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熊艷麗/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學生普遍特征是思想意識接近成人但又不成熟,基礎文化底子較為薄弱,對學習不感興趣或者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對自身的人生定位和目標不清晰,逃避學習、愛玩游戲、害怕困難、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是這個群體的普遍特征,這些特征也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帶來了管理上和教學質量提升的難度。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在這個群體上效率較低,教師在上面講而學生在下面玩或者睡覺只能是浪費教學資源和時間,這種局面如果不打破那么將會導致教師和學生都不滿意,教師的積極性降低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淡漠,只有結合這些學生群體的特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通過有效的手段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培養其主觀能動性、集體或社會責任感和榮譽感才能使得這些學生不認為學習是枯燥的、困難的。
教育是一門學科,游戲同樣是一門學科,教育游戲則是一個新生事物,早在2002年,華盛頓特區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發 起了“嚴 肅 游 戲 計 劃 ”(Serious Games Initiative),目的是鼓勵解決政策和管理問題的游戲的設計和開發。比如《模擬城市》 、《虛擬領導》、《直言者》、《DooМ》等諸多經典教育游戲作品在不同領域都起到了教育和訓練的意義,這其實也引發了對傳統教育方式的變革,教育游戲也正是嚴肅游戲的一個分支,總體而言教育游戲是一套把生活、學習體驗與樂趣相結合并轉化為達到學習目的的手段和方法論,從形式上可以通過設計各種場景游戲、互動分組教學以及計算機軟件、網絡或多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使得學生群體更樂于其中,在設計的游戲情景中要融入超越、平等的精神元素同時要充分體現自由與限制,并保持適當的張力以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他們和教師是平等的而不是處于對立面,消除其對教師的抵觸情緒而吸收更多的正能量,從精神層面上更具有主觀能動性,思想意識上更愿意多付出,打破其原有的消極、被動的學習以及遇到困難退縮的心態,在一些發達國家就特別注重鼓勵和引導學生發揮潛能,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鍛煉其想象力,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通過氛圍輕松而靈活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的同時也鍛煉其具備向困難挑戰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國內的教育上游戲教育主要針對12歲以下的兒童設置了一些游戲,從而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些新的嘗試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處于起步階段,而對于初高中以及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教育游戲還未起步,實際上教育游戲可研究開發的空間很大,它不僅僅可應用于專業課程,高職學生對生命、生活、學習、集體、社會的認知能力、社會實踐、社交能力以及情感方面都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通過游戲式的教學方式更容易使師生雙方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過程中,教授雙方進行積極的平等對話,各自敞開心扉、相互傾聽、相互理解、相互吸引,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將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對生命、生活的理解,對發揚團隊合作精神、社交禮儀和對職場的交際溝通方面都將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引入游戲思維、游戲設計,比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定一個組長進行組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互動、積分獎勵和落后懲罰的方法可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主動性,小組之間競爭激烈,小組成員積極思考、互相討論和商定策略,都希望各自的小組獲得獎勵而不是得到懲罰,這種方式使得學生們在游戲和娛樂中互相學習且都得到了正確的答案,學習氛圍輕松而又因小組間的競爭略顯緊張,學生學習到知識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團隊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再比如可嘗試讓學生到講臺上講由課堂知識引申的知識,不管學生講的對與錯、好與壞都對學生進行鼓勵,一方面鍛煉了學生上臺的膽量和語言組織能力,另一方面也同時鍛煉了學生為上臺而提前預習和準備的主動學習能力,這些互動式教學方式的實踐使學生發生了轉變,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集體榮譽感都有所改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平等對話使得學生不再過于膽怯和抵觸,愿意和筆者進行深入的交流。
教育游戲思維及設計在國外的教育及培訓市場發展較為迅猛,在國內對企業培訓的市場上運用的比較廣泛,而國內傳統學校的教育方式上還未得到廣泛應用,筆者進行的教學嘗試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個人精力、能力有限,還未能研究和開發出更多的方式方法,但從這些嘗試和取得的效果可以看出,教育游戲思維和設計對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學校效果是可行性且行之有效的,希望更多的教育培訓專家以及游戲開發者共同研究和探討,針對高職院校開發出更多的教育游戲設計和方式方法,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學生的培養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