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娟/延安大學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的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本文針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底蘊,進行深入的分析,有效的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馬克思哲學底蘊進行對比論證,促進我們深入的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且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主義社會而不斷奮斗。
習主席強調,在黨員干部遇到問題的過程中必須要直面問題,并且勇敢突破問題,這樣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1]。習主席的理論與辯證唯物法中矛盾的普遍性理論,具有一致性。辯證唯物法認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所以我們必須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兩點論和重點論進行有效統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哲學底蘊,將兩點論和重點論進行了深刻的詮釋。例如習主席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改革的關鍵時期,所以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既要推動經濟的整體發展,又要做到重點突破。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在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關鍵作用的同時,又必須保證政府的杠桿調節能力得到有效發揮,通過兩者之間的相互協調,才能夠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既要保證綠水青山,也要保證金山銀山。通過這些案例,能夠發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貫穿著兩點論的哲學底蘊。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蘊含著對唯物史觀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并不以個人的主觀意識作為改變,人類歷史的發展具有明確的規律性,所以我們在研究歷史,探索歷史發展規律的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這樣的哲學底蘊,在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有著明確的詮釋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八個明確,詳細的說明了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怎樣會對待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究竟具有什么樣的旗幟,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底走什么樣的路?怎樣建設黨,如何增強黨的領導核心?通過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能夠讓我們對社會主義規律的建設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了全面的認識,而且更加充分的說明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就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在新中國特色主義社會發展階段。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所以在推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重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方面的需求,從而有效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的創造者,更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所以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要以群眾為基礎,尊重人民群眾的選擇,重點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通過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入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進一步篇對當前面臨的重大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站在時代前沿,高瞻遠矚,更好的分析時代發展方向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牢牢把握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通過明確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集中力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統籌社會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社會的發展更加和諧,保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協調統一,避免出現短板問題[2]。
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我國當前實際情況和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征,遵照時代發展的規律,充分的強調了人的主管能動性。更好的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出人的力量,同時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通過“中國夢”和 “五大發展理念”,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從經濟新常態理論到新型國際關系理論,從“一帶一路”到創新驅動發展,在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負責任的大國義務,為周邊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提出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常態的觀點,集中體現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哲學品格。