離學校體育發展的最終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社會方面,當前與學生相關的體育活動依然缺乏,體育設施仍然不夠完善,嚴重阻礙了學生離開校園后繼續參加體育鍛煉的步伐,因此,在習近平體育思想中,學校體育的發展需要與家庭體育教育和社會相關體育建設有機結合,才能進一步惠利廣大少年兒童。
我國正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不斷邁進,競技體育的強盛可以顯示我國的綜合國力,振奮民族精神,進一步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習總書記高度重視學校體育中的競技體育發展情況,他指出“要從娃娃抓起,扎扎實實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持之以恒開展群眾體育,不斷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8]學校競技體育是學校體育中不可缺少的的組成部分,將學校競技體育發展好,以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方式去培養新一代運動員,就有機會為國家持續不斷地輸送一批批優秀的高水平競技運動員。我國競技體育在舉國體制的作用下,已經取得了累累碩果,但是,舉國體制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因此,抓好學校體育中競技體育的發展,提高競技體育人才質量,有利于為我國日后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道路。
我國足球的未來發展關鍵在學校體育,習總書記也十分關心青少年兒童的足球運動的開展,多次現身青少年兒童比賽的現場。例如,2017年7月5日,習近平主席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奧林匹亞體育場共同觀看中德青少年足球隊友誼賽,并與球員合影留念[9]。足球改革對我國學校體育中足球運動的發展提出了要求與方向,在習近平體育思想中,學校體育的開展要以足球為切入點,加強我國足球后備力量的培養與建設,同時促進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改革學校體育發展模式,促進少年兒童的整體素質的發展。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學生的體質問題也愈發被重視。毛澤東也曾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體育教學中首先要注重對學生身體的鍛煉,通過身體的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保持身體健康,培養健全的身心[10]。學校體育應當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樹立正確的體育觀,使之做到終身體育,通過體育鍛煉不斷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11]。健康中國戰略是面向社會的各個群體,對于學生群體來說,健康更應該擺在首位。學校體育培養出的人最終要進入社會,如果在學生時代沒有培養正確的體育觀,身心沒有做到健康發展,在步入工作以后,身心健康情況或許不會樂觀。因此,學校體育應該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引導下,提高學校體育教育質量,增強國民整體身心素質。
當前學校體育環境的優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硬件優化,二是體育風氣的優化。各學校也都在不斷完善和更新基礎體育設施,例如體育場館的優化改造、體育器材的豐富更新等。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更新,一是給學生們提供了鍛煉身體的場地和器材;二是降低由于場地和器材老化造成危險事故的概率;三是學校競技運動員能夠進行高效訓練,提高運動成績。
體育風氣的優化可以以足球精神為核心,發揚體育精神。當前的學校體育缺乏相應的競爭意識,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是大多數的學校輕視競技體育成績,二是由于學校競技體育比賽的缺失。面對以上問題,首先要從學校層面解決問題,例如在評比考核中加大體育成績所占的比重,在設立足球試點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評選優秀學校等;其次要增加競技體育比賽的種類,比如多舉辦校內體育競技比賽、校際體育比賽,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進足夠的資金舉辦體育競賽等。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11]發展學校體育,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不能丟,體育文化作為體育的靈魂與精髓,在陶冶學生情操,潛移默化地培養體育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文化的表達與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應該是多方位的,例如體育課體育文化或精神講解教授、校園體育文化的物化[12]等,學校體育文化不僅對學校體育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對于學校整體的文化氛圍與教學亦具有重要影響。
學校體育文化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決定著學校體育發展的高度,我國已經將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多方位進行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文化的內在要求。
青少年兒童體育水平的提高不能只依靠學校體育,要想更快更好地發展學校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健康心理,家、校、社就必須共同發揮作用,建立“學校體育教育、家庭體育觀念引導與社會體育鍛煉聯動”的家校社聯合培養模式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學校體育所面臨的問題依然很多,一方面,學生在校體育鍛煉的時間、場地、器材有所限制,不能充分地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這就需要拓展學生體育鍛煉的空間。因此,社會體育作為補充學校體育短板的重要方式,完善社會體育建設對發展學校體育具有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目標中,多次提到要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13]。但是家庭教育對學生正確體育觀念的影響很大,多數家長依然存在重文化輕體育的觀念,面對文化知識的學習與體育鍛煉,家長們更多的還是會選擇文化知識的學習。因此,只依靠學校去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觀具有一定的難度,只有做到家校共同教育才更有利于培植學生正確的體育觀。
本文在前期對體育思想研究的經驗基礎上,試探著從促進身心健康的學校體育任務價值、學校與家庭和社會有機結合的學校體育發展平臺、注重競技水平提升的學校體育特色追求,以及以學校足球為切入點的學校體育文化引領等四個方面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學校體育思想進行了初步研究。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黨史思想,“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前后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歷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14]同樣,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體育思想,我們亦應該加強研究與學習,以更好地發揮優秀思想引領現實發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